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死侍》的创作者罗伯·莱菲尔德计划将“ExtremeUniverse”(暂译“终傲宇宙”)漫嘲系列搬上大银幕,囊括了9本漫画书的内容.设计到l00多个漫画角色。

  • 标签: 漫画书 宇宙 创作者
  • 简介:近日,EXO强势推出了改版专辑《LOVEMERIGHT》,在之前正规二辑的基础上,又重新收录了四首歌曲,除此之外还对专辑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和包装,实属诚意之作。

  • 标签: 少年 宇宙 漫游 RIGHT LOVE 专辑
  • 简介:是中与音乐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卷,从中世纪到20世纪,西方许多作曲家都曾为之谱曲.本文探讨的是诗篇歌在早期基督教音乐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关系.

  • 标签: 诗篇 圣经 基督教音乐 诗篇歌 仪式音乐
  • 简介:<正>1977年8月20日“航行者”号太空船,由肯尼迪角发射到太空考查。科学京们希它能够碰到地球以外的“人类”,因此给它带上了一张就是过十亿年也将嘹亮如新的喷金铜唱片作为“信件”。在这张唱片上录有一百二十分钟的节目。其中有编码图解的中国长城,还有中国的琴曲《流水》。负责编制这张唱片的节目的安·德鲁扬在“地球的倾诉”一书中说:“我打电话给哥伦比亚大学的周文中,请他推荐一首中国乐曲,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流水》,’

  • 标签: 《流水》 古琴曲 哥伦比亚大学 肯尼迪 周文中 唱片
  • 简介:长田宫城(NliyaghiOsada),次女高音长田宫城生于日本福岛,1975年的时候,十岁的她开始学习钢琴并接受扎实的音乐训练,1984年她开始在国立音乐学校学习声乐,1988年起她开始在东京音乐学院定期参加大师班课程。

  • 标签: 清唱剧 柏辽兹 童年 基督 音乐训练 音乐学校
  • 简介:贝拉·巴托克是二十世纪初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风格独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把匈牙利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东欧一些国家的民歌与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创作出一首首风格独特,节奏鲜明,内涵深刻的作品。本文针对巴托克钢琴小品《小宇宙》第四,第五册(共六册)中的六首小品的曲式结构,材料运用以及和声手法处理中的集中对称(拱形结构)技法进行初探。

  • 标签: 巴托克 集中对称
  • 简介:基督教与西方音乐发展关系密不可分,是西方音乐的催生剂,本文试从基督教对西方音乐发展过程的影响作论述,以期大家对此音乐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 标签: 教堂音乐 早期西方音乐 西方音乐的发展
  • 简介:巴托克的《小宇宙》是一部贯穿其创作历程反映其创作手法的经典曲集,除了普遍研究的调式调性运用手法外,巴托克还采用了音程压缩与扩展手法的创作特点,从中可探寻隐藏在《小宇宙》的乐音奥妙。

  • 标签: 《小宇宙》 音程 压缩 扩展
  • 简介:文章通过对巴托克中的广阔调式空间、单一调性空间、多重调性空间的调性的呈示方式及巴托克音轴体系的调性的呈示方式进行了整体梳理,试图揭示巴托克音乐中空间立体化调思维的脉络.

  • 标签: 巴托克 小宇宙 调式 调性 空间 思维方式
  • 简介:  19世纪中叶,西方文化在鸦片战争之后涌入中国,特别是基督教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乃至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音乐随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川、滇、黔的苗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中得到传播和接受,以西方基督教赞美诗在滇北苗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尤为突出.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最重视音乐的宗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基督教赞美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列强的入侵得以在中国大范围的传播,并且在沿海城镇甚至少数民族地区得到深入发展.为什么滇北苗族长期以来很少受汉族文化的渗透却在20世纪初很快接受了一种新的文化--基督教文化及其赞美诗?要探寻这些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种文化在互相起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和滇北的苗族文化.……

  • 标签: 原因初探 基督教赞美诗 接受基督教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会来华开办学校开启了近代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之路,烟台成为最早在新式学校中开设音乐课程的城市。本文试图对烟台基督教会学校中的音乐课程设置、音乐社团与音乐活动、音乐师资等方面的史料进行梳理,剖析在近代城市文化变迁中,教会教育对远方“他者”的文化形塑,及西方音乐传播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解构。

