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昔日阳泉市区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润一方,故称漾泉,后演绎为阳泉。春,春光和煦,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恩泽,恩惠,春千万家。就像我们的李春县长,留给平定县人民太多美好的记忆。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到了伦敦,泰晤士河是一定要游的。我们一家是秋天去的,在西敏桥下乘观光船游览了泰晤士河。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今本古文《尚书》五十八篇有《誓》三篇,随着辨伪学者对今古文《尚书》的考辨,今本《誓》的真伪、古文《誓》的有无以及今文《誓》的篇数等,成为清儒论说的重要一环,只有理清《誓》的真伪、存亡,才能更好地探究古文《尚书》的价值。

  • 标签: 学术价值 考辨 清儒 《尚书》 古文 今本
  • 简介:对于战后派新锐作家武田淳而言,上海是一个让他感受到有些亲切而又陌生的中国、一个光亮而又破碎的西洋、一个非常而怪异的日本的都市空间。在武田所表现出来的上海意象中,也许有相当部分与近代大部分日本知识人的上海感觉交错叠合,但与上海的这一段深刻的因缘,也处处凸显了武田自己独特的审视。

  • 标签: 武田泰淳 上海 日本知识人的中国认识
  • 简介:这是一个困惑自己日久的人生命题,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所要面临的人生命题,因之,不揣浅陋写出,谨作引玉之砖。最初的困惑来自于对《青春之歌》林道静、余永命运的人物解读。依以前的定规,无疑林道静是被肯定的,而余永是应该被批判的,但渐渐地,出现了一种新的声音,定规被解构了:余永固然没有参加革命,但他也没有反对革命呀,他固然没有关注时代风云,但他安心书斋从事整理国故,传承文化发展的历史链条,又何罪之有呢?革命并不应该否定他们而应该给他们以合理的应有的生存位置呵。有人可能会说,《青春之歌》在否定余永这一点上,受了当时左的思潮的影响,我们现在对之给予正确的评价就行了。但其实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 标签: 散文 思想随笔 当代
  • 简介:晚清驻法公使曾纪留有一部长达5年多的使法日记。尽管它多记录“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公务,但若从语词入手,仍可从中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法兰西形象。语词是构成形象最基本的元素,由此切入,却有可能牵连出历史、思想、精神等深层次问题。本文从这部流水账似的使法日记中选取两词,尝试从词源、语义及翻译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察这位晚清外交官如何言说法国、建构法国形象.同时展示出中国传统观念、语言文字围绕这两个词的“现代化”进程。

  • 标签: 曾纪泽 法兰西 语词 形象研究
  • 简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欧洲的一个文化危机时代.他们一方面陶醉于工业文明的巨大进步,一方面感受着神与人的相继失落.托尔斯泰以一个先知的姿态预言了欧洲文明的失范,同时也对基督教会的教义加以否定.因为,文明在带来火车和电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传统伦理的沦丧;而基督教在带给人们救赎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智性的寂灭.因此,托尔斯泰在晚年的时候致力于建立一种能够拯救欧洲,并在全世界实现乐园的新学说.他在70岁之后几乎放弃了文学创作,醉心于在世界文化的范围内寻找这种新学说的依据.

  • 标签: 托尔斯泰 救赎 拯救 误读 文学创作 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