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Языкзнание是俄罗斯认知语言学流派创始人Е.С.Куорякова髓的代表作。该书上篇主要从认知角度对词类进行阐释,下篇则详细分析语言如何参与人对世界的认知等问题。书中不仅对认知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任务、目的等总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还对词类、范畴化、概念化、构词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 标签: Куорякова词类 认知 称名理论 知识
  • 简介:动词语义内容的分析和描写是认知语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本文运用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对俄语动词语义问题作了相关分析和研究。文章具体从“认知凸显”和“认知域转移”两大方面的分析入手,对动词语义构成、动词语义组合以及动词多义、动词隐喻引申义等问题进行探讨。这对于从认知角度深化动词语义、句子语义的研究、充实和完善认知方法论都不无裨益。

  • 标签: 动词语义 认知凸显 认知域转移 概念结构 意象图式
  • 简介:本文以Talmy框架语言类型理论为切入点,以移动动词基本语义要素“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类型、形式体现、功能及语用灵活度等方面的对比,剖析并论证了俄汉语路径语义要素的异同及其理据。

  • 标签: 俄汉对比 路径 语义 移动动词
  • 简介:信息化社会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文首先对推动教育变革的若干理论进行了回顾,在反思当前俄语精读教学的基础上,探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 标签: 认知 建构主义 主体教学模式
  • 简介:本文以俄汉语空间维度词“高/低(矮)”为例,从词典释义人手,对其空间维度的概念特征进行探讨,进而借助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俄汉语“高/低”维度由空间域向其他六个目标域的映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 标签: “高/低(矮)”空间维度 隐喻 俄汉对比
  • 简介:语块是自然话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语块的认知和习得能力的培养对于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语块理论和元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教育实验证明,基于元认知的语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识别、归纳和运用语块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

  • 标签: 语块 元认知理论 语块教学法
  • 简介:基于翻译本体的文化翻译研究由于受到指向翻译学外部研究的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冲击,其学科层面的建设与发展遭到了迟滞。在翻译学研究回归翻译本体的背景下,建构立足翻译本体的文化翻译学既是翻译学发展的需要,又是对翻译实践操作层面的积极回应,更是对翻译本体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在澄清学科定位的基础上,文化翻译学的建构还需要明确学科名称的科学内涵、揭示学科研究对象这一建构基石、确立学科基本构架等。科学地建构文化翻译学将为文化翻译研究翻开新的一页,对于充实翻译学研究、进一步筑牢翻译学根基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文化翻译学 学科 建构 翻译本体
  • 简介:鬼魂崇拜是俄汉民族共有的民间信仰形式,这一信仰的主角是一些“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像貌丑陋”的妖魔鬼怪。他们常作祟于人间,制造灾难,人们对之十分畏惧。所以,俄汉民族都有驱鬼免灾的迷信活动及种种忌

  • 标签: 迷信活动 驱鬼 天地之间 神功 可真 祭法
  • 简介:数字的文化伴随意义南京大学周建云俗话说:“入境问俗,入国问禁。”不同文化体系的民族习俗往往存弃着巨大的差异。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各方面表现出的民族心理必定会反映到该民族语言中。在科学的数字世界中,秩序是严谨的,职...

  • 标签: 民族习俗 民族心理 数字的 数字世界 南京大学 长度单位
  • 简介:俄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文化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交际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等,因此在俄语教学中应该贯彻语言文化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文化的培养,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跨学科创新型俄语人才。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俄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也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语言教学中文化的学习至关重要,通过文化可以学习语言、了解民族思维,通过语言学习文化、了解民族精神,在语言文化学习中思考不同民族心理、认知、交际的异同。因此,在俄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文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发挥文化教学的优势,达到教学的目的。

  • 标签: 语言 文化教学 俄语教学
  • 简介:文化连贯是借助文化知识实现的一种连贯形式。对于译语文化成员(含译者)而言,原文中的文化连贯有显性与隐性之分。为了在译文中重构文化连贯,需要以原文中的文化词为线索,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在补充相关文化图式知识时遵循最佳关联与对等明示的原则。

