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正>这一年的清明,没有按惯例前来造访的雨,但是有,大得要命。我和老舅蹲在苹果树下烧纸钱的时候,上面的山路上围了几个好奇的人,我妈就撇下我和老舅爬了上去,并且抓紧我偶一抬头的工夫热切为我介绍:"这是四叔。"那张被我叫做四叔的脸有依稀相识的讥诮的神情,让我一时间不得要领。手边的两堆火焰已经渐熄,急急在地上打着旋,想要带走全部的灰烬。此刻我们是鹤阳山的客人。沿着新修的山路盘旋向上,是真的疯啊,忽前忽后用力推着搡着我们。去年的桲栎树叶子受劲风撺掇从枝条上一跃而起,惊鸟样地贴着山峰疾掠。大风把世界变得这样惊心,这样一个普通的山峰,在大风里,把漫天的时光和声响聚敛于此,并且轻轻摇晃。

  • 标签: 样地 子受 我不知道 老和尚 就这样 五彩斑斓
  • 简介:<正>我很喜欢那首歌《翅膀下的》:"在我的影子里你一定很冷,阳光都被我挡住。但你一直满足于让我发亮,你一直在我身后跟着。所有的荣耀都给了我,而你却是我背后最坚强的支柱……我能高飞像一只老鹰,全因为你是我翅膀

  • 标签: 母亲会 熊召政 米哈依洛夫 长篇历史小说 少年时代 一遍遍
  • 简介:<正>这些本是我们的固有文化价值,现在却再次西风东渐。我指的是"新价值",近三十年,在全球范围内,人们渐渐认同的一套新的价值观。当做得过于教条时,人们讥称之为"政治正确主义"。但是一旦出现问题,人们又会诉诸这套价值。十八世纪西方工业化时代,开始形成两套互相环扣的价值观:一套促进产业的数量化发展,例如为起点公平而设的自由竞争,所谓浮士德精神,个人主义,适者生存;另一套对产业的数量化发展起制动作用,例如为终点公平而产生的劳工权利,社会保障体系,例如为分散权力而产生的民

  • 标签: 西方工业化 浮士德精神 固有文化 制动作用 劳工权利 十年
  • 简介:<正>大姑小我的婆母一岁,她却没能赶上今天的好时候。69年前,当我的姑父参加八路军,扛枪打日本鬼子时,无论是他还是我大姑,谁也没有勾画未来的生活蓝图。他们年轻的心里沸腾着爱国的热血,姑父拉着爱妻的手说:"三年两年,赶走鬼子我就回来,咱的好日

  • 标签: 日本鬼子 亲爱的朋友 就这样 茅草屋 家说 精神空间
  • 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生于俄国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托尔斯泰1岁半丧母,9岁丧父,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无法弥合的创伤。小列夫·托尔斯泰很不安分,对学校的纪律无法忍受。他渴求知识,对一切都饶有兴趣,自个儿不停地去学习,去发现。他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大自然使他留连忘情,春天使他春潮澎湃,心花怒放。此外,他还是个爱慕虚荣、生性忌妒的人。但在他的身上,占主要地位的是,他爱心永驻。他好似一颗情种,深爱他所遇见的所有女子。因此,与其说他爱的是女人,倒不如说他是在追求爱情本身。

  • 标签: 索菲娅 性忌妒 利亚纳 维奇 谢尼耶 安娜·卡列尼娜
  • 简介:本文借用叙事空间理论的观念,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面结合记忆问题,对尔·贝娄的代表作《赫格》的叙事方式、特点以及叙事方式在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剖析。在由大量书信和记忆并置构成的文本空间中,贝娄展现了小说主人公在地志空间中的旅程,他在社会空间中的成长和体验,刻画了一位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审视、反思美国社会和西方文明的心路历程,从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美国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危机。

  • 标签: 索尔·贝娄 《赫索格》 书信 记忆 空间
  • 简介:<正>在以流派众多、标新立异闻名的当代美国文坛,尔·贝洛(1915—)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早在六十年代,贝洛就以其杰作《赫尔格》(1964)确立了自已在当代美国作家中的代表性地位。进入七十年代后,他仍然以旺盛的精力孜孜不倦地从事创作,按连发表了长篇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等作品。1976年,他以其作品“对当代文化赋予人性的理解和精妙分析”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他又发表了新作《院长的十二月》(1982)和中短篇小说集《失言的人》(1984)。今天,在谈到当代美国文学时,评论家们总是不

  • 标签: 欲望 小说创作 当代现实主义 当代美国 现代主义作家 意识
  • 简介:<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文坛,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尔·贝娄(SaulBellow,1915—)的名字特别引人注目。早在六十年代,当贝娄的长篇小说《赫尔格》(1964)发表时,著名的文学史家坎利夫就称他为“当代仍活着的最优秀作家”。到了七十年代,贝娄又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和《洪堡的礼物》(1975)等作品。一九七六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为表彰他“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授

