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巴尔蒙特诗选顾蕴璞译康斯坦丁·德米特里那维奇·巴尔蒙特(1867-1942),俄国象征主义文学运动前期成就的最卓著者(后期为勃洛克),共出;版过35本诗集,20本文集,还译有美国爱伦·坡的诗5本,英国雪莱的诗3本,西班牙卡尔德隆的剧本4本,以及法国波...

  • 标签: 俄国象征主义 象征派诗歌 波德莱尔 索洛古勃 太阳 音乐美
  • 简介:本文是作者、西班牙记者费利佩·莫拉莱斯(FelipeMorales,生平不详)于1936年4月采访西班牙著名进步诗人、戏剧家加西亚·(1898—1936)的谈话实录。当时,加西亚·还不满三十八周岁,正处于年富力强,文学创作激情满怀、精力旺盛、而且表现手法已臻圆熟的大好时期。作家在谈话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记者畅谈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兴致勃勃地透露了自己的艺术活动计划:他打算于是年夏季去美国,随后去墨西哥参加他的剧作《血的婚礼》等的首演仪式并作关于西班牙十七世纪著名讽刺作家兼诗人弗朗西斯科·德·克维多的学术报告。虽然这一良好愿望因同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反动势力发动内战、加西亚·本人又于8月19日惨遭杀害而未能实现,然而,作家生前最后一次比较完整地论及文学和艺术的精辟谈话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并不断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全文译自《加西亚·全集》,1980年第21版。

  • 标签: 创作激情 学术报告 戏剧家 喜剧 西班牙 内战
  • 简介:<正>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涌起了第二个浪潮。由于大批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和理论家加入了这一诗歌运动,象征主义诗潮一时间蔚为壮观,迅即席卷了整个俄罗斯文坛。在这一场诗歌运动中,有一位参与者十分引人注目,他公然宣称:“现实主义者是普通的观察者,象征主义者则永远是思想家”,认为“任何一个最小的象征主义者都比最大的现实主义者高明。”这位口出狂言者就是巴尔蒙特。二十世纪初,他凭藉着自身作品之精湛的技巧,深沉的思想和狂野的力量,成为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诗人之王”,更由于其诗作中华丽诡谲的音乐性所带来的魔幻效果,巴尔蒙特又被誉称为“诗坛上的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是意大利著名音乐家,小提琴演奏大师。据传,他曾用小提琴上的一根琴弦进行过成功的演奏)。对于这样一位诗歌大师,以往由于种种原因,研究界一直保持着沉默,甚至是排斥的态度。然而,巴尔蒙特是整个俄罗斯诗歌史这一长链中的重要一环,倘若对这一环缺乏了解,也就难以清楚

  • 标签: 象征派诗人 俄国象征主义 诗歌运动 象征主义者 俄罗斯文学 语言
  • 简介:<正>他正在吃一只自己头一天打来的野兔。他小心翼翼地把细骨从肉里剥出来,又把一块块面包泡进暗黑色咸肉汁里。他和哥哥尼尔森·图迈小时候就用埋伏逮过兔子、黄鼠狼之类小动物——那是一种消遣,他们可没把它当回事,那不过是猎场守护员法利常干的事。

  • 标签: 尼尔森 伯莎 眼睛 工作台 埋伏 气味
  • 简介:<正>最巧妙的工匠代达斯奉弥诺斯王之命建造了这座巨大的迷宫。普通人一旦进入迷宫便迷惑了,只有天才的匠心才能将人脑内这忽隐忽现不可捉摸的迷惑——条理化,成为无穷无尽在巡回中转流的路。但后来他失去了国王的欢心,被闪禁于一座高塔的房间中,那里只存在有限的空间,毫无遮避的地砖和墙砖,与一个小小窗。

  • 标签: 洛斯 弥诺斯 高塔 墙砖 条理化 中才
  • 简介:<正>日记二则在轮船甲板上。天空明净,蔚蓝,水天相接处一片白色,清新醒目,从多佛尔放眼远眺,望得见法国海岸。我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内心也平静下来。几个星期以来,我所阅读的资料将我引向一个主导念头:您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上帝让我们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我最近几个月来的伙伴拜

