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自2007年起,欧洲设计奖至今已进行到第9届,欧洲最具创意的设计在35个门类中为获取最高奖项展开竞争。这个奖项极具竞争性,在许多方面都始终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正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 标签: 设计奖 专业杂志 设计事务所 阿德里安 酒业公司 德国邮政
  • 简介:多年习练丹青,体悟颇多,画余撰之,多为简论形式。这种画语录式的简论,经观察亦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体裁,更是中国画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简论,是以经年不辍绘画践行中所悟、所思为基础,分别就中外艺术的碰撞、交汇、融合、画余读书感受、践行中技法的生成、对传统绘画艺术再认识、绘画实践所得等,以精简的文字表述方式,阐释了作者的艺事追求目标与文化立场和文化上的判断。

  • 标签: 创新 中国画 民间艺术 民族性
  • 简介:位于德国的ZKMI艺术与媒体中心通过扩展原有形式的博物馆,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机构,展品包含了空间维度的艺术和时间维度的艺术。随着应用软件的发展纯艺术成为可移动的,图片成为了大众化商品,不仅存所有地方呈现,还连接了创作者和消费者。在新媒体时代,音乐作品、视觉艺术作品和纯艺术作品存这里统一。

  • 标签: ZKM艺术与媒体中心 博物馆 文化机构.视觉媒体 音乐媒体 互动媒体
  • 简介:徐迪,女,1983年生于吉林,2005年毕业于北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视觉传达应用与研究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北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讲师。

  • 标签: 商业中心 虹桥 美术学院 2008年 学士学位 视觉传达
  • 简介:一场表面上事关抽象艺术的展览,却需要从另一个视角去解读。2016年底,捷克艺术家艾何乐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就举办了这样一个充满问题意识的个人展览。他用自己的作品提醒我们,对艺术的理解需要回归到创作的原境之中,即我们当下所处的数据时代的生活。以此,我们看待他仿佛仍是抽象形式的艺术作品时,会进入到另一个精彩的思维世界。

  • 标签: 义理 抽象艺术 艺术作品 问题意识 理解需要 抽象形式
  • 简介:一诸众的梦想与梦想的诸众自由女神像是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特勒迪[FreddricAugusteBartholdi]主创,由法国大东方殿共济会于1884年赠于美国,庆祝美国成立100周年。法国委员会负责筹集修建主体的资金,而美国委员会负责建造底座的资金。1873年美国刚渡过经济恐慌,资金筹集反复被民众和媒体批评,约瑟夫‘普利策[JosephPulitzer]’通过《纽约世界报》来为底座筹集资金,方式是将每一位捐赠者的名字都刊登在报纸上。

  • 标签: 感性形式 资本主义 资金筹集 自由女神像 媒体批评 筹集资金
  • 简介:极简主义在今天已是一个非常时尚的名词,他体现在绘画艺术、雕塑和建筑设计等领域。抽象表现主义大师马克罗·斯科,在1947年用他的作品实现了图形的抽象化,而巴雷特·纽曼在抽象表现主义基础上,大胆的把画面概括成巨大的单色涂抹,中间有线条形成垂直或水平方向的画面,这些画面有着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单纯而强烈,这大概就是比较早的极简主义绘画作品。

  • 标签: 极简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 东方 漆艺 绘画作品 视觉冲击力
  • 简介:在中国抗战美术史上,徐悲鸿和司徒乔两位著名画家都曾以抗日名剧《放下你的鞭子》为题材创作过同名油画,但两位画家因艺术理念的差异而创作出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本文通过对这两幅作品创作情境的还原,一方面旨在澄清各界对徐悲鸿《放下你的鞭子》的种种误解,另一方面则通过对两幅同名作的比较评价,进一步为公众厘清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 标签: 徐悲鸿 司徒乔 王莹 《放下你的鞭子》 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 简介:19世纪法国的戏剧与绘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戏剧不仅为绘画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内容,更推动了绘画再现方式的转型。本文力图重构19世纪上半叶法国戏剧文学的繁荣景象,深入到画家与文学家的亲密生活之中,通过分析德拉克洛瓦等画家的作品,揭示在浪漫主义时期,戏剧在题材与叙事模式的双重层面对于绘画的巨大影响。

  • 标签: 戏剧 剧场 戏剧性 浪漫主义 题材 叙事模式
  • 简介:马奈之于现代艺术史的转折意义,已经被讨论了很多。众多研究中公认的戛戛独造者,迈克尔·弗雷德的《马奈的现代主义,或1860年代绘画的面向问题》算一部。此书汇集了弗雷德1960年代至1990年代的研究成果,用一套新术语解释了马奈艺术的创新和困难,所关注论题较为广阔,所用材料堪称宏富,启人深思。作者的核心观点是,1860年代的马奈还不是一位印象主义者;“印象主义之前的马奈”其实另有关切,他深深地卷入法国绘画传统,其开创性也当借此背景而重新认识。弗雷德用包括本书在内的“现代主义前史三部曲”,。抓住绘画与观者间的关系这个主轴,构建了一个从1750年代直到1860年代的法国绘画历史的别样叙事,马奈在这个历史叙事中地位独特一一他既是传统的终结者、转化者,也是绘画与观者之间新关系的开启者,从而成为最早的现代主义艺术家。

