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这个题目,表面看来,似乎很空大而且复杂。(一)因为中国学术界对于东西艺术的构成,根本上同异之处,尚没有定论;(二)对于艺术上历史的观念太少,不能从过去经验中发现将来。有这两种原因,普通总觉得这种问题空泛得很。其实艺术界多数人的心理,总含着中国艺术复兴的希望。但一问到如何复兴?我们对于这个问题便不能不有一种具体的研究。简言之,要了解艺术如何复兴?必先研究艺术是如何构成?其次才能谈到东西两方艺术上根本的异同。

  • 标签: 艺术界 中国学术界 中国艺术
  • 简介:  粉画引入中国并得以发展有一百年的历史,作为独立的画种举行全国性的粉画艺术作品评选展览,在我国尚属首次.这次全国粉画展在景色秀美的苏州开幕,值得庆贺.……

  • 标签: 前途粉 画事业 粉画
  • 简介:文人的素质决定"文人书法"的前途。当代"文人书法"的式微,首先是文人素质的差异所至。我们需要淳厚、雅逸的"文人书法",就要求当代文人书法家必须与传统文化气质相融通,必须掌握中国书法的书写技术要领,必须具有忧患与慈悲的情怀,必须了解并且能够欣赏我们的传统文学,必须具有关怀的能力思考的习惯。

  • 标签: 书法前途 决定文人 文人书法
  • 简介:纵观历史.书法文化传统所遭遇的严峻挑战.无逾于今日。一两千年以来.书法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地位煊赫。许多位帝王的躬行实践大力提倡.士人的作为安身立命的首要技艺.全社会高度一致的认同趋向.使书法文化的传承几乎从未遇到过危机。而今天则不同了.在当今的现代社会里.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使书写由手工劳动变成了自动化操作;全球经济一体化又使得独特的书法审美体系面临西方美学理论戒律的拷问。对书法一无所知的西方人甚至想不通一种不过是为了实用的书写方法何以会成为艺术?

  • 标签: 书法传统 全球经济一体化 社会生活 书写方法 文化传统 书法文化
  • 简介:一引子中央美院圈子以外的人知道孙家钵,多数始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半截子美展”。参加“半截子美展”的艺术家,都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生,“文革”开始前后毕业的美院毕业生。

  • 标签: 雕塑家 中国美术馆 40年代 “文革” 毕业生 艺术家
  • 简介:<正>古代绘画中的“远景短缩”理论与实践中国画史典籍中,一再有人提到我们的古代绘画中同样存在着一些类似西方人所谓的“以假乱真之作”。最著名的事例,如唐张彦远说三国时的曹不兴画的蝇子,骗得孙权用手去弹它①。北宋郭若

  • 标签: 比较研究 历史命运 中西绘画 透视学 中国画 西方绘画
  • 简介:人的表情是极具有个体性复杂性的。它由遗传的面貌、特定的人生际遇、隐秘的心思、微妙的情绪大千世界反射回来的镜像组合成千变万化的每个瞬间。看起来有种族的、家族的某种相似,但细微之处天壤之别。每个人一定有自己别于他人的表情,正如每个人一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命运,因此能够被识别、被认识、被喜爱或被厌恶。如此而言,一个民族怎样能够拥有一种可以被识别的共同又独特的表情,特别是在一个信仰高于审美甚至高于生命的民族脸上,那些深远的历史与厚重的文明及其独特的情感气质如何能丰富地展现其中?洪毅近期创作的系列油画作品《西藏表情》为我们展示了这种探索的可能。

  • 标签: 西藏 表情 油画 艺术语言 藏族人 海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从小就喜欢涂抹刻划。最初还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用橡皮做载体,把断锯条当刻刀,拿水彩画颜料充当蘸色,在自己同学的书本子上到处比画着乱印,且当时还无比的舒坦与自信。在中学毕业到上海读书之前,我已经胡乱鼓捣了几年印章了。但那时我对篆刻的理解还停留在迷恋表面形式,追求夸张变形的层面上。

  • 标签:
  • 简介:好的艺术作品.必须既有优点.又有特点。优点包括用笔的功力、造型的准确或在造型掌握之后的夸张、构图能力、笔墨效果、色彩效果等等.要超乎常人。但有功力的人.作品不一定有特点.清代的”小四王””后四王”,用笔皆有功力.其它各方面也都没有毛病.但特点却不突出。所以,”小四王”“后四王”在绘画史上地位不高。特点就是和他人不一样之点.是其人特有之点。比如梁楷、陈道复、徐渭、八大山人、陈洪绶等等,那是特点十分突出的:范宽、李成、王希孟、”元四家”“明四家””四僧”等.也是有特点的。画家.个人风格的成熟之谓也,没有个人风格.或个人风格不成熟者.皆不可称为画家。个人风格也就是特点.但还必须加上优点。

