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欣闻《曹之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6月出版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一段与其共事的经历。曹之是著名的书籍装帧艺术大师,同时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九叶派"诗人团体的重要成员之一。曹之生前供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期,文化部系统及下属各单位的职工下放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期间,我曾与他有过一段短时间的"共事"。

  • 标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封面 手绘 近代文学史 文化大革命
  • 简介:在绘画已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大潮中,不少人倾心于商海沉浮、商业式的运作时,在绘画创作中很难不露出喧哗与浮躁,而艺术却恰恰需要潜其心志,耐得住寂寞。成功的绘画往往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心灵的闪光。郭子良的工笔花鸟画,求诸外发现了自我的独特,求诸内发现了自己的性情,内外交融,合二为一。他的作品,不重纯客观的描摹,而重情意的抒发,展现了画家的精神家园,瑞士思想家阿米尔有句名言:"一片

  • 标签: 地方郭子 工笔花鸟画 棕榈花
  • 简介:随着时间的跨度和个人年龄的增长,近期的“景无声”系列作品风格与以往有些不同,不仅强调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还重视关照自身情感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念。

  • 标签: 作品风格 表现手法 绘画艺术 艺术欣赏
  • 简介:原本想用的标题是《曹之的艺术世界》,但曹之不仅是书籍装帧艺术家、书法家、篆刻家,还是诗人、编辑家,《曹之的缤纷世界》更为准确吧。一、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名片:新中国优秀的出版人曹之曹之(1917-1995),笔名杭约赫、曲公等,解放前任香港三联书店的美术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调到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宣传科科长、设计组组长等职。

  • 标签: 人民美术出版社 艺术世界 新中国成立 书籍装帧 三联书店 艺术家
  • 简介:由中国出版协会和出版博物馆(筹)联合主办的《曹之集》出版座谈会暨曹之作品展7月8日在北京举行。作为出版博物馆文库专集系列的一种,《曹之集》新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来自出版界、文学界、书法界的代表及曹之先生生前好友等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曹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装帧艺术家、出版家。1936年他与吴伯文、孔厥等人创办了抗日文艺周刊《平话》,

  • 标签: 出版座谈会 作品展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出版协会 抗日文艺 博物馆
  • 简介:苦禅画传述(下)包立民潘李之交这一章标题选用"潘李之交",而未采用社会上流行的"南潘北李",我是有过一番考虑的。因此有必要在正文前把"南潘北李"的来历考察一番。最早提出"南潘北李"的是谁?是在什么年代?两种《李苦禅传》和不少评述李苦禅文章的作者,把...

  • 标签: 禅画 李苦禅 潘天寿 吴昌硕 商品画 中央美院
  • 简介:陈新益擅用空间错觉与微观放大的创作方式,采用象征性的叙事手法来表达对生活的感触和对生命的思索,通过对材质的把握以及对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元素进行重置,将艺术本体与社会性在创作中相融合,带给人们无限的反思空间。

  • 标签: 空间 错觉 微观 探索
  • 简介:  编者按:  在中国悠久的汉字艺术学习过程中,等等无疑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本刊新设此栏,旨在给学习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有法可取的平台.……

  • 标签: 增广汉 广汉隶 异歌新
  • 简介:对当前很多文化界的朋友来说,曹之的名字是和装帧设计连在一起的。曾担任过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会长等职的曹之,在书籍装帧界享有盛名。他装帧设计的《苏加诺藏画集》,在1959年德国莱比锡国际书展中,荣获装帧设计金质奖章。在1979年的全国书展中,他设计的《廖廖集》装帧及与曹洁合作设计的《新波版画集》装帧,荣获封面和整体设计奖。

  • 标签: 装帧设计 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工作者协会 诗行 版面 色彩
  • 简介:"远岫与云容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远景烟笼,(…)似有若无。"——王维《山水诀》"中国绘画是雅洁的;既无印象主义,也无颤动感。物与物之间并非空气,而是纯粹的以太之场。物体以线条勾勒,恍惚如同记忆。它们既在场又缺席,如同微妙的魂影,未曾被欲望唤起。中国人尤其钟爱远境,那无法触及之地。"——亨利·米修一进入江大海的画室,摄人心魄的是场所的素朴和节制,令人完全地凝注目光于巨幅的画作中。纵观之下,它们散发着巨大的

  • 标签: 似有若无 印象主义 中国绘画 共水 摄人心魄 山水诀
  • 简介:考察吴昌硕的仕途生涯,对了解其生平履历、认识和探究其诗文、书画篆刻艺术创作及其内心世界有着重要的价值。其仕途生涯,充满艰辛,终其一生最高职位只是一个区区的"侯补知县"。《申报》从1875年至1908年间几乎逐年记录了其仕途生涯,《申报》上最.早提到作为官吏的"吴俊"这个名字是在1875年,作为官吏的"吴俊卿"这个名字则是在1880年。尽管"吴昌硕"之名最早出现在《申报》上是1903年,但起初也同样是作为官吏之名而出现,作为画家的"吴昌硕"等名字出现在《申报》上则晚在1910年,而1910年前后也正是吴昌硕在海上书画界声名鹤起之时。

  • 标签: 吴昌硕 仕途生涯 作品 心理
  • 简介:<正>“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否则君子小人,貌同心,贵贱忠恶,奚自而别?形虽似何益?故曰写心惟难。”宋代陈郁《藏一话腴》中的这段话概括了中国人物画的深层次追求:画心。所谓画心,即画人物之内涵、修养、情怀和德操。致力于人物画创作的画家树东最爱引用这句话,这也是他自己对中国人物画的理解。树东1944年生于山东,现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日照龙山艺术院副院长。树东是位多擅兼能的艺术家。最初他是搞雕塑的,创作上既汲取西方现代雕塑的形式感,又揉和中国民间美术的韵味,质朴清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不少作品被一些

  • 标签: 中国人物画 中国民间美术 现代雕塑 形式感 美术家 艺术家
  • 简介:当代中国画领域,山水、人物画创作成绩斐然.花鸟画则相对逊色.特别是写意花鸟画有建树者更寥寥几无。事实上.这个问题并非复杂,原因是传统写意花鸟画成就最高.从陈淳、徐渭、八大、石涛以及“扬州八怪”直至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将写意花鸟画推向艺术巅峰。

  • 标签: 写意花鸟画 “扬州八怪” 中国画 人物画 任伯年 吴昌硕
  • 简介:楚国艺术面世以前,先贤多以、美学品格为南方审美观念的表现.20世纪70年代后,尽管楚艺术得到一次次重大发现,我们对其审美阐释仍套用了庄屈美学思想,楚美术审美缺乏本体描述.本文指出楚艺术审美与庄屈美学品格间的差异性:其一,有些所谓南方的审美观念,其实是南北共有的风尚,不能仅仅与庄屈作品相比附;其二,楚艺术是视觉的形式,、是语言的形式,各有其规律与局限性;其三,、是个体的,是有限时空里的产物,楚艺术是集体的,其审美要义产生在十分漫长和广阔的时空里,底蕴要比前者深厚复杂得多.

  • 标签: 楚艺术 《庄子》 《楚辞》 辨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