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达斡尔语有音高重音出现在词末音节,主要物理关联项为基频。音高重音无区别词义的功能,但能够起到划分词界的作用,尚无声学数据可证明达斡尔语有着力重音。词首音节虽然不承担音高重音或着力重音,但具有凸显发音的特点,其发音完整,到位。

  • 标签: 达斡尔语 词重音 语音要素
  • 简介:满族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其独特的发展历程铸就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质,并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满族的文化呈现出迅速衰退直至濒危的样态,亟待抢救保护。

  • 标签: 文化抢救 满族 仪式 开发 世界全球化 经济一体化
  • 简介: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态势下,充分发掘旅游地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地的文化开发品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形成社会生态效益型增长的首要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分析了黑龙江省在满族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现实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构建黑龙江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模式。

  • 标签: 黑龙江省 满族文化 旅游开发 模式构建
  • 简介:鄂温克语■、■、■、u、■、i、I等7个短元音可出现在词末位置,随着音节个数的增加,词末位置出现的短元音个数和类型也减少,其中■、i、u等3个短元音最为活跃。词末位置部分短元音比较词首位置短元音,其舌位有央化趋势。音强最高峰值出现在倒数第二音位置节上,音高峰值受词末音节类型和元音性质呈现不同分布模式,词末位置短元音具有音长自由延长趋势,但时长短于词末位置长元音音长。

  • 标签: 鄂温克语 短元音 词末元音
  • 简介:《蒙古源流》是17世纪蒙古文史籍中最著名的一部编年史,被誉为蒙古族通史及佛教史。1766年由乾隆帝“钦定”,被译成满文,堪称一部包罗万象、体大思精并保存完整的满文经典文献。满文本《蒙古源流》也是德、日、韩译本以及《四库全书》本的底本。同时,满文本《蒙古源流》语言是清代规范化的书面语,大致反映出满语文发展鼎盛时期的总体面貌,是清朝中期满语文总体特征的一个缩影。因此,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满文文献 《蒙古源流》 蒙古族
  • 简介:黑龙江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阿平教授于2006年2月出席黑龙江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期间,与康广胜等十余位委员联名提交了“加大力度推进满族语言、文献抢救开发与历史文化综合研究”的提案,主要对培养满语文化专业高层后备人才(硕士生、博士生),加强研究队伍建设,保障研究持续发展;加大力度推进满语、文献抢救调查、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深层次综合研究,设立重大项目,并投入相应专项经费等提出建议。

  • 标签: 满族语言文化 加大力度 历史文化 文化综合 抢救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