  • 标签: 莫洛亚 散文 健康状况 螺旋式输送器 骆驼 沙漠
  • 简介:<正>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的第三部分中,马克思详尽地评述了在一八四九年六月十三日选举中获胜的秩序党的性质,及其在翌年三月十日选举中失败的过程。秩序党在哀叹自己的失败时,曾引用了一则希腊故事说:“……我们藏在特依木马的肚子里潜入了神圣的依利翁城,但我们并不是象我们的祖先希腊人那样潜入的,我们不是占领了敌人的城池,而是自己成了俘虏。”马克思把这段话抄录在这篇著作中,用意是以秩序党自己的话揭露它的真面目。恩格斯在一八九五年版上还加了一条注,指明“希腊人”gre-

  • 标签: 阶级斗争 法兰西 特洛依木马 马克思恩格斯 故事 希腊人
  • 简介:<正>英国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普(AnthonyTrollope,1815-1882)的《自传》写得快不快?全书完稿于1876年4月中旬,费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跟他平时写小说的速度差不多快。同年他留给儿子亨利·特罗普一封信,要儿子等他去世之后再拆信。信中说,“附在这里的是我一生的回忆录,我希望你把它作为我送给你的礼物收下。我的用意是在我去世之后将其出版,并由你编辑。……是否作些删节或删节什么内容,由你决定。但是,我不希望加进

  • 标签: 讽刺小说 萨克雷 狄更斯 乔治·爱略特 英国小说 小说家
  • 简介:<正>巴赫金在论述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这种世界感受,同一切现实的东西,完成性的东西相敌对,同一切妄想具有不可动摇性和永恒性的东西相敌对,为了表现自己,它所要求的是各种动态的和多变的‘普透斯式的’闪烁模糊的形式。”普透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以善变著称。纵观巴赫金的学术生涯,我们发现,他所钟爱的文学,正象普透斯那样,从表现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 标签: 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 长篇小说 主人公 俄国形式主义 自我意识
  • 简介:克里斯托弗·马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杰出代表。他的戏剧通过富于张力的戏剧氛围和雄壮有力的无韵诗行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气魄以及人的无限欲望和追求。他对人的欲望的探索具有深刻的心理、社会、伦理和哲学的意义。从伦理的角度研究马的戏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马的成就和局限。

  • 标签: 克里斯托弗·马洛 戏剧 欲望 伦理维度
  • 简介:<正>走过烟雾腾腾的漫长沉寂,走过城市里烟雾腾腾、喧嚣腾腾的多日沉寂,喘息的耕地,金黄的都城,啾啾的鸟语,突然,神明再现。突然,灵气再现,突然,心头重重一击,突然,字句降临。突然,神明的灵气,突然,神明将我擒获,突然神明把我主宰!仿佛布满黑夜的长天等待第一道霹雳的闪电,

  • 标签: 神明 再现 节译 灵气 克洛 沉寂
  • 简介:<正>在以流派众多、标新立异闻名的当代美国文坛,索尔·贝(1915—)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早在六十年代,贝就以其杰作《赫尔索格》(1964)确立了自已在当代美国作家中的代表性地位。进入七十年代后,他仍然以旺盛的精力孜孜不倦地从事创作,按连发表了长篇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等作品。1976年,他以其作品“对当代文化赋予人性的理解和精妙分析”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他又发表了新作《院长的十二月》(1982)和中短篇小说集《失言的人》(1984)。今天,在谈到当代美国文学时,评论家们总是不

  • 标签: 欲望 小说创作 当代现实主义 当代美国 现代主义作家 意识
  • 简介:<正>弗兰茨.卡夫(1883—1924)是二十世纪奥地利小说家,他在生前几乎无声无息,死后经过若干年,却变得遐迩闻名,对后续作家产生很大影响。去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今年又是他逝世六十周年纪念。世界上许多国家为此召开了多次学术讨论会,报刊上登载了大量的文章,出版了许多研究专著和卡夫作品集,以纪念这个被公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二十

