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茵娜醒得早,而且好象有人推了下肋部样,刹那间醒了。眼睛没有早起时常常出现那种用凉水洗便可以消除轻微酸痛,茵娜立刻意识到今天将是特殊日子。其实件重大事情已经酝酿将近个月,茵娜甚至已经猜得出是什么事。只

  • 标签: 《一个特殊的日子》 柳·马卡罗娃 俄罗斯 文学 小说
  • 简介:<正>李晓明同学指出当前教学存在“授课老师与听课学生不协调”、有“感情上隔阂”,这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我认为,这问题症结教师未能把坚持“教学大纲”兼顾学生“欣赏情绪”有机地统起来,而这方面可以结合好

  • 标签: 教学大纲 教师 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 欣赏
  • 简介:《大师玛格丽特》布尔加科夫文学创作中最具代表性、总结性作品。小说中那鲜明独特艺术个性,那人性善固守与诠释,那不肯俗、坚守着本真的美学理想,都从那既神奇如天马行空,又古朴似“伊甸园”清流般的话语叙述,从现实、神话与历史三维时空建构清晰地表现出来。

  • 标签: 《大师和玛格丽特》 文本解读 神话 历史 布尔加科夫 文学创作
  • 简介:历史与逻辑──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史》黄艾榕读完陈敬先生《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月出版),幅波澜壮阔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画卷便活龙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伟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于19416月22日。几乎...

  • 标签: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小说史 战争文学 战争小说 苏联文学
  • 简介:领工资以后……──家庭主妇自述叶·尤季娜卡廖沙译周前我预支工资、丈夫工资、而今天早晨摸钱包──已经无钱付房租了。可我没买什么特别的东西呀。好吧、我们来算算吧!我位国家正规医院医生,每月固定工资25卢布,另加30%个人工龄津...

  • 标签: 领工资 卢布 植物油 冰激凌 弹簧秤 星期二
  • 简介:194511月,法国军事当局监管柏林《信使报》刊登篇题为《奥尔珈·契诃娃勋章》简讯,报道说,斯大林元帅亲自授予第三帝国(译者按:指法西斯德国)著名影星奥尔珈·契诃娃勇敢勋章。与此同时,英国各家报刊披露了这位女演员同俄国情报机关保持联系消息,当时。上述报道真伪没有得到完全证实,因而至今奥尔珈·契诃娃(1896—1980)头上仍然罩有令人迷惑不解光环。从事契诃夫专题研究学者倾向于认为,生善于臆造神话奥尔珈·契诃娃喜欢铤而走险女人。真是这样吗?女演员堂弟弗拉基米尔·克尼贝尔最近撰写部家谱手稿,名为《俄罗斯史诗》,其中有关奥尔珈·契诃娃经历叙述占有相当大篇幅。作者引用前克格勃独家档案,女演员本人回忆录《我表与众不同》以及《家庭轶事》等材料,表述堂姐离奇身世看法。《星火》杂志准备刊登《俄罗斯史诗》些片断。各位读者可在“尼亚舅舅”契诃夫研究会主办《文学丛刊》第六期上读到奥尔珈·契诃娃故事全文。

  • 标签: 希特勒 俄罗斯人 契诃夫 德国人 招待会 莫斯科
  • 简介:<正>苏联实行民主化公开性已有4—5年头,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发展到目前阶段,各种合法、半合法、不合法群众组织大量涌现,让人应接不暇。文学界历来苏联社会最活跃、最敏感领域,群众组织出现,也是以文学界最早,最多。现在向我国读者作简要介绍。

  • 标签: 莫斯科 作家 临时委员会 列宁格勒 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人
  • 简介:这些小说着力表现现实生活矛盾,塑造现代人形象。《最后炉匠》从侧面反映时期以来苏联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提出青年教育农村出路问题。作者成功地塑造炉匠果尔节依·依里阔维奇鲜明形象,写法别具格:主人公尚未出场,人们议论纷纷,有人找他,有人等他,“我”却多少有些怀疑,这就造成种浓郁气氛,吸引着读者想要弄个明白,看看炉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接着作者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性格,不单是淋漓尽致地描写炉匠精湛手艺,而且突出地表现自己职业热爱农村前景忧虑。透过他们生动交谈和含蓄抒情,读者可以感受到作家努力揭示当代普通苏联人丰富内心世界探索现实迫切问题热情。然而作者并没有真正找到产生矛盾原因和解决矛盾办法,因此作品后半部分在触及农村出路这个问题时空泛议论较多,这就削弱作品艺术力量。

  • 标签: 列宁格勒 石头 性格 莫斯科 苏联人 果尔
  • 简介:勃洛克安娜·阿赫玛托娃俄国现代派诗歌位巨匠,前者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最杰出代表,后者则在阿克梅派占有特殊地位,他们创作对俄国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12春,当阿赫玛托娃部诗集《黄昏》问世时,勃洛克已是享誉诗坛大诗人。阿赫玛托娃勃洛克

