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1980年,画坛震动:中立的油画《父亲》在全国青年美展上获一等奖。中立的同学都说他运气好,一夜之间,成了中国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因为就在画这幅画的时候他还没打算一辈子画油画,而是准备做一个连环画家,何况,中立还是四川美院最先搞抽象艺术的人,为此曾被人指责为“缺少写实能力”。历史,有时候真难以预料!

  • 标签: 写实油画 画家 作品 农民文化 四川美院 大巴山
  • 简介:聘是“扬州八怪”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绘画技艺最为全面、题材最为广泛、风格最为独特的一个。随着聘的去世,这一辉煌的艺术流派在历史上结束了。

  • 标签: 指画艺术 罗聘 清代 扬州八怪 绘画技艺 艺术流派
  • 简介:一九六四年生于四川南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徐悲鸿画院院士、四川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翰墨缘书画院北京朝阳分院院长。现定居北京。国画《从悲壮走向豪迈》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美术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荣

  • 标签: 中国画家 《华西都市报》 美术家协会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日报》 《光明日报》
  • 简介:中立1948年出生于重庆,1977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84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研修。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重庆市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

  • 标签: 中国油画学会 罗中立 作品选登 中国美术家协会 四川美术学院 1948年
  • 简介:聘与法式善是一对忘年之交,《小西涯诗意图》是聘为法式善绘的最后一组画,亦是聘的绝笔之作。文章采用考证与论述相结合的方法,介绍《小西涯诗意图》的绘图缘起,分析此组图的内容及法式善诗的含义,并论述聘与法式善的交谊。

  • 标签: 罗聘 法式善 《小西涯诗意图》
  • 简介:库尔贝和柯分别代表了19世纪法国写实主义绘画两个不同的方向。在柯那里,绘画不仅仅是看和直观,还有质疑和追问,即用眼睛思考。虽然他始终未能走出自然主义的局限,却为后来者开辟了视觉之思的先路。

  • 标签: 柯罗 风景画 写实主义 眼光 感觉 视觉追问
  • 简介:历朝历代采用丝绸织物作为辅料进行书画装裱,不仅保护画心,更是满足了古代的审美观。不同等级的绫锦织物用于书画的裱褙,以彰显书画的品级及皇帝的喜好。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述,当时内府图书皆用“白檀身,紫檀首,紫禄,织成带,以为官画之禄”。其中就提到了唐代的宫廷装裱用一种紫色的罗织物做包首,用一种叫做“织成”的丝织品做画带。《名画记》中还记载:“其古之异锦具李章武所集锦谱。”

  • 标签: 古代书画 《历代名画记》 丝绸织物 书画装裱 审美观 张彦远
  • 简介:继“吴冠中走进798”展览成功举办之后,北京798艺术区又将迎来开春的一次艺术大展——“尔纯人物画展”。该展于3月22日至3月31日在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展出,展览展出尔纯人物作品数十幅。此次“尔纯人物画展”是画家多年来在北京的第一次大展,

  • 标签: 人物 画展 艺术空间 吴冠中 展览 北京
  • 简介:甘肃陇南保留着古老的泥娃娃与乞巧等形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文献记载的乞巧民俗中的“摩睺”,名称虽源自佛教文化,但文化原型以及本质特征与中国本土民俗中的泥娃娃高度契合。由于泥娃娃民俗与乞巧民俗活动均有乞子性质,相同的指向性使得乞巧民俗活动接纳了同样带有乞子性质的“摩睺”,于是,具有中国传统求子文化特色的泥娃娃借佛教中的“摩睺”之名出现在了唐宋之际的乞巧民俗之中。

  • 标签: 陇南 泥娃娃 乞巧 摩睺罗 乞子
  • 简介: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国内油画界展开了关于'油画民族化'的大讨论。中央美术学院揆情审势创办了油画研究班,其时工柳为绘画系主任,负责油画研究班的教学工作。他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学到手再变'的教育方针,强调打好基本功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产生兴趣,积极倡导和实践'油画民族化'。工柳的教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研究班的学生妥木斯,他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油画民族化的艺术观,探索出了一条极具个人风格的油画民族化之路。

  • 标签: 油画民族化 罗工柳 妥木斯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