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词”即是将已有的表示一个完整意义的词语割裂开来,去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用留下的部分来表达被部分的内容或原有词语的完整意义。这一语言现象何时产生,前人已有成说。宋人王楙曰:“自东汉以来,多有此语……西汉未之闻也。”(见《野客丛书》卷二十)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对这一现象怎么看待,前人评说多予否定。如北齐颜之推认为:

  • 标签: 藏词 秋胡 风马 颜之推 文理 北齐
  • 简介:一本文讨论《马氏文通》研究中尚未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个方面──《文通》的辞论。“辞”是中国传统语文学中的一个术语。《论语·泰伯》云:“出辞,斯远鄙倍矣。”朱熹注:“辞,言语;,声气也。”辞指的是言语的语气。吕叔湘先生(1944)指出:“‘语气’可有...

  • 标签: 《文通》 《马氏文通》 辞气 句法结构 语气词 语法体系
  • 简介:文章以《汉语大词典》和三部断代语言词典《唐五代语言词典》《宋语言词典》和《元语言词典》为参照,从词汇史的角度分析了《大唐三取经诗话》的复音词,认为该书所反映的是晚唐五代时期的语言。

  • 标签: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语言年代 词汇史
  • 简介:《现汉》(第6版)中反映藏族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词语在收词范围及释义方面存在一定瑕疵,表现为收词有些随意而释义有些简单或哆唆。在今后的词典修订中注意收词的系统性及严密性。此外,释义言简意赅。

  • 标签: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衰词语 收词 释义
  • 简介:在这个张扬的时代,内敛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特别透过庸常的生活,触及精神世界的疼痛感,思考生存的某种状态,更显得回归文学本意的难能可贵。薛忆沩深沉地思考,诗意的表达拨开被日常尘封的、掩藏下的痛,展现了生活的外衣下隐藏的痛苦、揭开了被异化的、被蒙蔽的精神层面的痛处。思索被赋予某种特定关系下裹藏着的悲痛。薛忆沩发现了日常生活下的隐痛,也审视了看似合理下的荒诞。但薛忆沩的理性而节制的书写也避开了悲剧的惨烈场面,透析出一种凄美的哀伤。

  • 标签: 裹藏 内心 悲痛
  • 简介:讲话稿作为常用的公文之一,是上级、领导或特定讲话人阐述形势、布置任务、动员工作、回顾总结、提振人心的重要载体。文采,通常指在文学或文艺方面所显现的才华。因此,一提“文采”二字人们很快会想到荡气回肠、情感细腻的散文,想到含蓄隽永、回味无穷的诗歌,所以“诗书”就成了“文采”的代名词。“文”有“诗书”自华。

  • 标签: 讲话稿 “文” 文采 诗歌 动员工作 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