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代主持人语)美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欧洲诞生以来,随着其在欧洲之外的地区传播扩张,不断被视为用以剖析人类所有审美现象的有效工具和具有跨文明功力的普遍话语。以这样的认知为基础,由鲍姆嘉通(AlexanderBaumgarten)至康德、黑格尔、席勒、歌德等创建的审美范畴——如优美、崇高、悲剧、喜剧、滑稽、荒诞等,便成为各地通用的'世界语”

  • 标签: 鲍姆嘉通 审美实践
  • 简介:汉语世界在近代以后不断引进西方美学的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在交流互动中提升本土人们的知己知彼、相互映照。但迄今为止这样的映照还存在局限,比如在对审美范畴的划分及阐释上就还大多停留在'优美''崇高''荒诞'以及由此对应而派生的'虚静''空灵''逍遥'等属于性质、情态的类型之中。如若将视野扩展,则还应关注多元文化语境中与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相关联的其他范畴。以我们在此言及的多民族审美案例而论,值得阐发的审美范畴至少就包括了关系和过程。把'养'(心)、'暖'(屋)和'闹'(场)当作审美实践中的特殊范畴——关系范畴、过程范畴,其目的在于从理性思辨的角度提升乡土实践的理论价值,强调把对地方、民间及多民族文学、艺术与文化的研究提升到话语建设层面,努力创建兼容民间范畴、乡土实践、审美生活及至生命美学等多重表述的开放体系。

  • 标签: 养(心) 暖(屋) 闹(场) 多元美学 审美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