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海开埠后,以"洋务"为契机的近现代工业的介入,使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以工业、商贸为核心力量的经济特点决定了上海是一个流动的集散地。20的海上美术在中国绘画由南宗而衍为海上画派的同时,

  • 标签: 海上画派 20世纪 美术 上海开埠 现代工业 经济特点
  • 简介:探讨了对现代音乐产生重大影响的瓦格纳的音乐,认为他的音乐具有明显的后浪漫主义因素,开创了一代乐风.瓦格纳与同时代的勃拉姆斯都敏锐地看到了社会生活的深层危机,然而二人却选择了不同的表现方式.马勒的音乐则体现了1920初人的精神状态与实质,成为瓦格纳音乐精神的直接继承者.

  • 标签: 瓦格纳 "特里斯坦"和弦 哲理性思辨 意志内涵
  • 简介: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中日价值哲学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21价值哲学研究的主题,是如何结合环保、全球化、高科技、争取和平和发展的斗争等问题,深入价值论的研究;如何从内外打破学术界限,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发现价值问题的转化形态,同时做到价值基础理论、伦理与审美价值研究的相互促进。也有学者认为,21价值哲学的主题应回归生活世界,即研究生活中的价值,这是价值哲学的理论品格,也是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另外,还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哲学”的研究,关注人的生死问题。21价值哲学研究的主题

  • 标签: 价值哲学 哲学研究 研究主题
  • 简介:20前期以西湖为题材的创作为数众多,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并结合20前期的时代背景思考其与印象主义的关系。

  • 标签: 西湖题材 印象主义 20世纪前期
  • 简介:站在21回望20华语话剧的发展轨迹,我们着重关注和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在20世界系统的形成中,华语话剧的诞生与发展是东西方文化沟通和互动的结果,现实主义和启蒙传统既是重要起点,也是贯穿线索;二是在华语话剧自身系统的形成中,中国大陆、台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华语话剧也是一个互动和多元化的发展过程,其显著特征是在现实主义及其反思中走向新的戏剧可能性的探索,在各种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世界剧场美学的影响下,话剧本土化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三是在全球化语境中,特别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通俗文化一体化的潮流中,华语话剧成为华人“身体”和“中国性”不可多得的实验场域。

  • 标签: 20世纪 话剧 华语 后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全球化语境
  • 简介:传统中国宣传艺术极少出现以肖像画作为题材的呈现方式,进入20后,脸孔开始被广泛运用在不同领域的图像媒材。本文以20中国肖像宣传模式变化,讨论个体图像从保守逐渐成为引导大众意识走向的权力转换。这里首先针对传统中西肖像宣传做差异性质的区分,之后逐一从官方运作、商业市场以及具社会影响力的肖像宣传作探讨。中国宣传艺术的肖像图像介入,不只是中国图像现代化的特征,还说明个体权力在艺术中的解放,这是审视中国艺术进入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关键。

  • 标签: 肖像画 图像权力 宣传艺术 个体 意识形态
  • 简介:人类什么时候开始利用招贴设计,难以考究。但根据历史的记载和实物的考证,我们了解到,中国是发明纸张和印刷术的国家,招贴设计有着自己深远的历史。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懂得用纸这一媒介将文字或图像等信息传播给大众。这种传播媒体,被人们称为“告示”,可以

  • 标签: 中国招贴 前中国 形式因素
  • 简介:一百多年前,人类历史刚刚跨入20,许多文化精英一致欢呼:20是妇女争取自身解放并将得到彻底解放的世纪世纪初,金天翮首先敲响了“女界钟”,他欢呼中国女性要高扬“独立、自由、平等三色之徽帜,以祝我中国女权之万岁”。20不仅是妇女争取独立、自由、平等以及女权高扬的时代,而且也是在文学上全面显露才华并取得光辉成就的时代。为了总结20女性文学的成就和经验,盛英、乔以钢主编了《20中国女性文学史》(以下简称《女性文学史》),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该著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并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值得祝贺的。

