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正>斯塔尔采夫是一位年高望重的作家,他不仅为批评家,甚至还为读者所熟知和喜爱。眼下,纪念他的生平与创作的隆重日子已经逼近,这可完全是他历尽艰辛理应取得的。此时此刻,除去那莫名的忧伤,以及他那面对业已流逝的青春年华,油然而生,但又实属枉然的叹息之外,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安。确实,有什么可不安的呢?别的不敢说,庆祝纪念日嘛,可是我们这儿的拿手好戏!已经有两班人马在大事操办了:一个是由作家同行们组成的官方的筹备组,另一个则是由至亲好友组成的内勤。筹备组已经拟定了纪念的程序,准备了祝词和贺词,而且在捉摸预期的嘉奖方案。要捉摸的正是方案,因为嘉奖这一事实本身已经确定无疑——是他应该得到的。至于内勤嘛,已在为斯塔尔采夫和他的夫人设计纪念日所穿的礼服式样和即兴演出的节目,并在草拟应邀的宾客名单

  • 标签: 生平与创作 作家 日本方式 批评家 逼近 方案
  • 简介:<正>在一个完全被破坏的保加利亚小村子里,她躺在泥土地上,垫着腐臭潮湿的麦秸,由临时改建成行军医院的破板棚庇护着;她患伤寒奄奄一息有两个多星期之久。

  • 标签: 星期 保加利亚 伤寒 纪念 改建 俄土战争
  • 简介:<正>据一九八○年一月一日苏联《文学报》报道,今年十一月是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亚·亚·勃洛克诞生一百周年。这个日子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庆祝伟大诞辰和历史事件”的国际日程。为庆祝苏联文学创始人之一的百年纪念日,将在诗人最后几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列宁格勒十二月党人大街57号——建立纪念馆。勃洛克的诗才的崇拜者们将有可能去莫斯科国家文学博物馆观看一些大厅中新增添的展品。莫斯科州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区塔拉卡诺沃村经常举办的文学展览会正在更新和补充新的展品。在沙赫马托夫,按照惯例将于八月初举行全苏勃洛克诗歌节活动。为迎接即将来临的卓越语言艺术家的纪念日,

  • 标签: 勃洛克 苏联文学 列宁格勒 语言艺术家 俄罗斯文学 国家文学
  • 简介:<正>据《文学俄罗斯》周报1992年4月24日一期报道,被叶赛宁称为“真正出色的俄罗斯诗人”的谢尔盖·安东诺维奇·克雷奇柯夫(1889——1937)的故居纪念馆近日在诗人的故乡塔尔多姆的杜布罗

  • 标签: 纪念馆 俄罗斯 故居 叶赛宁 文学评论 周报
  • 简介:评论界普遍认为巴赫金和纳博科夫的文艺美学思想存在一定差异性。巴赫金对复调小说推崇备至,而纳博科夫则认定作者的绝对权威。然而,巴赫金对于审美活动的“他者”与“我”,即作者和主人公的对话模式分析是动态而多元的。如果说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侧重于作者和主人公的平等对话关系,那么在《审美活动中的作者和主人公》中则强调了作者对主人公和作品整体性的超视建构,彰显了审美主体间的非平等、“非复调”关系。而在纳博科夫声明作者始终在场的同时,自然也指明了作者与主人公的强弱对立。可以说。就探讨审美活动主体关系性这一问题,巴赫金与纳博科夫的思想是共性中存在差异,差异中又存在共性。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巴赫金审美主体非平等对话视角来分析纳博科夫小说《防守》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博弈关系,以期拓展对巴赫金理论和纳博科夫创作的阐释空间。

  • 标签: 巴赫金 纳博科夫 《防守》 审美事件 主体对话性
  • 简介:四年前,即1999年,当俄罗斯人民乃至全世界热爱俄罗斯文学的人们怀着欣喜的心情隆重纪念伟大诗人普希金诞辰200周年的时候,有两行诗句特别打动人们的心弦,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标签: 丘特切夫 俄罗斯 诗歌 艺术风格
  • 简介:在1963年出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巴赫金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语言,提出了他著名的复调理论,进一步阐释了他的对话思想。他说,“复调小说整个渗透着对话性。”本期刊出三篇文章,分析审美活动中的对话性。