  • 标签: 勃洛克 阿赫玛托娃 现代派诗歌 俄国象征主义 诗坛 叙事诗
  • 简介:高尔基写成于1917-1918政论文集《不合时宜思想》,近年来受到评论界关注。笔者于1997写过文章,剖析这部作品观点偏颇。高尔基这组政论文,副标题“关于革命与文化札记”。但从行文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写作目的与其说是想突出文化重要,倒不如说欲强调革命重要。高尔基关于文化重要论述,有定价值;

  • 标签: 高尔基 《不合时宜的思想》 文学评论 俄罗斯
  • 简介:<正>据《苏联新闻》消息,苏联格鲁吉亚电影制片厂将与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影片《高加索中国姑娘》。合作拍片议定书已在莫斯科签字。该片将

  • 标签: 苏联 莫斯科 高加索 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 合作制
  • 简介:<正>刚刚读完《我骏马奔驰》(载《苏联文学》1986第1期,作者:鲍·瓦西里耶夫)。这个中篇作者自身回顾。从童年开始叙述,并没有严格按流逝时空不漏写下去,结构相当自由,如行云流水。然而是篇可读小说。这里几乎凝聚了作者思考。我特别感兴趣作者成为

  • 标签: 瓦西里耶夫 苏联文学 文学作品 作家 作者 结构相
  • 简介:《安娜·卡列尼娜》,安娜与弗隆斯基母马佛洛佛洛多个方面相似。这其实反映托尔斯泰宗教观转变:彻底异教徒转变成为所谓“基督徒”,但他却始终未能洞悉基督教灵与肉神圣合奥秘。

  • 标签: 安娜 合一 相似性 动物性 象征 神性
  • 简介:俄罗斯著名作家阿斯塔菲耶夫1992至1994.年间发表本“关于士兵长篇小说”。小说由部分组成,第部《鬼坑》第二部《滩头阵地》分剐于19921994发表于《新世界》杂志10-12期。作者因此于1997被授予俄罗斯国家奖金。作者用传统现实主义手法重塑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局部情景。作品无论人物形象、主题还是思想内容方面都作了大胆突破,对战争进行了“另外种描写”。这部讲述“自己战争”小说发表后批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 标签: 《该诅咒的和该杀死的》 小说故事 维·阿斯塔菲耶夫 文学作品 俄罗斯
  • 简介:ВЫТЫ都是第二人称代词。前者表示尊敬,译为您;后者用于亲近的人,用作粗鲁,亲昵称呼,译为你。这普普通通的人称代词,统治并制约着交际语言各个层次。只有掌握它们正确用法,才能使人们之间交流畅通无阻。这里,我们从语用学角度简单地谈下这个人称代词用法。、用ВЫТЫ做称呼语历史回顾很长段时期内,俄罗斯人之间都是以ТЫ相称,不分亲疏、等级长幼。这体现在童话,沙皇、上帝大主教祷告辞。只是18世纪,当彼得俄罗斯强制推行欧洲礼貌语言和文明行为时,俄语才出现ВЫ这称呼语。起初,那些高官贵族用ВЫ来称呼与自己关系疏远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而不用ТЫ。用ВЫ称呼关系近或年龄大的人(父母、亲戚等),盛行于19世纪。当时,ВЫ用于有礼貌地称呼陌生人和不太熟悉的人,正式场合,用于称呼年龄地位跟自己相当的人,而用ТЫ称呼则显得态度温和和友好些。例如:Зачеммыперешлина《ты》ЗаэтонамиперепалоНагрошлюбвиипростотыАчтотоглавноепропало(Б.Окуджав...

  • 标签: 俄语里 浅谈俄语
  • 简介:马尔措夫2016“俄语布克奖”获奖作品《城堡》主要主人公,热忱考古学家、历史家,考古事业无限忠诚,最终为捍卫心中神圣城堡而殒命。小说标题具有鲜明象征意义,“城堡”不仅仅指已经成为古迹废墟形而下实际城堡,更重要指人形而上精神、意志信仰“城堡”。马尔措夫这形象塑造体现出作家阿列什科夫斯基俄罗斯民族命运前途深切关注与忧虑。作家希望人们通过理解历史,反省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直面现实困境,从而不断地趋近真理。

  • 标签: 现实 历史《城堡》马尔措夫的形象
  • 简介:19165月6日,回答初登文坛作家阿尔汗格尔斯基关于生命意义时,列·安德列耶夫说道:“生命很难用几个简单词来表述。”事实上,这位表现主义大师自己系列作品早就回答这个问题。在他笔下,生命意义存在于生命极端死亡之中,而《叶列阿扎尔》《人

  • 标签: 安德列耶夫 文坛 生命 作家 表现主义 作品
  • 简介:<正>法律事务中常常遇到未侦破、“卡”案件。但这些案件并不总是注定该在故纸堆里积灰尘。有时,突如其来事件、事实使它们得以恢复生机。于是,详细考究又重新开始。这种情况不仅在刑事案件里可能发生,而且重大文学事件可能出现。有些文学事件可以长久地、数十日地保守那隐藏在它自身秘密。但是,寻根究底探究者”出现——于

  • 标签: 果戈理 俄罗斯帝国 科学院院士 文学 事件 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