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唐科举进士科考由尚书省礼部掌管,故称“省”。进士科帖诗,由此又称为“省诗”。唐科举以诗赋取士对唐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日本古代在八世纪中后期,其国学机构大学寮开始通过考试选拔文章生,史称“文章生”。进入九世纪后,文章生改由式部省负责,亦名“省”。平安朝的文章生不论在命名还是考试的形式与内容上,均与唐进士科颇为相似。本文对唐进士科考与平安朝文章生展开比较,进而剖析了唐初与平安朝前期省诗的异同。

  • 标签: 文章生试 进士科考 省试诗 近体诗 声律
  • 简介:学习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这门语言与其他外国语不同,具备一种“嗳昧性”的特点。这里所说的“嗳昧性”,是指日本人写文章或者说话时,经常用一些使人听起来模棱两可或者似是而非的语句。例如、日本人作自我介绍时喜欢说:“私は○○ですが,……”打电话开头报自己的姓名时也总是说“こちら○○で

  • 标签: 日语 语境 语法 文化内涵
  • 简介:银阁寺,位于日本京都东山地区,是日本室町幕府足利第八代将军"足利羲政"()于1482年开始修建的东山山庄。原名"慈照寺"(),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银閣"(),東求堂()。另外还有由白沙堆彻而成的"银砂灘"()和富士山形的"向月台"()共同组成的枯山水式庭院和池泉回游式庭院。

  • 标签: 鸟居 神道 多神教 泛神 一人多宗
  • 简介:日本作家田山花袋在小说《棉被》中试验性地尝试了一种介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的文体,并以此展示了对女弟子怀有欲望却又苦苦压抑的男性心理。《棉被》发表14年后,中国作家郁达夫出版小说集《沉沦》,收录于其中的同名小说《沉沦》以类似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性苦闷。本文对两个文本的叙事方法和叙事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明确两部小说所开创的新的叙事模式,进而重新确认它们在两国小说史上的历史地位。

  • 标签: 叙事 人称 欲望
  • 简介:一引子学过外语的人大抵经历过“异中求同”的初学阶段。外国语与母国语,音、形有异,“义”却近同,所以才能入门。如在日语中“机”即桌子、行是“去”,美形容“漂亮、美丽”,初学者的单词本上无不如此。但到了中、高级阶段,就不应满足于这种简单的“认同”,而该注意“求异”了。两种语言,即便是表达同一信息,由于文化传统、语言心理、国民气质等因素的影

  • 标签: 日语学习 语言心理 授受动词 初学阶段 授受关系 姜晚成
  • 简介:运用格雷马斯(GreyMaas)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分别从角色模式、叙事程序、符号矩阵三个层面对《温达传》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温达传》是通过叙事中的主体转换来完成对温达英雄人物形象的建构。从结构主义叙事的角度对《温达传》进行分析,很好地解释了温达成为英雄的缘由。

  • 标签: 《温达传》 角色模式 叙事程序 符号矩阵 主体转换
  • 简介: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读本小说《樱姬全传曙草纸》借鉴了中国清代小说《云翘传》。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将两部作品中对应的爱情故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曙草纸》中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男女主角初次见面的叙事视角、花园的关键作用、叙事结构、命定论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才子佳人小说色彩,得出了《曙草纸》借鉴了《云翘传》中才子佳人故事的叙事方法的结论。

  • 标签: 樱姬全传曙草纸 金云翘传 才子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