  • 标签: 审美活动 对话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诗学问题 小说语言 复调理论
  • 简介:旷古杰作“杰尼西耶娃组诗”得名于丘特切夫所钟情的女子杰尼西耶娃。在丘特切夫与她从相识、相知、相恋,直至共同生活的14年间,诗人献给她许多情诗,后人把这些诗称为“杰尼西耶娃组诗”。根据俄罗斯学者的考证,这组诗一共包括诗人从1850年到1868年写的22首

  • 标签: “杰尼西耶娃组诗” 丘特切夫 俄罗斯 艺术风格
  • 简介:1895年11月17日,在奥勒尔市一位银行职员的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生命,而他却成为20世纪苏联著名的对话理论大师;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被发现之后,他先后被冠以各种头衔: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伦理学家、历史文化学家、人类学家等;他就是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

  • 标签: 符号学 巴赫金 大师 苏联 世界级 诞辰
  • 简介:1922年2月28日,在列宁格勒(彼得格勒)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他却成为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符号学家、莫斯科一塔尔图学派的核心人物,成为前苏联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享誉世界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化学家之一。他就是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他是前苏联继巴赫金之后又一位人文科学领域的理论巨擘,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为实现文化形态的符号性研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他所创建的文化符号学理论对世界符号学大厦作出了巨大贡献。值此洛特曼诞辰90周年之际,我们符号学专栏特辟三篇文章,以缅怀这位符号学大师。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洛特曼 诞辰 纪念 渊源 知识分子家庭
  • 简介:俄国19世纪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一方面,他曾经从世界文学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他的创作又为身后的世界许多大作家所借鉴。“几乎所有20世纪的俄国文学都反映出他的影响”,有人甚至认为:当代大部分两方作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

  • 标签: 俄国 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 陀学研究
  • 简介:1922年2月28日,在列宁格勒(彼得格勒)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他却成为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符号学家、莫斯科-塔尔图学派的核心人物,成为前苏联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享誉世界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化学家之一。他就是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

  • 标签: 发展纪念 曼诞辰 洛特曼
  • 简介:家庭暴虐的俄罗斯女人罗·维利卡诺娃德宜摘译我说的打人,不是一般地打,而是把人打伤、打半死、打残废。打人者不是劫道的土匪,也不是黑暗中的性欲狂,而是受害者的丈夫。据俄罗斯内务部93年的统计,被打成重伤、变成残废的妇女,全国有5万4千5百人之多,这是一...

  • 标签: 健康家庭 新俄罗斯人 危机中心 庇护所 丈夫 卫国战争
  • 简介: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普希金笔下的塔吉雅娜形象,在承认她是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在俄罗斯女性文学画廊中具有无与伦比的经典地位的同时,也认为她并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存在,而是奥涅金形象的衬托和补充,是男性话语的产物和符号,是男性作家笔下一个“被异化的他者”。

  • 标签: 塔吉雅娜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 简介:当前对多模态商品警示语的研究主要囿于其文本的形式结构与理解。按照巴赫金的对话论观点,多模态警示语的意义建构不仅仅是图形、色彩、文字等不同符号系统之间在形式布局上的结构重组。更是一个复杂的人文艺术建构过程。本文首先挖掘警示语的语义内涵,然后在对话性指引下,以特殊商品——香烟盒上的警示语为例,讨论多模态商品警示语赖以存在的诸多结构材料(逻辑、语言、图像、颜色等)在社会、历史、文化、文学等历时与共时语境中所形成的诸多所指意义(或声音与涵义)对警示语艺术建构的启示与影响。

  • 标签: 警示语 图文型 多模态 巴赫金 对话性
  • 简介:随着国际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展开,文化翻译的作用得以显现,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一定的认同,主体间的“对话性”成为翻译审美的重要属性。本文通过对话理论及审美判断分析了文化翻译中主体间多重“间性”的特征,特别提出文化间性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意义。同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因审美偏差而导致的文化误读与主体性审美局限的关系,旨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平等交流。

  • 标签: 巴赫金 对话理论 文化翻译 间性 主体性 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