  • 标签: 现代主义 弗雷德 马奈 60年代 起源 历史叙事
  • 简介:极简主义是一种风格,是一种在现代审美下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不断在现代服装中演绎,给我们带来更时尚、更创意的设计美感。本文主要研究极简主义风格在服装口袋中的设计与应用,针对造型、形态、结构、工艺、面料和审美情趣等,展现时尚的、创新的极简主义风格。

  • 标签: 极简主义 口袋设计 创意表现
  • 简介:一宋克在书法史上的历史地位宋克(一三二七—一三八七)字仲温,一字克温,号南宫生,又号东吴生,长洲人,元末明初书法大家。宋克因负诗才,又与杨维祯、倪瓒、高启、徐贲、张雨、饶介、杨基、王行、施耐庵等交游,在元末的苏松文化圈已经知名度很高。在书法方面,

  • 标签: 书法大家 施耐庵 饶介 书法史 元末明初 倪瓒
  • 简介:王逊(1915-1969)是美术史论家、新中国美术史教育的奠基人。王逊的美学思想主要是来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美学传统而又有所拓展,并在近于马赫主义的实在论的基础上,试图用主体的创造性来调和"艺术"的形式论和内质论,且呈现出由前期强调"美的理想性"到后期重视"现实主义"的思想轨迹;应该注意的是,虽然王逊很早就受到左翼思潮的熏染,但其美学思想中的"现实主义"与曾经盛行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似同实异。对王逊美学思想及其内在逻辑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王逊的整体学术成就和贡献,而且可以与20世纪中国美学及相关学术的发展历程相互印证。

  • 标签: 王逊 美学 理想性 现实主义 实在论 马赫主义
  • 简介:表现主义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无论是形式、色彩、构图、题材还是技法等各方面,都是对作品的形式感进行归纳和总结,而从艺术家的角度去分析表现主义的特征,就会发现暗藏在画布中的个体与超越。

  • 标签: 个体性 超越性 表现主义绘画
  • 简介:彼得·勃鲁盖尔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不但体现了尼德兰艺术的特点,更突出表现了当时整个欧洲北部的艺术风格,其风格鲜明的作品使他获得了"农民画家"的称号,美术史家巴斯泰莱尔和弗里德兰德两人都将其推崇为全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勃鲁盖尔较多的将视角放在其艺术风格受到博斯的影响之上,

  • 标签: 勃鲁盖尔 彼得 尼德兰艺术 弗里德兰 艺术风格 欧洲北部
  • 简介:"形式主义建筑风"时装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强调夸张、抽象的形态,具有与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相似的设计风格以及独立于人体的三维结构设计,并多用于礼服的设计。以罗伯特·卡普奇、玛丽于卡·曼代利、三宅一生、胡赛因·查拉扬等设计师为代表。

  • 标签: 建筑风 服装设计 形式主义
  • 简介:中国作为农业文明古国,自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和黄帝元妃西陵氏勤于耕织的精神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耕织活动作为农耕社会维系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备受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农业社会里,男耕女织不仅代表着满足人民基本的衣食需求,也关系着国家整体的经济生产,因此鼓励农桑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本文以康熙三十五年《御制耕织图》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楼璹系统《耕织图》的图像比较,揭示了焦秉贞在《御制耕织图》中对地域特点淡化及普适性图像建构的视觉传达策略,充分展现了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将农业与政治、农业与民族关系互相作用的政治目的,并形成了官方文献走入民间的图像案例。

  • 标签: 《御制耕织图》 祀谢 图像符号 蚕神
  • 简介:作为20世纪著名的美学家、现代艺术的维护者,阿多诺和格林伯格都从各自角度敏感地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过分析,在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对精英主义趣味的推崇、对艺术自律的追求等观点中,两人的思想存在很多相似性,但就理论阐释的出发点和目的而言却差别很大。因此,本文旨在论述阿多诺和格林伯格现代主义艺术批评中的主要观点,比较两人思想中的相似性与差别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其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其现代主义理论的不同内涵与范畴。

  • 标签: 文化工业 庸俗文化 艺术自律 先锋派
  • 简介:《伟大的友谊》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一幅新年画,作为全国年画评选的获奖作品,它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当时的创作环境,具有个案研究的价值。本文从图像分析入手,以此画为中心做开放式讨论,试图探讨新中国初期新年画创作在题材选取、政治标准、创作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 标签: 新年画 题材 政治理解 创作模式
  • 简介:日本浮世绘诞生于江户时代,被誉为是大众文化之花。江户时代在文化上承袭了中世文化中的"雅",亦开启了近世文化中的"俗",被誉为"雅俗融合"的时代。作为美术领域中的浮世绘版画,在漫长的江户时代的历史过程中,如何体现从上方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过渡?本文以锦绘时期的铃木春信、黄金期的喜多川歌磨、末期的歌川国贞三者的美人画为素材,探讨美人画人物形象的变迁与"雅俗"关系的转变。

  • 标签: 美人画 人物形象 诗意 艳俗 “雅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