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立足于德里达和西苏的“中介”理论,并参照拉康和美国女同性恋诗人里奇的观点,从毕晓的《组诗四首》等作品入手,解读其对同性情感的表现。该类作品中主人公的性别常难以界定,但通过特定意象清晰有力地表达同性情爱,同时由于大量使用譬喻与象征,该表达又是抽象和艺术的,甚至是唯美的,表现了诗中人物的“中介”状态,并借此传达出诗人对于情感与伦理的形而上思考。

  • 标签: 伊丽莎白·毕晓普 同性恋情 中介性 情感与伦理
  • 简介:他从小嗜读推理小说,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他养成了每天必写五页纸的习惯他是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风对许多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 标签: 厄普代克 作家 约翰 推理小说 克里斯蒂 经济压力
  • 简介:诗歌和技术是在海德格的后期思想中被反复讨论的两个主题:技术在现代世界居于危险的统治地位,而诗歌包含着从这一危险当中获救的可能性。未来主义运动的领袖马里内蒂就诗歌与技术的关系则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认为这两者服从于同一种不断提高自身的意志,即对速度的追求。在海德格开启的问题里对马里内蒂有关语言和抒情的理论进行批判性的诠释,或许能让我们对诗歌在现代技术的统治下究竟处于何种状况进行一番别样的思考。

  • 标签: 诗歌 技术 速度 海德格尔 马里内蒂
  • 简介: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火车和铁路技术对19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国自然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哈德·豪普特曼在1887年以铁路道口看守员与铁路间的关系为主题创作了中篇小说《道口工提》。铁路不仅在小说的结构上贯穿始终,它还牢牢地控制并影响着主人公提生活的所有层面,最后也如恶魔一般碾碎了提的生活。铁路系统改变了原有的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在《追问技术》一文中所述,在技术时代,人和自然都被卷进现代技术的漩涡之中,技术规定着技术时代的人按照技术的方式去活动。小说主人公提的悲剧命运正是现代技术统治下人的主体性丧失的一个缩影。

  • 标签: 格哈德·豪普特曼 铁路 现代技术 《道口工提尔》
  • 简介:扬·阿贝是当代西方非自然叙事学阵营中最为活跃、最有建树的理论家之一。尽管受到布莱恩·理查森的激发和影响,但阿贝无论在非自然叙事的概念界定、特征描述还是在阐释策略方面都与理查森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概念层面上,阿贝把非自然叙事界定为物理上、逻辑上、人类属性上不可能的场景与事件;在特征描述上,他主要聚焦于非自然的叙述者、非自然的人物、非自然的时间和非自然的空间;在阐释策略上,他倡导以认知方法为导向的自然化解读策略。本文在评述阿贝非自然叙事学理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出:关于非自然叙事的界定与判断至少涉及“程度”与“层面”两个问题,而对非自然叙事特征的考察需要扩大至更多的类别与内容,如非自然的聚焦、非自然的心理以及非自然的情感等;在非自然叙事的批评实践上,所谓的自然化解读与非自然化解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种“两者皆可”的选择,即我们应该在有效保留非自然叙事之“非自然性”的同时对其做出合理的阐释。

  • 标签: 不可能性 非自然叙事 非自然叙事学 扬·阿尔贝
  • 简介:扬·阿贝的新作《非自然叙事:小说和戏剧中的不可能世界》是关于非自然叙事学的又一部力作,它建构了“不可能世界”的非自然叙事学,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九种解读非自然叙事的阅读策略和方法。《非自然》从理论上丰富了叙事学的研究领域,从批评实践上对于拓深整个文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扬·阿尔贝 《非自然叙事:小说和戏剧中的不可能世界》 非自然叙事学 不可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