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间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每年的三四月份,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是一年中最美丽的时节,也是各地高校集中举办各类活动一展览风采的时节。科幻世界编辑部趁着这大好春光,在各地高校科幻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协会下,拉开了一年一度的“科幻进校园”活动的帷幕。

  • 标签: 科幻 四川大学 校园 世界 编辑部 高校
  • 简介:5月18日外语学院改名外国语大学的挂牌仪式举行,为庆祝学校改名,5月17日外国语大学特邀吕进教授前去讲学。该校学生闻讯后提前去到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就座,有些学生早去了一个多小时等候。学术报告会由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鲁男主持,吕进教授以《文化、文学与诗歌》为题做了生动深刻的讲演。讲演结束后,许多学生纷纷请求与吕进教授合影留念。

  • 标签: 四川外语学院 外国语大学 教授 吕进 讲学 学术报告厅
  • 简介:人好麻将,省戏称麻省。省府成都有个成都理工学院,大家叫它麻省理工学院。人说飞机从上空飞过,听到下面是一片麻将声。非常荣幸,我就在这一片麻将声中长大成人。老公和我都是蜜水里泡大的人,从来没尝到过生活的艰辛,根本不懂得钱为何物。看到人家打麻将好玩儿,就跟着玩儿。这一玩儿就玩了个爽。说是

  • 标签: 四川省 当代 老师 麻将 中篇小说 赌场
  • 简介: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郭沫若研究中心,是由省教育厅和乐山师范学院共建,集郭沫若文化研究、利用和开发为一体的科研实体。中心成立以来,依托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海内外公开发行的《郭沫若学刊》为研究平台,完成或在研省、部级课题多个;出版了《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郭沫若研究资料索引(1919—1990)》、《郭沫若经典作品多元化解读》、《郭沫若报刊编辑思想与实践》、《文豪郭沫若》等专著和编著。中心主要研究人员获得省、市级政府奖25项,其研究成果和重要活动被《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国内多家媒体报道和刊载,其代表性成果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标签: 四川郭沫若研究学会 四川省教育厅 《中国文化报》 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传统文化 《光明日报》
  • 简介:2005年11月16日,在隆重郭沫若诞辰113周年的日子里,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郭沫若研究中心在郭老故乡的乐山师范学院正式成立。来自省及全国各地的郭研专家、学者,乐山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企业界代表云集我校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成立大会收到“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郭沫若纪念馆”、“郭沫若研究会”等单位和机构发来的贺信、贺电。

  • 标签: 四川省教育厅 郭沫若纪念馆 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 师范学院 研究中心
  • 简介:引语“难登大雅之堂”这话,国人耳熟能详,而它落地生根之源头,则是大雅堂。大雅堂是九百多年前,客居眉山的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在丹棱奇士杨素的鼎力相助下,将杜甫所写的巴蜀诗刻成三百诗碑,并造屋安放的一座殿堂。大雅堂最早出现在丹棱,后被毁,再重建。大雅堂与黄庭坚,同为一段传奇佳话。

  • 标签: 四川 黄庭坚 文学家 书法家 诗碑 奇士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对方言的收集以及它进行生动的词义考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方言,更好地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来学好普通话,学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

  • 标签: 方言 臊皮 睡告告 莫恁个
  • 简介:人类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最早进入盆地活动。“五帝”的黄帝,诞生在汶川茂县一带。三星堆可能是黄帝之国,纵目人就是黄帝造型,盆地可能是中华文明的真正发源地。黄帝居轩辕之丘,实际是在盆地(轩辕)的瓦屋山(丘)。颛项(高阳氏)出生若水之野,实际是在安宁河谷(若水)平原(之野)。凉山大石墓是古人对先贤的怀念。帝喾(高辛氏)在岷江流域活动,也到了安宁河谷。彝族“诺苏”实际上就是“若水”。高阳氏与高辛氏分别代表高原阳光普照、高原原始森林之地。原始宗教可能最早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颛顼改革宗教后,随着人类迁徙传播到世界各地。埃及金字塔建造可能受到青藏高原金字塔山形的启示。《圣经》故事中的诺亚方舟可能就是喜马拉雅或盆地。凉山冕宁的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成为航天器最佳天然发射场。嫦娥奔月发生在冕宁县,古有传说遗迹,今有发射中心。

