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物质构成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直接、间接地参与苏州园林建造,园中山水布局风貌多体现了文人画所特有的山水意境。拙政园中部景区主体建筑远香堂,其南黄石大假山与山前深潭构成“深远”、“平远”之意境,其北一池三山则独具江南山水之“平远”、“深远”意境。

  • 标签: 园林 山水 意境 远香堂
  • 简介:明代中期(一四六五—一五七二)以来,在江浙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书画创作和收藏群体,这个群体北起长江,南至钱塘江,西达皖南徽州,东至东海地区。北京作为中国的都城至明代末期业已二百余年,虽然它具有丰富的文化生活,丰赡的私家藏宝,繁盛的古董贸易,但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浙地区的书画收藏却完全堪与其相颃颉。

  • 标签: 吴升 鉴藏 中国书画 大观录 书画创作 徐邦达
  • 简介:苏州园林与昆曲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昆曲影响了苏州园林的造园技术,而苏州园林也必将促进昆曲的长足发展,它们是苏州这片吴文化土壤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财富。

  • 标签: 苏州园林 昆曲 美学价值
  • 简介:苏州园林具有的独特艺术风格在世界造园史中有重要的意义。其设计思想和技巧都是宝贵资产,许多优秀的设计经验对于现代造园是很大的启示。本文通过对苏州园林历史发展、整体布局、艺术特点的分析,在功能分区、元素风格、叠石理水、花木种植、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后寻找出苏州园林造园思想对现代公园设计启示,将现代公园的设计理念与中国造园原则相统一,现代公园的诸多因素与苏州园林的造园形式相结合,对现代造园有推动作用。

  • 标签: 苏州园林 造园艺术 当代公园 启示
  • 简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特征,要认识到为何会发生这样的转型,回到历史的现场十分必要。以民国时期苏州文化产业发展为视窗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时文化产业转型的动力主要体现在内容创新、需求适应、机制变革、政策扶持四方面。在这些动力的带动下,新兴文化产业实现突破,成为文化产业转型的先锋。当然,转型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产业完全消亡。文化产业转型受到各类要素的合力影响,最终呈现出了融合发展的特征。

  • 标签: 文化产业 民国时期 苏州
  • 简介:苏州祯彩堂作为专营缂丝艺术的民间文化企业,多年来在默默的坚持中冉冉上升,这得益于其"1+n"聚合式运营管理。"用心造物,以物见性"的工匠精神是祯彩堂坚守的"1",而"n"是祯彩堂在商业竞争和社会生活中以"见缝插针"的智慧探索出来的经营之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性保护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祯彩堂 缂丝 1+n 聚合 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