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正>一般认为,普通话里处于别的音节后的轻声字的调值很不稳定,至于这种调值高低变化的原因,目前有两种说法。比较通行的说法是,轻声的调值随着前一个音节的声调而发生变化。前一音节为上声时,它读本高调4;前一音节为阳平声时,它读中调3;前一音节为阴平声时,它读本低调2;前一音节为去声时,它读低调1。另一种说法是,轻声调值和前一个音节的声调的起音高低成反比,即“前字声调开始高的,轻声就低;开始较低的,轻声就高;开始是中音的,轻声不高也不低”。(这是徐世荣先生的说法,见所著《普通语音基础知识》,121页)这种说法较前一种说法具体。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觉得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音长来说明,因为声调的变化除了同音高有密切的关系外,还同音长有关。据白涤州先生实验,汉语普通话四个声调的音长并不相同,其中上声最长,为483(?)(1

  • 标签: 轻声 一种解释 音长 一个音节 说法 字声
  • 简介:《中原音韵》揭示的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全浊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入声字归去声的音变现象,得到了近代汉语官话语音文献和现代官话方言的证实,这说明《中原音韵》时代的共同语里平声已经分成阴、阳两调、全浊上声已变去声、全浊入声字已变阳平、次浊入声字已变去声。唯清入声字的归调不为多数官话方言证实,说明清入有其独特的性质,当是一个独立的声调。根据周德清及相关材料,《中原音韵》时代共同语的声调有五个调类,相应的调值是阴平33、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清入24。

  • 标签: 中原音韵 声调 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