  • 标签: 个人风格 艺术作品 构图能力 色彩效果 八大山人 功力
  • 简介:<正>关注重症儿童残疾儿童给其家庭所带来的不幸,简述特殊教育对于残疾儿童的重要性。父母教师通过关爱来引导残疾儿童,使他们能够回到社会主流中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由一个孩子带动一

  • 标签: 残疾儿童 社会主流 文师
  • 简介:一、去年夏初,我到煤矿去体验生活,接触了矿工们,他们的家属们煤矿的各层领导,得益非浅。煤矿是工业的能原,能源之源就是矿工们。文字画面是无法描绘出我们国家的矿区面貌的。高大的新型建筑与简陋的矿工住宅,各种各样时髦的“泊来品”历次政治运动留在墙上的痕迹,奇怪地混杂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百废待举的矿区面貌。但是,在那里,生活的主流在缓缓地流动着,机械化采煤的试验在进行着,矿工们的社会地位在提高,煤矿产量在上升。尽管那里的矛盾很多,困难很大,但款式新颖的建筑物毕竟在煤矸石山前矗立起来了,现代化的采煤机下井了。矿区还有栉次鳞比的小工棚臭水沟,但工业的命脉在搏动,矿区的面貌在改变。这一点给我震动很大。当从煤矿回校后,一幅幅画面不断闪现在我的脑海里,迫使我不得不倾注了全部感情拿起笔来。

  • 标签: 历次政治运动 机械化采煤 臭水沟 款式新颖 百废待举 煤矸石山
  • 简介:硬笔书法进入21世纪以来,涌现了一批青年硬笔书法家,这些书家多为上世纪70年代出生。毋庸置疑,当代的硬笔书坛主要是靠这批人在支撑。细细分析这个时代出生的书家:幼年处于文革之中,不过幸好在入学前十年浩劫即已结束,所以并没到耽误学业。在接下来的八九十年代中,他们从懵懂走向成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

  • 标签: 尴尬责任
  • 简介:布歇在艺术史上是一位有争议的画家。在路易十五王朝、他是宫廷画师的首选、同时又是工艺美术上的大师。他在罗可可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路易王朝的淫糜生活,活灵活现地保留在他的作品中。他是法国封建王朝的御用画师,站在封建立场上歌颂那个淫糜的朝廷。

  • 标签: 罗可可艺术 布歇 路易十五 上层阶级 华托 一幅画
  • 简介:我的两件毕业创作总算“产”出来了。体力脑力都用了不少,但对作品自己还不太满意。可是在整个毕业创作的劳作过程中一些有趣的事情和我点滴的想法,我还是愿意回顾的。我觉得对我今后的创作生活会有些益处。关于《海妹》为了搞毕业创作,我到一个海岛去体验生活。那里确实是迷人的,难怪会吸引那么多搞美术的。我在那儿呆了十几天。蔚蓝的大海,黑黝黝的礁石,

  • 标签: 毕业创作 体验生活 补网 回过头 使人 音乐感
  • 简介:想象着1985年某个冬日早晨,我们站在菲利普·约翰逊设计的南德克萨斯艺术博物馆入口,朝着西北方向,透过入口的偏振玻璃,将目光投入一片灰暗的光景中。灰暗中,3050平方米的人行道分开了博物馆的入口楼梯公园的路。

  • 标签: 艺术博物馆 外形 金子 入口 约翰逊 菲利普
  • 简介:戴老师是我的榜样:当年一本小册子《画布上的创造》让我记住了戴士的大名,开启了我对绘画新的认知。近年来的《对视阳光》、《笔记·三年集》、《写意油画教学》等著作,洋洋洒洒几十万言,深入浅出,文笔犀利、语言生动,这些文字绝不是坐在书斋就能写出的,它是实践与教学中思考的结晶,富于启发性,让人掩卷凝思。这些文字更非纸上谈兵,是实践中、教学上身体力行的切身感受,"学院之光"、"助教

  • 标签: 老师 教学经验 中国油画 绘画 作品 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