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介绍了德美核武器之争的来龙去脉。分析了这个争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着重阐述了这个争论对美欧关系、德苏关系及共同体产生的影响。

  • 标签: 战术核武器 争论 美国 西德 美欧关系 共同体
  • 简介:如何评价一篇译文?一个多年来被承认并使用的标准是等值,而近几十年一个新标准:"等效"引起了学界的重视。"等效"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Adquatheit的中译名,相对于传统翻译观的"等值","等效"关注的是译文受众的反应。本文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出发,对等值和等效的概念做了对比分析,重点阐述了翻译行为论和目的论与等效翻译的关系,借助实例阐述了等效翻译的方法,突出了等效翻译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最有实践意义的翻译标准

  • 标签: 等效 功能翻译理论 交际目的
  • 简介:专利权具有一定的扩张性,专利法因此构建了复杂叉系统的权利限制制度,而“试验性使用”豁免原则是这一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论文对“试验性使用”豁免原则在德国立法博弈中的历史脉络和司法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立法领域,通过对“试验性使用”豁免原则法律条文在1968、1981和2005年专利法中的修订,该原则已经明确适用于带有“营利目的”的试验;在司法领域,该原则的解释也逐渐放松,从而更加注重社会公益性。

  • 标签: 专利权 试验性使用 德国
  • 简介: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金融体系与北约军事防务体系的关系渐趋紧张,具体表现为美国要求德国为其国际收支赤字提供补偿。面对美国施加的金融压力,德国为了保护政策自主权,先后采取了各种战略,包括拖延调整、增加调整的交易成本及减少调整的财政成本等。深入分析这些经验,有助于全面理解国际金融体系,也有益于思考当前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压力。

  • 标签: 联邦德国 美国 金融压力 政策自主权
  • 简介:计算机制是决定社会救济标淮幅度的关键性因素,科学的计算机制依赖于对程序、价值、利益等维度复杂的取舍,传统被认为是立法机关的专属裁量界域,法院对结果仅具有限的审查权。德国联邦宪法法院2010年初"哈茨IV"案的判决既遵循了传统对结果的审慎审查,同时又对结果产生的计算机制进行了以恣意为切入点的实质性审查,并最终以实质性审查的结论推翻了先前合理性审查的结论,判决受到民众欢迎,但也引发了权力越界的争议。

  • 标签: 德国 “哈茨IV”法案 社会救助 审慎审查 恣意 反多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