  • 标签: 基督教会学校 音乐教育 文化变迁 “他者”
  • 简介:<正>引言《小宇宙》是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BèlaBartok,1881—1945)于1926年至1939年间陆续写成,以教学为目的的钢琴练习曲集,共153首,分6册。开始时是为他的第二个儿子彼得写的,但只有前2册(66首)是写给他的。巴托克自己曾这样解释过《小宇宙》名称的意义:“《小宇宙》的名称可解释为一系列不同风格的小品,它代表一个小小的世界,或者这样解

  • 标签: 双调式 巴托克 双调性 复合调式 调式音阶 声部
  • 简介:《小宇宙》是作曲家巴托克在其创作成熟阶段耗费十多年的时间,不断编写创作、整理和补充完成的钢琴练习曲集。一直以来学术界都存在着这样一个观点,认为巴托克的《小宇宙》是巴托克对自己整个创作生涯的总结,是他一生创作理念的缩影。本文将对作品《小宇宙》中的第二十九首与三十首在音乐形态上进行研究分析,从而阐释作品中的艺术特点并解析巴托克的创作思维。

  • 标签: 小宇宙 纵向多调性叠置 声部多调性模仿 黄金分割点
  • 简介:先秦至汉初关于五音与十二律的记载,有《管子》、《国语》、《吕氏春秋》、《放马滩秦简》、《礼记月令》、《淮南子》、《汉书》等文献,而其中有关三分损益法的最为典型的材料要数《管子》记载的五音与《吕氏春秋》记载的十二律。从上述系列文献中可见先秦至汉初五声、十二律的生律法与古代先民的阴阳五行宇宙观相联系,并有其系统、深厚的思想基础。本文将本着以“古人的思想研究古代”的宗旨,依据已有的古代哲学研究成果,探寻五声、十二律生律法的思想依据,为古代乐律文献的解读提供一个可以尝试的思维方法。

  • 标签: 先秦 汉初 阴阳 五行 分畛 合流
  • 简介:国内外学界通常认为近代中国有关学校音乐教育重要性问题的提出是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学校音乐活动的开展是在20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兴起之后。但是,旱在19世纪中期“五口通商”后不久,唱歌已是基督教会活动的固定项目之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不仅音乐课程已成为教会中小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具体问题也已在传教士关注的焦点之内。文章以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就烈(JuliaBrownMateer,1837—1898)的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为焦点,探讨19世纪下半叶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有关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之主张。

  • 标签: 传教士 音乐教育 狄就烈 白话 寓教于乐 民族意识
  • 简介:音乐是基督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20年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回顾了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江苏省常熟地区教会音乐的不同表现形态以及对不同仪式中音乐活动的考察与分析,为我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份较为详实的资料。

  • 标签: 基督教 音乐文化 仪式音乐
  • 简介:今天的基督教(合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里粜尚音乐崇拜手段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犹太教圣殿的祭祀仪式.其仪式音乐活动情况至今散见于《圣经·旧约》的诸多篇章·经研究表明,该类仪式里含有包括乐工在内的祭师阶层——利未人组成的部族或专门的徭役群体,有运送、安放约柜仪式、耶路撒冷城墙告成仪式及第二圣殿祭祀等五种祭祀仪式,均有仪仗乐队和唱诗班。考其歌舞及礼仪乐队、仪式表演及社会音乐习俗,均与今天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督教音乐仪式习俗有许多相似之处。

  • 标签: 犹太教 圣殿祭祀 祭祀音乐 云南少数民族 基督教 仪式音乐
  • 简介:清末的基督教传教士在引进和推广盲残疾人职业培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在盲人技能培训及就业问题上多有贡献。针对盲人耳聪的特点,一些传教士注重对盲人音乐技能的培训,因而推动了早期残疾人的音乐教育。但学界对于他们的工作却鲜有研究。本文以中国盲童安格妮丝.郭士立、苏格兰圣经公会牧师穆瑞为例,对基督教传教士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盲人音乐教育上所做的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

  • 标签: 传教士 盲人音乐教育 安格妮丝·郭士立 瞽叟同文馆 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