  • 标签: 四川盆地 嫦娥奔月 故事 颛顼 埃及金字塔 青藏高原
  • 简介:“血脉”是一部有关家族记忆的非虚构作品,透过“家谱”的分析和梳理,将遥远的家族人物一个个树立在纸面上,作者不仅让历史中的他们说话,同时也与历史中的他们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再现了一幕幕久远的往事,折射出九寨沟县李氏家族历史的变迁,追溯远去的年代,解析一个家庭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唤醒了复杂地域李氏后辈的集体记忆,读来容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 标签: 虚构作品 写作 四川 家族历史 家族人物 集体记忆
  • 简介:“70后”,这是一个生造词、衍生词,是前些年随着韩寒、郭敬明等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作家创作的作品在青少年中广泛风靡时,评论者以“80后”来指称这批创作者,生造出了“80后”这个词,同义推演,“70后”也横空出世,泛指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作家。自然,这只是一个宽泛的能指,无从精确定义——谁能清晰分辨出一个1969年出生的人和一个1970年出生的人.或者说一个1979年出生的人和一个1980年出生的人,他们的思想、创作有多大的时代差异呢7恐怕谁也不能。思想、创作,更多是个体的事,跟个人的经历、成长环境、文学素养等有关,因而,这个词,同样也不能指代其中每个作家的具体创作风格。

  • 标签: 作家创作 “70后” “80后” 小说 四川 80年代
  • 简介:荣昌陶这一传统手工艺世代相传。历史悠久,整个陶业三起三落而不灭。在荣昌陶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明未清初“湖广填”移民运动在明末清初拯救了即将衰败的荣昌陶.可以说移民文化是构成荣昌陶文化的重要因子,对其研究有着重要历史意义。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探究社会变迁对工艺变迁的影响,试图通过移民文化与本土陶文化碰撞融合的研究,探究社会变迁情境下的荣昌陶工艺变迁。

  • 标签: 湖广填四川 移民文化 荣昌 传统手工艺 社会变迁 历史意义
  • 简介:<正>蔡应律:为脆弱和顽强的生命写一篇“春祭”近六万字的《深山里的喜事》抖出了蔡应律谙熟山民的风俗人情的本领,同时在那喋喋不休地描述喜事的热闹场面中透出了作家对生命的某些思考,即那慵懒的生命只在迎亲接亲闹洞房回门中昙花一现。这在后来,就不

  • 标签: 四川青年 作家 微型 太阳 戏班子 小说
  • 简介:文化地理学亦是探求人类文化与地理关系的人文地理学科,是从地理的空间维度阐释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发生发展的地理空间、区域景观及文化迁流。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这一新兴学科,深入挖掘抗战地理空间造就的抗战文化实绩,着力探索抗战文化在遗留的丰富文化资源以及对当代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 标签: 四川 抗战文化地理研究 当代价值
  • 简介:一场“5·12”地震.引发了地震文学创作热潮。身处地震重灾区的省绵阳作家应该如何创作?地震文学应该写什么?2008年12月10目,绵阳市作家协会、安县县委宣传部组织30余位作家.走进地震极重灾区安县.就地震文学创作展开专题研讨。

  • 标签: 文学创作 作家协会 绵阳市 四川省 地震 专题研讨
  • 简介:  在二○○五年发生南亚特大地震海啸次年,二○○六年,重版.我在新版序言里写道:"本书所记录的历史,时而被人淡忘,时而又被突然提起.被淡忘的日子,它本该被记忆;而突然被提起,却每每在不忍回首之时".二○○八年,这话不幸又一次成为事实.……

  • 标签: 中的四川 历史视野 四川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