  • 标签: 卡夫卡式 西方现代派文学 二十世纪 资本主义社会 奠基人 小说家
  • 简介:2002年1月20日至2月3日期间,由纽约"妇女企划与制作中心"和"剧作家视界"联合推出的戏剧在纽约百老汇首轮上演,将麦勒斯这位曾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美国"神童"女作家重新推上了历史舞台.①该剧由美国当代著名女同性恋作家萨拉·舒尔曼创作,以麦勒斯坎坷人生中的一些主要事件和社会关系为线索,同时穿插其作品中的若干场景和对白以表现作家的创作过程和艺术观,有效地达到了人物现实生活及其艺术世界两者有机结合的戏剧效果.

  • 标签: 卡森·麦卡勒斯 20世纪四十年代 小说 文学研究 美国
  • 简介:1902年9月某日清晨……在布鲁塞尔街的一片布置华丽的房间里,有个人已奄奄一息。天空一片铅灰色。此人穿着短衣衬裤,躺在精致嵌花地板上。他就是爱弥尔·左拉,当时的一位最有争议的小说家。他孤零零地躺在地上,口吐秽物,浑身抽搐,被窒息得昏死过去。窗户近在咫尺,但他无力爬动,否则不致命归黄泉。仆人们和他的妻子也都……奄奄一息之中,往事恍恍惚惚地闪过脑际……61岁的他,住在埃克斯圣·安娜河边的一幢漂亮的宅第里……后来,可敬的父亲突然病故,他成了孤儿,多亏了梯也尔先生的奖学金,他才得以北上巴黎……他总算成了一名穷酸的大学生,住在圣埃蒂安杜蒙街的破屋陋室之中,常常饥肠辘辘,但仍不停地在赋诗作文。与他一起忍饥受寒的是一位高挑个儿的女子,名叫亚历山德里娜,替他洗洗涮涮、缝缝补补。逢年过节,两人便花18个苏美餐一顿;平常日子,便用面包蘸着他祖父从地中海乡间捎来的橄榄油凑合填饱肚子……

  • 标签: 左拉 短衣 里娜 爱弥尔 梯也尔 嵌花
  • 简介:<正>读契柯夫众多的短篇小说,篇篇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在他的作品里,见不到“似曾相识”、“耳音面熟”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契柯夫根据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需要善于量体裁衣。他抓住一个典型事件,把人物穿插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场面上,围绕着体现主题的人物性格来开展叙述,铺设情节。他的短篇小说朴实无华,却又扣人心弦;篇幅短小,却包含着巨大的社会内容。《万》就是这样一个短小精悍的好作品。

  • 标签: 艺术特色 人物性格 作品 概念化 刻画人物 八十年代
  • 简介:<正>虽然说不太频繁,但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了。我常常在黎明醒来,沿着莫斯科空旷的街道徘徊。晨曦之中,昨夜的路灯还放射着疲倦的微光。黎明的莫斯科焕发着朝露的清新气息。房子的墙壁上有露水珠儿,公园的铁栅栏上有露水珠儿,纪念碑铜像的肩膀上也有露水珠儿。鸟儿——这是莫斯科清晨的主人,像在森林里似的鸣啭啁啾。一只鸽子,咕咕叫着,在红场上漫步。黎明时分,瓦西里·布拉日尼科夫教堂前面的马路宛如

  • 标签: 瓦西里 铁栅栏 科夫 安卡 七个人 我们俩
  • 简介:卡夫曾在日记中提到他在《乡村医生》中获得了满足感,这种“满足”可能指接近了以两种宗教观为基础的卡夫卡式的信仰与追求。作品中两者克服困境走向一致,实现了卡夫所说的精神上的满足。

  • 标签: 卡夫卡 《乡村医生》 精神满足 信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