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复合法是英语主要构词法之一.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具有独立语义的复合词,此类词中.复合名词又是构词能力最强、最常见的一种,它的构成方式有:①形容

  • 标签: 复合名词 句法 英语 构词法 语义
  • 简介:词汇语义与句法的界面是当代理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研究的范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动词的哪些意义影响句法结构,这些意义如何表征;二、动词的意义成分如何映射到句子结构层面,并决定句子的论元实现。我们认为,界面研究存在如下五方面的不足:一、语义角色的定义存在问题;二、词汇语义与句法相互'串通';三、对映射过程的过分维护;四、界面研究必须是双向的,而不只是单向的;五、界面研究必须结合话语生成与话语解读进行。

  • 标签: 词汇语义 句法 界面
  • 简介: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词汇方面看,英语是综合型语言,汉语是分析型语言。所谓综合语主要是指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如格、数、时等;所谓分析语是指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实现语法功能,词形上没有变化。

  • 标签: 汉语 英汉 口译教学 词汇 句法 词形
  • 简介:不定式作为一种常见的英语语言形式,在语言研究中非常重要。该文试图从句法学层面,通过具体例句解析英语不定式的结构。

  • 标签: 不定式 句法学 句子结构
  • 简介:本文旨在从语篇层面论述如何具体分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粘连手段和语篇连贯性问题,不涉及句子层面的东西。作者从介绍语篇基本知识和诠释超句法分析的有关术语入手,运用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和哈森(Hasan)进行语篇分析时所采用的语篇"粘连"代码系统,对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中一位学生的英语作文实例进行了语篇"粘连项"分析,使语篇的"有形网络"(即粘连项)和"无形网络"(即连贯性)得到了充分的说明与展示,从而向广大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指导学生英文写作、帮助学生建立语篇意识及评价学生英语作文的新方法。

  • 标签: 句法分析 大学英语写作 英语作文 语篇意识 粘连 运用
  • 简介: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尤其是认知语法的角度探讨成语语义的非组构特征和组构性特征,并结合成语的语义组构特征和使用语境,从认知语法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成语意义的识解方式及其对成语句法转换的制约。

  • 标签: 成语 非组构性 组构性 成语意义的识解 成语的句法结构
  • 简介: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讨论中国外语学习者GP句句法分析模型。研究以DO/S歧义句为基点,采用翻译与访谈式内省法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中国学习者多使用串行加工模型,甚至不惜“窃用”或局部结构型变以达成串行理解的完整性;串行加工受语义驱动,并行加工受句法驱动;动词类型、词汇信息与结构频率影响加工模型的选择。

  • 标签: 串行模型 并行模型 花园路径句
  • 简介:针对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真值语义学的局限,就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语义和语用差异进行分析讨论。语言事实表明,在句子语境中,作为构成要素的词汇的语义语用限制可能导致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命题语义不可等值。在话语语境中,即使命题语义等值的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也可能存在认知—功能语用差异,比如二者的认知/叙事视角不同,突显的信息语义结构不同。本项研究认为,了解英语主动—被动语态对称句法结构的语义与语用差异,有助于增强英语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的语形、语义、语用联动意识,提高教学语法的阐释性和语法教学的实效性。

  • 标签: 主动—被动语态 对称句法结构 语义与语用差异 教学启示
  • 简介:授受表现一直以来被誉为日语学习者难以跨越的一道难关。本研究围绕习得、运用上难上加难的日语多重授受句法展开,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其在日语教学方面应用的可能性,并考察其在日中语料库中分布的特点,探究日中语言中对应的多重授受表现句法

  • 标签: 多重授受表现 授受动词 日中语料库 中国人日语学习者
  • 简介:《基于生成的特殊句式句法研究》以生成语法为基础,在阐述生成语法近期语言机能理论以及语段和投射理论的基础上,着重选取汉语、英语、意大利语、冰岛语、基隆迪语等语言中的特殊句式,结合句法语义语用三维界面,并辅以语感实证,分析了相关特殊句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属性及结构推导。本文拟对该书进行介绍和简评。

  • 标签: 特殊句式 三维界面 语感实证
  • 简介:本文围绕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汉句法,以大数据带来的启示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首先,列出大数据概述,分析大数据为语言学研究提供的新支持,特别提到大数据下的认知语言学研究;然后,基于5个方面提出大数据给日汉句法研究带来的新思路;最后,针对大数据带来的三个转变与日汉句法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日汉句法 大数据
  • 简介:意义单位一直以来都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在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中,信息的即时性使得意义单位的转换更加复杂,本文针对同声传译中意义单位的转换程度展开研究。本文以命题为单位,通过计算同声传译语料中有效译出及漏译信息的比例,以分析信息单位的转换方式。研究发现,有效译出的信息均体现了“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三种类型:顺序重组;词汇、表达的创造性;添加、删除或转换连接词。本研究对口译实践和口译教学都是有益的。一方面可以帮助译员在口译中正确选择策略,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译出最佳的译文;另一方面,也益于学生、教师塑造同传情况的整体概念,进而提高同传学习、教学的效率。

  • 标签: 意义单位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 同声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