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如果按照专业书家“被取法”的标准,可以毫不讳言,罗振玉“难担大任”——直接取法他的书家很少,实质是关注不够。我曾经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书家如果想传世,必须有可传之学,或可传之德,或可传之识,或可传之技,因为需要一个“载体”。这其中,有可传之技当然是最直接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后世一代代的书家,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地加以取法学习,必须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 标签: 罗振玉 专业书 目的地
  • 简介:元是一位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成绩卓著、影响深远的美术大家和木刻大师。他在延安生活仅有七年时间,却创作了木刻作品170幅,几乎是他一生木刻作品总量352幅的一半,尽显了他青年时代木刻艺术的才华。他在延安时期的木刻艺术风格有四方面最为显著。

  • 标签: 木刻艺术 延安时期 艺术风格 中国现代 青年时代 美术史
  • 简介:1920年由金城、周肇祥和陈师曾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针对“风行西画,古法浸湮”的时风,提出“精研古法、博采(择)新知”的办会宗旨。这一宗旨也是民国初年北京传统派画家共同的艺术主张,即希望通过临摹研习古代经典绘画,促进中图画在当代的发展。金城在画会的教学过程中又具体提出“画无新旧”说,为传统派的艺术主张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近年来。

  • 标签: 古绘画 金城 艺术主张 办会宗旨 民国初年 古代经典
  • 简介:艺术家大统有两类,一类是不断地寻找,不停地变化,如格哈德·里希特,很难用一种艺术风格限定。一类是以不变的符号,在持续不断的延续中,形成固定的语素,如蒙德里安及其几何抽象系列。原,大抵应该是第一类。

  • 标签: 绘画创作 承袭 文脉 中国 艺术风格 蒙德里安
  • 简介:在蔚为大观的中国书法艺术当中,军旅书法独树一帜,被誉为'书坛重镇'。三年来,由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和中国书协联合举办的三届'鉴开今'书法作品展览,集结全军书法创作主力,以不同艺术风格展现正大雄强的军旅书风,以'为部队服务'为宗旨,逐步成为当代军事文艺重要品牌,其在主题意蕴、创作导向、价值实现等诸多方面的探索,展示了新时代军旅书法创作的发展走向。

  • 标签: “鉴古开今” 书展品牌 主题意蕴 创作导向 价值实现
  • 简介:陶瓷修复是文保领域中一项不可或缺的专门技术。我国陶瓷修复自20世纪以来不断发展,从过去的"修旧如旧"到如今向学习西方后变得更加科学严谨。目前,学界对于陶瓷修复的清洗环节、补配材料、高新技术应用以及国外理念与技术均有研究,却少见把焦点聚集在瓷器修复中的翻模环节上,而这一环节对陶瓷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于翻模技法上,从翻模方法和翻模材料两方面入手,并从文物复制、以及青铜等文物保护修复的翻模方法中借鉴经验,对比梳理目前翻模材料的性能特点,分析其适用的瓷器缺损情况,希望用更加精准的翻模来减少打底环节的难度,从而对瓷器类文物修复与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 标签: 古陶瓷保护 修复技法 翻模
  • 简介:中国艺术的地域特征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情结,'东方文化'由此被标榜。中国书画作为其重要载体,最见东方意味。这'意味'既在你的观感中,也有你对'程式'背后的回味。'程式'在这里不是贬义,恰是它激活了欣赏者的视觉经验。创作者的知识积淀对意味的营造也非常重要,正是个人的'修为'赋予了作品背后的文化内含。

  • 标签: 笔墨程式
  • 简介:尤利乌斯·冯·施洛塞尔[JuliusvonSchlosser]认为:虽然很多艺术家都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杰作,但只有某些开创性的艺术家能够推动艺术发展。因此,史有最杰出的艺术品,才有资格成为“造型艺术的风格史”的研究对象。

  • 标签: 中国传统绘画 风格观 传统风格 艺术发展 造型艺术 艺术家
  • 简介:能看得懂倪宽书法创作的人,可能对倪宽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评价:有想法,气息不一般.同时可能还会去琢磨:他怎么会这样写?是怎么写出来的?确实,倪宽的作品中,经常透出大部分书家笔下没有的奇崛而穆、静逸又峻劲的风神意态,很容易将你拉进一种情境之中诱你细嚼慢品,而后沁人心脾,而后也就让你从内心冒出“高人”的赞叹.

  • 标签: 书法作品 风神 书法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