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一,民国家具的特点和价值民国家具是1912—1948年间制作的家具,至今已有60年至100年的历史了。清代中晚期,中西方文化大融合,西方文化以强大的势力进入中国沿海城市,传统的中式红木家具开始融入"欧式风",打破了传统红木家具的风格,形成极富特色的"民国风",即民国家具。民国家具特点:1、从分布面积来看,相比清代那种满地雕花的清代风格有所减弱。

  • 标签: 西方文化 沿海城市 官帽椅 洛可可式 植物纹样 罗汉床
  • 简介:中西古典园林艺术作为封建上层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是特权阶层自私和娱乐的产物,具有显著的非生存性特征:文章以中西古典园林所具有的同一性为出发点,主要从园林的所有者、园林的选址与布局以及造园要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古典园林艺术的非生存性特征,并指出这种非生存性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所具有的局限性。

  • 标签: 风景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西方古典园林 非生存性
  • 简介:曾听一位名师曰:工匠和艺术家的最大区别在于工匠只会熟练地掌握运用工具,雕刻、复制千遍一律的作品;而艺术家则不同,不光能使用工具,让工具为创作服务,更在于创新、设计、开拓新的艺术品,赋予作品新的生命。

  • 标签: 艺术家 中西合璧 创新 传承 古堡 工具
  • 简介:1989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十周年,经济的对外开放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第七届全国美术展品展览,是我国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继第六届全国美展之后美术创作、美术思潮的又一次总体呈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碰撞交融对我国美术创作主流思想的影响。

  • 标签: 现代性 借鉴 创新 探索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及古村落保护的意义古村落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包括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桥梁、庙宇、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开始重视古村落的研究,大多从乡土建筑、古民居的保护和古村落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角度进行研究,

  • 标签: 古村落 新农村建设 和谐发展 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江
  • 简介:2012年2月5日至2月15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主持的“手艺农村——山东传统手工生产性保护与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作为全国唯一一项高校科研成果受邀参加,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村文化产业 科研成果 生产性 保护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