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晓凌自京城来,会友清谈。我俩闲聊之间,说到许多事体,我谈了我学画的过程,说到本性和画风,谈到了传统和现代,讨论了本土化和全球化。神聊半日,海阔天空。有问,我有答,于是就有了这篇文字。

  • 标签: 范扬 绘画 画家 求学经历 创作历程
  • 简介:<正>宇宙飞船冲出地球,遨游太空又安全返回地面,始终有一只“如来大手”掌控着它,这只大手就是航天测控通讯网。测量就是一个流动的测控站。我国“远望”号测量于1979年建成,担任卫星、火箭的测量跟踪任务,上边装有大批的雷达、测控设备和计算机。

  • 标签: 航天测控 向太空 跟踪任务 测控站
  • 简介:公元17世纪中叶,正是中国烽烟弥漫、王朝更迭的时期。然而,中国画坛却异样地出现夺目的光辉。可以列举出一批响亮的名字作证:"清初六大家"的"四王"、吴、恽;"四大画僧"弘仁、髡

  • 标签: 墨笔山水 所作墨笔 读龚
  • 简介:展览板块:"YouCan3D照相馆"项目创客人:赵昕作品阐述3D扫描是近几年开始在全球内流行的一项技术。而3D照相是在3D扫描技术基础之上建立起的一项更适合大众的全新记录方式。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D照相馆或类似的机构。3D照相馆的实现方式大致分为两种:扫描和相机阵列。前者要求被拍摄的人或物体保持静止3-5分钟,而后者则没有这个需要。

  • 标签: 作品展 技术基础 照相馆 记录方式 世界范围 3D
  • 简介:中国古代墓葬中的画像是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方面很多。墓葬壁画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尚。美术鉴赏课基本上都是从这个角度去阐释,将美术只是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本文针对的是关于视觉文化分析,它将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视觉文化修养。在此本文并不着力于对特定视觉文本内涵的解释,而是试图教会学生独立解析视觉文本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

  • 标签: 美术鉴赏课 客使 文本内涵 古代墓葬 图像学 文化分析
  • 简介:康熙在位61年,曾六次南巡,在第二次南巡后,让宫廷画家将之绘成长卷。1690年,王晕应宋骏业之邀北上京师,后成为《南巡图》(图1)的主绘者,1695年完成了十二卷的鸿篇巨制,名动京师。但在京师滞留三年后,他并未继续在宫廷效力,而选择南返。

  • 标签: 主客观因素 南巡 名动 长安 宫廷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