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其风格鲜明、匠心独具的创作手法使她被公认为杰出的现代短篇小说大师。《布里尔小姐》作为曼斯菲尔德代表作之一,因其出色的现代主义特色而受到评论家们的青睐。本文将以文体学家利奇(Leech)以及肖特(Short)的理论为基础,拟对《布里尔小姐》中的模糊语做全面的分析,阐述其如何彰显布里尔小姐真实的内心世界,并赋予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独特魅力,达到了形式与内容合一,形式为表达主题而服务的目的。

  • 标签: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布里尔小姐 模糊语
  • 简介:无论是《达·芬奇密码》的英文源文本还是两个中文目标文本在语言表述上都有许多模糊之处。根据这些模糊言语各自的特点和属性,本文将它们分别划归为三个大的类别,亦称三个不同的层面,即语言时空层面、文化时空层面、修辞时空层面。在语言时空层面,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在文化时空层面,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可以来自文化意义(包括由文化所指产生的意义)或文化背景(即特定言语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使用)上的模糊;在修辞时空层面,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通常在于修辞意义(包括由诸如双关语、字谜等文字游戏所产生的意义)或修辞手段运用层面(包括文字游戏、借代等手段在不同语言中均运用)上的模糊等等。翻译中对于上述模糊话语的处理最常用的手法是以“模糊”译“模糊”,再从这一基本手法衍生出“以模糊译部分模糊”、“以轻度模糊译强度模糊”或“以强度模糊译轻度模糊”等无限多的方法和策略。

  • 标签: 跨文化交际 模糊话语 《达·芬奇密码》
  • 简介:《黑白李》可视作激进时代一个保守者哥哥替激进者弟弟去死的故事,表达了伦理亲情的伟大,属于老舍最好的最精彩的小说之一。老舍的“功利主义”价值追求,是指照文学创作在适应时代的同时,始终具有一种文化上的伦理关怀,一种和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情感。《黑白李》之所以在老舍创作中很有“异样”感、“斗争性”,正是因其潜在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判断:激进的革命与传统不仅不是完全矛盾,甚至可以结合在一起;伦理之情不一定就是革命的阻碍,反倒可能成就革命;常常有“牺牲”的革命,却不期然地会对伦理或亲情带来伤害。

  • 标签: 《黑白李》保守者 激进 “功利主义”
  • 简介:意识流是诗人艾略特在诗歌创作中用以展现人物心灵深处,难以把握的非理性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然而在对意识流的探讨和研究中,批评界却往往把非理性化的意识流加以理性化。本文拟以诗人艾略特的诗歌《荒原》和《杰·阿尔弗里德普鲁弗洛克情歌》等为例,揭示出意识流在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矛盾性、对话性特征。

  • 标签: 识流 理性 非理性 矛盾性 模糊性 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