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梁硕是2000年11月举行的上海双年展中最年轻的艺术家,也是少数几个展出当代雕塑作品艺术家之一。展览开始时,他才从中央美院毕业四个月。也许现在讲他的成功已证明了他的天才还为时过早,但毫无疑问的是他在“城市民工”系列雕塑中抓住了民工的精神和表情。他的成功缘于他对人体解剖的充分理解,也源于他能使观众走进这些未受过教育的贫苦民工的世界,理解和同情他们的遭遇。

  • 标签: 城市民工 上海双年展 雕塑作品 个展 艺术家 人体解剖
  • 简介:我认识王非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无论作为编辑家还是画家,他部有独特的切人点与艺术见解。从上世纪90年代闯荡北京至今,属于他自己的天地越来越宽。做杂志,画画——他在两点一线上快速前行。2000年做《艺术状态》,他不仅

  • 标签: 王非 画家 审美取向 中国画 艺术精神 艺术观念
  • 简介:精神与美的解读郎绍君“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这是宋代大诗人、画家苏东坡的名句。在中国艺术史上,他是第一个多方面阐释诗画相通观念的人。“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 标签: 郎绍君 诗中有画 摩诘 诗画一律 唐宋诗词 中国艺术史
  • 简介: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诞生的装饰艺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艺术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升华了审美与创造价值。解读装饰艺术也对研究其它造型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解读 装饰艺术 符号
  • 简介:一般意义上,人们对米芾的绘画美学"平淡天真"的认识是"清润可喜"风格的一元论,假如我们从其书画比较角度入手去分析其审美特征,可以发现它雄秀峭拔的另一面.由于米芾作品的佚失,这类风格几近为人遗忘.本文旨在通过对其书画比较的思考而获得对米芾绘画美学一个辩证统一的认识.

  • 标签: 米芾 平淡天真 解读 书法 绘画
  • 简介:从历史纵深的维度看,每个朝代的坐标是一个一个单位的更替,每一次更替都会伴随着书法欣赏对于创作新的审美发现,由此不断推动书法创作的延续。正因为这样有了历史一次一次对王羲之不同的解读方式。从王羲之一派的书法脉络来看,人们对书圣的崇拜,使很长的历史时段里形成了一种虔诚以及膺服之心,王羲之成了书法家们的图腾,已成为书法史上的象征。

  • 标签: 解读方式 王羲之 书法欣赏 书法创作 审美发现 历史
  • 简介:夏加尔的艺术通常被艺术史家描述为具有梦幻与天真的风格,他曾受到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的影响,可是他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表现主义曾受到他的影响,可他的艺术却与表现主义迥然不同.艺术史家曾将他与莫迪里阿尼、苏丁一起命名为"巴黎画派",之所以这样定义,仅仅因为他们都在巴黎的蜂巢画画.最受关注的是他对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可是夏加尔却竭力否认自己的画是潜意识、是梦幻,并拒绝参加他们的展览.

  • 标签: 艺术史 画派 野兽派 印象派 表现主义 立体主义
  • 简介:初看王英的作品.隐约觉得有些夏加尔的影子.它们总是给人以梦幻般的诗意感受。她的作品以人的平常生活为根基,将自由自在的想像力和某种童趣般的稚拙和天真.用来讨论有关生存.死亡、爱情、精灵等永恒的主题。

  • 标签: 对白 作品 感受 天真 童趣 诗意
  • 简介:王韧老师曾担任学院副院长,也是学院美术馆老馆工。今天看到他的画展,我们不仅为他的艺术所感动,也还怀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别心情。因为随着美术馆工作的一天天发展,我们也越来越感受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王韧老师对美术馆工作极为负责的工作精神为美术馆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标签: 画展 解读 视觉 美术馆 工作精神 副院长
  • 简介:喻红出生于1966年,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展开之际,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方面者面临着重新评价。当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的沉积时,很难想象诞生于那个剧变时代的生命将意味着什么。事实上,我们常常更关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进程,而忽略了深受其影响的个人的成长经历。在很多被视为个人化的艺术作品中,时代政治经济的影响已经凝结为个人艺术创作表述中最显著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讲,个人的成长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成长的具体体现。喻红以一种叙事的方式将其突显出来,成为故事的中心。

  • 标签: 喻红 画家 绘画艺术 绘画创作 艺术作品 成长经历
  • 简介:  [原文]  且其学者,察彼规模,采其玄妙①,技由心付,暗以目成⑦,或笔下始思,困于钝滞,或不思而制败于脱落③,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受之于心,虽自己而可求,终杳茫而无获,又可怪矣④.……

  • 标签: 书断 序解读 张怀瓘书
  • 简介:  对古代名家的作品如何汲取和借鉴,应该辩证地去审视.笔法与线条作为书家的艺术语言是成就风格的核心要素.善于用笔且能入古出今是成就大家的必经之路,在入古之时该如何取舍,欲出古革新又该如何明确自己的追求,是书风早成,走向定格,还是追求风格的不断转变,出神入化,雄冠古今.……

  • 标签: 书家用笔 出新解读 用笔出新
  • 简介:展读薛亮的作品,可以用“幽暝、静穆、冷逸、空潆、玄幻、清朗、纯净”诸审美品格涵盖之。传统的造型符号经他创意性地能动组合,形成新的序列,传达出新的意味。移情造境,神与物交,化景物为情思是他一贯的追求。那隐隐青山、磊磊巨石、漠漠芳原、汩汨流泉、淡淡微云、斜阳皓月、阡陌小径,这些无生命的存在,无不被作者赋予人性温情,令观者可与之通达共鸣,对语会心。

  • 标签: 薛亮 山水画 审美品格 绘画技巧 视象写生 意象
  • 简介:山水题咏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文化意识,构成了我们民族形象的精神气质。人与自然的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均在其中得到了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当今至关重要的课题,珍惜、研究、借鉴山水题咏这份文化遗产,对重建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想生态模式,无疑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 标签: 山水题咏 山水精神 解读
  • 简介:近年来,青年画家姚占芳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和其他重要展览中频频露相并获奖,引起了画界内外许多人的关注。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把观众的思绪带到了河北平原的农村田野,使长在纷乱喧嚣市中的现代人重新感受到了那种纯朴温馨、深情浓郁的美。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青年画家 河北 现代人 乡土情缘 姚占芳
  • 简介:青年画家肖蓝的艺术成熟于世纪之交的特定语境之中,这是一个空前丰富复杂的文化语境,在沉沦与上进俱在的情势中,孕育了肖蓝艺术的现代气质。

  • 标签: 作品解读 精神 消解 诗意 文化语境 青年画家
  • 简介:较之韩天衡、王镛、马士达诸先生独立的篆刻文本风格,起码在当下祝遂之的篆刻作品还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显性的独立话语体系。这对逐渐走向独立的高等篆刻艺术教育及以后有可能建立独特篆刻文本话语

  • 标签: 朱白相间印式 玉印印式
  • 简介:美术批评走向自觉的宣言──解读《美术批评学》黄丹麾长期以来,中国的美术批评处于非学科性的状态。这种非学科性表现在美术批评没有明确的批评对象、性质、功能和方式,缺少系统的美术批评理论体系;没有专业化、职业化的批评家。许多美术批评文章或缺乏理论支点,或没...

  • 标签: 美术批评 黄丹 运动感 批评对象 美术作品 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