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严歌苓《第九个寡妇》是对现代中国记忆的自觉书写。文本采用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叙事,并且刻意模糊叙事的历史背景,近乎偏执地把角色人物的某一个性放大,这成为实现其对现代中国事件另类书写的叙事策略。不动声色地对包裹着严肃意义的事物再度进行调侃、质疑抑或讽刺,显示出作为当代作家的理性高度,在他人"意义的富矿"的挖掘下再次归于简一,彰显其书写态度——一次富有意味的调侃。

  • 标签: 《第九个寡妇》 限知视角 自觉书写 叙事策略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文学不是语言的艺术而是文本的艺术。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审美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借助文本存在的物质形态。教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文学的第二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就从本质上阐释文学的伦理特性,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道德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伦理、乱伦、伦理禁忌、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意识 伦理禁忌 伦理环境 伦理身份
  • 简介:<正>作家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对“作家世界观中的矛盾”这一命题进行改造:一是把“世界观”这一哲学范畴,换成“人格”这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而剃除过去的一些准心理学的东西:二是对作家人格中的“矛盾”,进行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分析。首先把这一“矛盾”,理解为作家

  • 标签: 作家人格 生活态度 作家双重人格 作家世界观 政治倾向 作家心理
  • 简介: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漫谈任光宣甘世纪以来,科学领域生机盎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近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一个新的科技革命高潮。这种时代的新形势引起了我国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科学与艺术两者的关系问题,也愈来愈引起我国文艺界人士的广泛兴趣,成为文...

  • 标签: 艺术与科学 科学和艺术 科学家 艺术家 艺术作品 科学技术
  • 简介:2007年2月28日,农历春节后的北京,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后第二天,一位名叫彭桓武的科学家孤独地走完了他92年的生命历程。这位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勋章”获得者、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逝世的消息,除了在中科院网站、部分科技类报刊与其家乡——湖北麻城的地方媒体有报道外,彭桓武先生的离世,与那些天充斥各大网站头条的章子怡恋情猜测的消息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而他终其一生奋斗的事业: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等事物,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

  • 标签: 科学家 “边缘人”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理论物理学家 生命历程 两弹一星
  • 简介:围绕科学禁区与科学家责任的这些问题一直是知识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我们这个一步步滑进科技万能时代的社会亟待做出回答的。同样,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不可能也不应当躲在科学的象牙塔里,必须在狭隘和狂热的科学热情与沉重的社会责任之间做出选择。三位世界伟大的剧作家就这一系列问题在他们的剧作中展开讨论,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家面临的困惑和选择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家成为承担人类责任的伟大的人的种种可能性。

  • 标签: 科学剧 布莱希特 迪伦马特 弗雷恩
  • 简介:"穿越文"《木兰无长兄》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文言情的成分,把写作的重心放在贺穆兰/花木兰的军旅生活上,是一篇独具特色的"女性向"网文。

  • 标签: 《木兰无长兄》 女英雄 军旅生活
  • 简介: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表现出很强的科学性,本文以新批评和德里达的"文本"概念为例,认为这些科学化的研究,并不纯粹是对文学活动特征、真相的揭示,而包含了一种主观"信仰"的选择。

  • 标签: 新批评 德里达 批评理论 文本
  • 简介:这是日本著名俳句诗人松尾芭蕉(1644~1694)俳句的代表作。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形式中的一种短诗,也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它以极其短小的形式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受,多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语言含蓄、隽永、简练,便于记忆和流传。俳句作为一种独

  • 标签: 日本 松尾芭蕉 诗歌 俳句 艺术风格 生命意识
  • 简介:近代意义上的西方文学诞生自18世纪法国的沙龙中,它曾经参与了法国大革命前后在知识阶层爆发的激烈的政治论争。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奠定了文学研究的两条路径,即社会批评和审美批评。20世纪的形式主义理论在“文学性”追求的背后有着浓厚的哲学和意识形态含义,即人类精神的自由与完善,这与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以及二战之后萨特的“介入”理论并无二致。宗教和神学不断为文学叙述提供着不同的世界观和丰富而细腻的生命体验,同时,20世纪的神学和哲学解释学又为文学文本的分析提供了方法论来源,这不但使哲学与文学,而且亦使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文化史”写作与文学叙述渐次走向了融合。

