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第五节杰曼·穆尼耶1920年2月7日,杰曼·穆尼耶(GermaineMounier)出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的纳伊地区。她曾在音乐学院随杰曼·艾林-切内(GermaineAlem-Chéné)、圣蒂亚哥·列拉(SantiagoRiera)、马格达·塔里亚菲罗(MagdaTagliaferro)和简·巴特拉(JeanBatalla)学习。

  • 标签: 钢琴演奏 法国 艺术史 音乐学院 塞纳河
  • 简介:伊沃·波戈雷里奇(IvePogorelich)1958年10月20日生于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11岁到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求学,以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马里宁(YevgenyMalinin)。1978年获得意大利"卡萨格兰德钢琴比赛"第一名,1980年获"蒙特利尔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同年,他在"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失利所引起的激烈争论使他得到国际上的极度关注。

  • 标签: 钢琴演奏 钢琴大师 国际钢琴比赛 贝尔格莱德 南斯拉夫 音乐学校
  • 简介:6月12日,寻常夏日.与往常一样,张家港市长春园书场内不时传出三弦与琵琶的美妙合奏,与夏日的虫鸣蛙声映然成趣,上座率本就不凡的长春园书场此时更是座无虚席.台上吴语清越、评弹声声,将一段700公里开外、半个世纪之前的往事娓娓道来——“巴望老焦永远在兰考,心愿一个,一个心愿,巴望老焦永远在兰考.”书场里演出是评弹专场《兰考情》,台下听众不论年轻的、年长的;懂行的、图新鲜的,各个屏气凝神、全神贯注,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静默数秒,随即掌声雷动,不少观众热泪盈眶.

  • 标签: 《焦裕禄》 评弹 情缘 传承 张家港市 全神贯注
  • 简介:钢琴自发明以来,已走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随着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演变,钢琴的演奏技巧也随之发展。然而,音乐史上没有一个时期像20世纪这样拥有众多流派和风格,这使得钢琴演奏技巧飞速发展。20世纪的作曲家们运用许多新的途径来寻求新的音色,扩展乐器的演奏技巧是其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现代钢琴作品中常用的扩展技巧进行分类并分析其演奏方法及音响效果。

  • 标签: 现代钢琴作品 钢琴扩展技法 演奏技巧
  • 简介:二十世纪的音乐家们受时代的影响,放弃传统的音乐审美观念,对于音乐的创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们将大量传统创作技法做了很大程度上的创新。二十世纪和声中的增六和弦与传统和声中的增六和弦相比较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本文结合传统和声中增六和弦,对于二十世纪和声中的增六和弦从种类、结构、性质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归纳。

  • 标签: 二十世纪 和声 增六和弦
  • 简介:以新世纪我国职业音乐教育的研究视角,对高职音乐教育与中职音乐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叙事,并对现存问题展开反思。旨在为职业音乐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支撑,为其实践的推进提供参考。

  • 标签: 新世纪 高职音乐教育 中职音乐教育 教育质量
  • 简介:<正>一、宗旨:为继承"五·四"光荣传统.弘扬与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发挥音乐艺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培养当代新人中的积极作用,展示新世纪大学校园风采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抒豪情、谱新曲,为国家和各省市举办的大学生艺术展演以及各高校原创歌曲的创演与普及推广活动提供清新、健康、优秀、精美的声乐作品。二、征集范围:1、参赛对象:国内(含港澳台地区)各高校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

  • 标签: 原创歌曲 联盟杯 精神文明建设 参赛对象 民族优秀文化 新世纪中国
  • 简介: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中国声乐艺术通过向西方学习歌唱技术理论,使中国声乐艺术开始经历一个不断与国际接轨的过程。在这一时期,中国声乐艺术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它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如何、给我们什么样的反思,这也是文章中涉及的问题。

  • 标签: 20世纪20年代 声乐艺术 发展历史
  • 简介:世纪近十年中国双钢琴作品分为改编、创编和创作三大类,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分别对双钢琴作品的多元性风格、双钢琴作品中对民间器乐音色的模仿、地域风情以及意境等民族化元素与西方双钢琴创编技法的运用及交融进行研究,从不同方面展示出新世纪中国双钢琴作品是如何将民族元素与西方技法相互交融的,展示了这时期我国双钢琴音乐创作特点,从而使双钢琴更能够得到重视和获得更好的发展。

  • 标签: 新世纪 双钢琴作品 民族元素 西方技法
  • 简介:世纪,大量世俗音乐在欧洲兴起,虽然教会是欧洲精神领域绝对的统治者,但是世俗音乐在教会的全方位压制下得以展露头脚.其中,以宫廷恋歌题材的爱情音乐挣脱了欧洲封建社会的枷锁,成为欧洲当时的主流音乐文化,并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中世纪 世俗歌曲 宫廷恋歌
  • 简介:<正>剧本作为舞台艺术的文本载体,在保存舞台艺术和承继剧种历史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资料室内藏有剧本近三千本,都是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广州地区创作上演的粤剧剧目,当年系因剧目审查需要,由各剧团提交集中于此,其中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剧本居多。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时候揭开尘封的档案,再现当年粤剧走过的发展之路了,而这批粤剧演出审查本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这批剧本对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二十多年间广州地区粤剧剧目状况有重要价

  • 标签: 剧目审查 舞台艺术 文学艺术创作 马师曾 李门 舞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