  • 标签: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史 中国女性 盲点 自身解放
  • 简介:2040年代是西藏题材绘画的生发期。本文从西藏题材绘画兴起的原因、主要画家、其藏区之旅及创作、作品内容与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兼顾藏族画家和内地画家的创作,对西藏题材绘画发展早期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 标签: 20世纪40年代 西藏题材 藏族画家 内地画家
  • 简介:公元3,萨珊波斯摧毁了安息帝国,他们试图恢复上古西亚和古波斯传统,但其文化却必然受到了希腊化和安息(帕提亚)文化的影响,这在建筑上得到了体现,萨珊建筑艺术统合了两河流域文明、小亚细亚、希腊化、安息和中亚等多方面的文化影响,从其基本样式、平面布局、穹隆处理和装饰细节来看,它们集中了上古西亚建筑的精华,并略有发展。由此看来,在古代艺术史上,并不只有希腊罗马具有伟大的古典建筑,萨珊波斯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 标签: 萨珊波斯 建筑艺术 穹隆
  • 简介:寿命延长──人到70不稀奇  1900年全世界人均预期寿命仅为45岁,而今天这一数字已提高到66岁。联合国人口署更是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定为“85岁”以上。人类寿命的延长得益于20医学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将把所有基因的位置、结构、功能和作用方式弄清楚,人类的生、老、病、死之谜可望得到破解,并进一步得到控制。地球变小──突破地空的约束  在20,从公路到铁路,从水路到“空路”,运输工具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嫦娥奔月”不再只是美好的愿望。航天飞机不断往返于地面与太空之间。在过去100多年里,无线电波、网络技术等肉眼似乎无法观察到的发明,使得信息插上了光速的翅膀,从本质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计算机网络已把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只要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遥的友人便可在瞬间收到你发出去的电子贺卡。人们竞相把各种信息以适当的方式输入计算机网络,全世界正在构筑一个“数字地球”。D劳动立自──人类的双手被解放l洗衣机从诞生到发展的90多年历史,就是妇女从l繁重的家庭劳动中被逐步解放的历史。77年前发明的l电冰箱已经融人现代数字技术,有了”大...

  • 标签: 人类生活 改变人类 梦想成真科技
  • 简介:自19末叶鹿石首次被发现以来,百余年间国内外对鹿石文化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有关鹿石的考古新发现及相关研究文献都在不断增多,鹿石产生的年代、分类、功能、文化价值意义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取得丰富成果,为亚欧大陆草原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尤其是以大型雕塑为对象的草原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深度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 标签: 鹿石 研究 回顾
  • 简介:作为“舶来品”,话剧艺术自19末、20初传入中国,经历了艰难的求索过程,至“五四”时代,广泛地接受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戏剧美学观念,并对其后的话剧产生了深刻影响。20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社会变革而来的是戏剧观念的变革,中国的戏剧家们由易卜生转向布莱希特,从戏剧美学观念、戏剧结构以及“陌生化”效果等方面,体现出对布莱希特戏剧艺术的认同,也使2080年代的话剧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质。

  • 标签: 话剧 20世纪80年代 布莱希特
  • 简介:人们习惯于把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末(也即"新时期")的文学艺术,粗略划分为"前10年"与"后10年"两个阶段。在2002年去世的陈健秋,他最后22年的戏剧创作历程与"新时期"中国戏剧的发展轨迹亦大致相吻合。而经历了20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戏剧观念的变革和探索,应该说,进入90年代的他,所创作的作品显然在思想艺术上都比"前10年"更为深沉,更为成熟。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戏剧创作 陈健 20世纪80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
  • 简介:从体裁的嬗变消长看20上半叶中国歌曲创作的发展戴鹏海(三)从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是我国歌曲创作蓬勃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一方面,艺术歌曲创作在本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批留学归来和国内高等音乐教育机构自己培养出来的作曲家先后加入到艺术歌曲创作的...

  • 标签: 歌曲创作 艺术歌曲 群众歌曲 20世纪上半叶 抗日根据地 贺绿汀
  • 简介:2020-30年代在中国轰轰烈烈爆发而又戛然而止的现代艺术运动中,艺术运动社、决澜社和中华独立美术协会是最代表性的三大团体。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各艺术团体在传播西方现代艺术思潮过程中的成立经过、传播刊物和画展,以'五W'传播理论来考察了各个艺术团体的传播模式及其效果。因现代艺术由外向内的单向传播模式的影响、艺术界自身对现代艺术的争议、传统文化对其的阻碍以及抗日战争的爆发,最终导致了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传播的失败。

  • 标签: 中国现代艺术 艺术思潮 艺术运动 传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