  • 标签: 近代西方文学 形式主义 文学性 介入 叙述 新文化史
  • 简介:《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发轫之作,它在作者的所有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不仅反映了他所受的历史、文化和哲学的影响,也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写作习惯。本文从这部回忆录入手,概述奥斯特小说中若干常见主题如父子主题、受难主题和书写主题的形成及其所隐含的存在主义观念和犹太思想,以及作者常用的反体裁叙事模式。

  • 标签: 奥斯特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主题 反体裁叙事
  • 简介: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寄寓着深厚的创作寓意,酷似本真的童年生活背后折射出对理想教育方式的诗意探索。这样的诗意探索借助精致的结构形式来呈现,散发出独特的写作方式所生成的艺术美感,凸显出丰富多变的语言风格。

  • 标签: 结构形式 教育方式 诗意探索
  • 简介:刘长林教授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早期的成果主要体现于《中国系统思维》(1990年初版)。该书认为,思维方式是文化传统的重要基因,对于文化现象之趋向演变与性状呈现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它把作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传统思维方式具体归纳为十个方面,即:较早的内向性主体意识和浓厚的情感因素;重视关系(包括人际关系)而超过实体;重视功能动态而超过形质;强调整体,尤其关注整体与局部关系;认为整体运动是一个圆圈;重视形象思维,善于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融会贯通;偏向综合而疏于分析;喜重平衡均势,强调调和统一;重视时间因素超过空间因素;长于直觉思维和内心体验,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思维。

  • 标签: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科学观 文化基因 形象思维 系统思维 文化传统
  • 简介: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研讨会于2004年4月6日——8日在南京大学举行。近二百位来自全国各高等学校学报、各社会科学研究期刊的负责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刊副主编邹建军教授也应邀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并在小组会上就中国学术期刊的规范化及其在本刊的实践作了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周宪教授主持,

  • 标签: 中文社会科学 南京大学举行 学术规范
  • 简介: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一年一度的“英特尔科学奖”2009年1月14日公布2009年300名初选入围的高中学生名单。华裔学生再度表现亮眼.入围人数居各族裔之冠,共有约80位华裔高中生入围,超过去年的70余位。

  • 标签: 英特尔科学奖 华裔学生 诺贝尔奖 美国 《世界日报》 高中学生
  • 简介:美国国家科学院近日新增三名华裔院士,他们是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细胞生物学教授朱健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游景威,以及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

  • 标签: 美国国家科学院 外籍院士 教授 健康 华人 霍普金斯大学
  • 简介:E.L.多克托罗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其作品经常以对美国历史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式来批判美国的社会现实,这在《自来水厂》和《大进军》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这两部作品里,作者分别借助"镀金年代"和美国内战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想象,揭示了当代美国科学主义影响下的科学伦理危机:科学家在实验中对弱势群体的无情利用,科学与财富和权力的勾结以及科学家在对理性知识的过度追求中所出现的伦理情感异化,从而变成了科学主义"怪人"。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美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危机及其社会危害不仅可以增进读者对多克托罗本人及其作品的认识,也更能让他们反思科学发展中出现的伦理问题。

  • 标签: E.L. 多克托罗 科学主义 科学伦理 危机
  • 简介:<正>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者之一,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文艺理论家和散文家,瞿秋白(1899—1935)在译介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方面所做的卓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这方面,由于他跟鲁迅等许多左翼作家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从而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五四”时期为开端,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较广泛地译介和宣传,则始于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

  • 标签: 现实主义 文学运动 创作方法 文艺理论家 浪漫主义 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