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初识台湾早就有到台湾走一趟的念头,但又不愿随旅行团进行那种走马观花似的探访。终于,贵阳成为第三批开放台湾自由行的城市。立即着手申办赴台自由行的手续。到台湾的手续比较麻烦,除了到公安部门办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外,还要找有资质的旅行社办理入台证。台湾方面每天只限大陆5000名自由行人员到台湾。因此到台湾自由行还得有一个排队的过程。从贵阳到台湾每天都有一班直飞往返的航班。上午十点多,飞机准时降落在台湾桃园机场。很顺利地就办妥了入关手续。

  • 标签: 台湾人 大陆居民 桃园机场 神木 繁体中文 垦丁
  • 简介:1977年台湾"乡土文学"论战爆发,到第二年才结束。当时还掌握台湾政治权力的国民党,虽然运用了它手中所有的报纸、杂志全力攻击"乡土文学",但"乡土文学"并未被击垮。表面上看,"乡土文学"是胜利了。进入1980年代以后,台湾社会气氛却在默默地转化,等我突然看清局势以后,才发现,台独派的"台湾文学论"已经弥漫于台湾文化界,而且,原来支持"乡土文学"的人大多变成台独派。这种形势的转移成为1990年代我精神苦闷的根源,其痛苦困扰了我十年之久。

  • 标签: “乡土文学” 台湾人 台湾政治 文学论 陈映真 第二年
  • 简介:1998-1999年台湾《联合报副刊》组织的"台湾文学经典"评选活动,是台湾文学经典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发了人们对台湾文学持续的关注和讨论,推动学界系统地总结台湾文学的传统,更深入地思考台湾文学的未来。这一活动在台湾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在多元化的时代,凝聚和整合了人们的文学共识;二是在文学失去主体价值的时代,重新建构了台湾文学的传统;三是在消费文化时代,重新确立了人们的文学信仰,提振人们的文学信心。

  • 标签: 台湾文学 经典化 文学传统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台湾族群书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值得肯定。本文主要聚焦于眷村文学、客家文学和原住民文学研究三方面。眷村文学研究聚焦于文本中所展示的眷村历史和眷村生活图景,揭示生活在眷村的人们的心理变化以及家国情思;客家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中所展示的民风、民情和民俗,展示其蕴含的客家生态文化;原住民文学研究重在对多元民族文化的解读。在整体性、关联性上,台湾族群书写的研究仍有进一步开拓和提升的空间。

  • 标签: 台湾文学 族群书写 眷村文学 客家文学 原住民文学
  • 简介:摘要由于多重原因作用加之国外势力对新疆问题长期干涉,新疆局部地区民族分裂活动时有发生。《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位于台湾传统三大报系之列,它们对新疆的报道,影响台湾当地和海外人士对新疆问题的看法,也关系我国和平统一的重大问题。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对两报涉疆报道研究。研究发现报道基调与报别有显著差异;消息来源也呈现不同特征;《中国时报》主要从中立角度报道暴恐、维稳,《自由时报》以敌对的角度斥责中国民族政策;两报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话语呈现不同的价值观点。

  • 标签:
  • 简介:台湾已故著名导演杨德昌,曾有一句话形容台湾电影创作的现状:"在当代台湾电影中,有一半是青春片,一半不是青春片。"确实,青春片作为一种创作主题,是研究台湾电影绕不开的话题。如今,脱胎于音乐创作风格的术语"小清新",已成为形容台湾青春片创作风格的主流评价,即表现为画面上进行简洁明朗、叙事上进行去历史、去政治化处理的特征。

  • 标签: 身份焦虑 杨德昌 电影创作 创作风格 创作主题 合拍片
  • 简介:1937年底,受燕京大学邀请,28岁的英国青年学者林迈可由加拿大乘船前往中国任教,同船的还有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旅程中,林迈可与白求恩约定华北再见,之后白求恩直抵延安,而林迈可则到达了当时的北平,前往燕京大学讲授哲学、历史和经济学。在只身远赴异国他乡的旅途中,林迈可恐怕未曾想到,他会与中国结下如此深刻而奇妙的缘分,不仅迎娶了一名中国妻子,还与偶然相遇的旅行伙伴白求恩一样,投入到了中国抗日的行动中去。

  • 标签: 林迈可 燕京大学 偶然相遇 晋察冀根据地 日本侵略者 晋察冀边区
  • 简介:剪朝霞片片作诗笺,盛况喜空前。看黄花吐艳,红枫似火,丹桂香妍。更听大江吟咏,汉水抚琴弦。磅礴词章诵,气壮云天。携手弘扬国粹,有白头骚客,硕彦童颜。正豪情万丈,肝胆荐轩辕。展鸿图、裁虹铺锦,聚群贤、黄鹤舞翩翩,心儿愿、金瓯长固,银月长圆。

  • 标签: 中华诗词 海峡两岸 台湾地区 论坛 丹桂香 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