  • 标签: 索尔·贝娄 中篇小说 现实主义作家 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 现代主义
  • 简介:“二王”帖学一系在漫长的中国书法史中一直是帖学钟爱者模仿和学习的轴心,它作为学习书法的一种典范,传承给后人的既有其妍丽冲和的美学风韵,高远悠然的审美意境,理性而又融于自然的章法酝酿,更有后朝书论谈及最多的技法思考,却又像“天机不可泄露”一样难以名状的笔法系统。本文从笔法的角度出发,简单对“二王”书进行比较。

  • 标签: “二王” 笔法 风格 异同
  • 简介:<正>十九世纪俄国诗歌在涅克拉夫去世之后进入了八十年代的低潮,可以说是人去楼空,后继乏人。这一点,纳德松痛切地感受到了:我在昏睡,人人都在可耻地昏睡……我们做了什么?哪儿有我们的劳动?难道我们说过铮铮有声的话?……不,你还是不要呼唤我们前进……后退吧!那里的生活更加沸腾,那里,致命的怀疑的压迫不会把神圣的事业断送!然而,正象潮汐现象一样。一次退潮,往往意味着又一个高潮的到来,俄国诗歌中象征主义的出现恰好应验了这一点。从这个意

  • 标签: 象征主义理论 八十年代 俄国文学 现实主义 法国象征主义 领袖
  • 简介:俄国象征派诗人洛古勃诗选黎皓智译费多尔·库兹米奇·洛古勃(1863-1927),俄国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他原姓捷捷尔尼科夫,1863年3月1日出生在彼得堡的一个裁缝家庭,自动家境贫寒。四岁丧父,靠母亲给别人当佣人把他抚养成人。1882年,他在彼...

  • 标签: 索洛古勃 象征派诗人 俄国 长篇小说 二月革命 梅列日科夫斯基
  • 简介:考察宋玉的创作心态,不难发现《赋》乃是"讥赋",是一篇意味深长的寓言赋,不论是其创作中艺术构思,还是艺术技巧,都是极有价值的。正是宋玉《赋》的对比谋篇的方式特点,以及内容上不再如屈原一样以抒情为主,而增添了说理和讽谏的成分,并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最终确定了文赋的样式。所以对宋玉《赋》思想价值及其艺术价值的探讨,在作家作品的研究中,是有特定意义的。

  • 标签: 宋玉 寓言赋 思想价值 艺术价值
  • 简介:<正>1988年墨西哥作家费尔南多·德尔·帕以其长篇历史小说《帝国轶闻》轰动了西方文坛,一跃而成为举世瞩目的拉美文学最光辉的明星,并与早已闻名世界的巴尔加斯·略萨、奥克塔维奥·帕斯、卡洛斯·富恩特斯等拉美作家一起,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

  • 标签: 长篇历史小说 明星 墨西哥人 巴尔加斯·略萨 作品 法国
  • 简介:<正>给让·保罗·萨特的情书亲爱的先生:在称呼您“亲爱的先生”时,我想起字典里对这个词简单的注释:“任何一位男子”。我不会称呼您“亲爱的让·保罗·萨特”,这太新闻式了,也不称:“亲爱的大师”,这是您最厌恶的,同样不称您:“亲爱的同行”,这太过分了。很多年前我就想给您写这封信,事实上快三十年了,从我开始读您的作品时就想了。特别是十一、二年来,钦佩别人被视为是

  • 标签: 法国 作品 巴黎 爱情 保罗 演员
  • 简介:<正>在与形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言而喻。形体受限于骨骼的硬度、肌肉的弹性、血液的牵连,它们浑然一体,塑造也局限着有重量、有质感的理想。而,一些随意组合的空气微粒,可以穿越细微也可以覆盖辽阔。不受羁绊的,以千变万化的形态纵情山野,有时他伸出绵厚的手掌,在沉甸甸的稻禾间掀动起柔细的波纹;有时他用轻佻的手指,勾引一穗结实的高粱,将它一心一意摇醉在田野里;有时他挥动如海如山的掌,将一整片山野

  • 标签: 如海 朱丽叶 伤痕累累 活下去 如风 如水
  • 简介:“不是我,而是……”——读D.H.劳伦斯的诗徐崇亮D.H.劳伦斯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但也许正是诸如小说、文论、游记、书信和戏剧方面的巨大成功抵消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地位。劳伦斯共写了近1,000首诗,有十来个诗集:《爱情诗及其它》、‘Amore...

  • 标签: D.H.劳伦斯 三色堇 爱情诗 韵律 早期诗歌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 简介:这首《诗经·卫·伯兮》写卫国的女子因丈夫行役,自己辗转相思几至成疾,它和《诗经·王·君子于役》等一起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闺怨诗;“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诗句素来脍炙人口,而其余的诗句也对后来的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只是人们没有充分认识而已。

  • 标签: “闺怨诗” 《诗经·卫风·伯兮》 中国 古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