  • 标签: 文化连贯 文化词 关联 翻译
  • 简介:时间的流程构成叙事文本中的情节。洛特曼立足前科学时代人类业已形成的神话认知模式,把它作为构成文本情节的最原始语言。它完成着对叙事文本的情节建构功能,在它被从循环时间翻译人线性时间后,不断地复杂化,人物在各个空间之间的往返,形成了现代文本中错综复杂的情节,但穿越时空的隧道,这种和神话核心同拓扑的结构依稀可辨。

  • 标签: 神话思维 拓扑结构 循环时间 线性时间
  • 简介:名字是每个民族的人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具有的。人名集中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从中可以透视各民族人的文化心理。人们非常重视命名,认为“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人的命名与人们的生活习俗、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命名方式也五花八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中俄命名方式。1.以出生时间、季节、天气命名。以出生的年月或日时命名的,如甲午、寅生等;以季节命名的,如春生、春花、秋生、秋芳、冬生、冬梅等;以天气命名的,如雨生,雪飞,云霞等。俄罗斯人也是如此,如Вешняк(весной)相当中国人的春生,Зима相当中国人的冬生;再如Гроза(雷雨),Метелица(暴风雪),Буря(暴风雨),Мороз(严寒)等与出生时的天气相关;Суббота(周六),Неделя(周日)表示出生在一周内的某一天。2.以出生地点命名。汉语中还常以出生或居住地为名。如关渝(重庆),赵沪(上海)生,李长江等。俄罗斯人名中如Волга(伏尔加河),Нева(涅瓦河)均为地名。3.以人的外貌、性格特征命名。如孔子出生时,脑袋像尼丘山,因此取名“丘”。晋成公出生时,臀上有黑痣,故取名“黑臀”。俄罗...

  • 标签: 中俄人名 文化棱镜 棱镜中俄
  • 简介:思想家H.Я.Данилевский被誉为“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先驱”,他在成名作《俄国与欧洲》中提出的“文化历史类型”思想不仅在俄国引起极大反响,在西方也得到了高度评价。他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许多问题和观点,直到今天仍具有现实性和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当今俄罗斯学术界被广泛研究和引用。

  • 标签: 文化历史类型 多元性
  • 简介:在翻译过程中,原语文本在进行文化适应时,难免会受到译语文化的于扰。翻译中的文化干扰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意识文化等各个文化层面,且具有地域性、时代性、或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等特点。文化适应的结果使译本获得了双文化性的特征。

  • 标签: 翻译工作 文化适应 文化干扰 双文化性 文化干扰 俄语
  • 简介:俄语教学及文化背景知识张琦俄语语言教学经历了从传统的“语法加单词”到“听、说、读、写”的四会训练,至今又以“言语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法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外语教学正在不断向更加完善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我国学生是在母语习惯早已根深蒂固的条件下学习外语的,学...

  • 标签: 俄语教学 外语教学 语言教学 语法错误 中国学生 学习过程
  • 简介:俄语语言与文化的研究范式正经历着由语言国情学到语言文化学的嬗变.学科名称的改变,是建立在学界对该学科所做的新一轮哲学思考基础之上的,不仅昭示着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更蕴涵着新的科学内涵.现阶段语言文化学所展现的学理形态,无论是学科定位,还是在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等方面,不仅与语言国情学有明显不同,且与汉语界的文化语言学有所区别.

  • 标签: 语言国情学 语言文化学 哲学思考 学科定位
  • 简介:近年来,俄罗斯学界对旧礼仪派的研究持续升温。这与旧礼仪派对古罗斯东正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继承有关。在旧礼仪派的信仰传统中,书籍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尼康的书籍改革成为17世纪俄罗斯教会分裂的主要原因。为何书籍对于旧礼仪派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书籍文化在旧礼仪派的信仰和文化传统构建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俄罗斯旧礼仪派的世界观及其信仰特点,也对全面理解俄罗斯东正教信仰文化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俄罗斯 旧礼仪派 教会分裂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