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明清以来,山东地区“音韵蜂出”,编纂了大量的韵书,较为著名的有《韵略汇通》、《韵略新抄便览》、《万韵书》、《增补十五音》等。这些韵书为研究明清时期北方语音,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笔者新近访得三种清代山东人编纂的韵书:《温习应用杂字》、《切韵指南》、《渊若韵辨》,现将三种韵书情形记述如下。

  • 标签: 韵书 山东方言 清代 述要 《韵略汇通》 《切韵指南》
  • 简介:山东历史鸟瞰(下)张树铮五、隋唐五代时期山东方言隋唐五代时期山东地区是比较安定的。除了隋末和唐中期安史之乱时期以及唐末有战乱之外,山东地区的居民没有太大的迁徙变动。这一时期的山东详情如何,目前还没有发现系统反映山东的资料,只是有些文献中...

  • 标签: 山东方言 《金瓶梅》 山东地区 山东词人 《中原音韵》 蒲松龄
  • 简介:山东莱芜方言中的语气词"来"可用于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句末,在不同的句类中,也会表达出不同的语气意义。其中"来"和"咧"存在功能互补现象,"来"不能出现的句类"咧"可以出现。

  • 标签: 莱芜方言 语气词“来” 语气词“咧” 语法功能
  • 简介:<正>《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以下统称《长沙方言考》。见《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四),分别为杨树达先生三十年代初、三十年代中期所著,是目今所见到的专门研究长沙方言词语的最早成果。今法杨先生之法,补考若干条于下(各条中与词头重复之字用“~”号代指):

  • 标签: 长沙方言 考补 玉篇 集韵 毛结 三十年代
  • 简介:<正>杨雄《方言》的语言学价值在于:扬雄用它记录了当时人民大众口里活的语言,并在搜集、核实大量的方言材料的基础上,对方言的语音和词汇进行系统描写,指出其异同,然后又将古语与今语对照,探讨其延续与变革。这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描写词汇学和历史词汇学的工作。本文拟据《方言》一书的材料,阐发《方言》在这两方面所蕴含的价值。

  • 标签: 《方言》 秦晋 三题 复音词 方言词 二字组
  • 简介:东方韵书《戚林八音》和《加订美全八音》收录闽南通行俗字"■",此字在现代闽南方言经常使用,而字形未见于《康熙字典》,最早的出处待考,明清闽南戏文资料为我们提供文献依据。学界考定"■"的本字意见不一,或作"娶"和"挈",或作"曳"。戏曲文献用字往往只为了记录音读,这里的"■"造字本义是火烧毛,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火烧毛的快速,也可用作拟声词,形容火快速烧毛所发出的声音,而戏曲文献和方言调查的用字借这个字形来记录不同词义的方言词。

  • 标签: 闽南方言 方域俗字 考本字
  • 简介:忻州方言逆序词张光明所谓逆序词,就是构词词素与北京话相同,而排列顺序与北京话相反的词。忻州方言中有比较丰富的逆序词。下面按照忻州方言的声母排列这些词(忻州方言声韵调系统请参看温端政先生著《忻州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85年4月版),每条先写方言逆序词...

  • 标签: 忻州方言 逆序词 北京话 牙人 声韵调系统 用例
  • 简介:敦煌方言的声调曹志耘对于敦煌方言,先后有张盛裕、刘伶二位先生作过调查。①1990年7月,笔者调查了敦煌方言的语音、词汇。现就敦煌方言的声调作些介绍和讨论,并求教于张、刘二位先生。今敦煌市的居民主要是清雍正初年大规模移民的后裔。②由于移民来源不同,敦煌...

  • 标签: 敦煌 方言志 单字调 两字组 《方言》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 简介:二十世纪初,作为外交官的法国诗人克罗岱尔在就任中国期间完成了《认识东方》的主要诗篇。诗人在诗意的虚构中不断抒发着自己的情怀,启发读者重新审视自我精神世界。诗人将后象征主义的浓缩艺术手法与东方意境结合,在关于生命、死亡、自然的反思中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完成神性的追问和探索。在诗集中,诗人将对西方现实的忧虑交织于东方中国形象诗意的再现中,力求将新的诗歌创作灵感与对传统信仰的捍卫相结合,发展并延伸了宗教诗歌主题的维度和深度。

  • 标签: 法国现代诗歌 中国意象 克罗岱尔
  • 简介:本文是作者《交城方言》中的第四章。前面三章,除简要介绍交城县的地理、历史、人文概况和语言概况之外,主要内容是对交城方言的音系和词汇特点进行描写。本章着重于交城话同普通话的语法比较,内容包括词法、词类、句法三个部分。交城县地处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一百多华里的半山区。交城方言属于以太原话为代表的晋中方言的一个次方言

  • 标签: 普通话 交城话 单音节形容词 双音节动词 附加意义 方言
  • 简介:文章从电里方言的文白异读、连读变调和量词“块”三方面对《临汾电里方言研究》一书给予评价,并对作者提出继续深入研究山西方言的期望。

  • 标签: 电里方言 研究
  • 简介:1991年春,正值拙著《临汾方言志》问世之时,我接到北京大学中文系王福堂教授的来信。信中说,他的一位日本学生想到山西调查临汾方言。王先生希望我能指导该生做田野调查,我欣然答应了、这位日本博士生便是本书的作者樋口勇夫君。

  • 标签: 《临汾屯里方言研究》 中原官话 语音
  • 简介:<正>汾阳方言的人称代词比较复杂。有好些还保留近代汉语的特点。这一点是通过学习吕叔湘先生的《近代汉语指代词》明确了的。一、单数人称代饲1.1第一人称代词俺(?)i;(?)i(两读)用于非领格和一般领格

  • 标签: 汾阳方言 第三人称代词 近代汉语 亲属称谓 复数 定语
  • 简介:文章考察了太谷方言“圪”字的使用情况,认为:与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名词、量词、动词等的“圪”是构词成分,这些“圪”可能不是一个字,而是一群音近的字;在动词、形容词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圪”是副词,表示“轻微、短暂、随意”等意义。

  • 标签: 太谷方言 词缀 副词 附加意义 词汇意义
  • 简介:一、关于南城方言及其特殊语汇南城县属江西抚州市,为江西省最早设立的十八县之一,至今已有两千二百余年历史。其中一千五百多年间,南城先后为临川、建武、肇昌、建昌郡治、军治、路治和府治所在地,并于明代设益王府,曾辖今福建光泽。南城文化以其鲜明的特色在赣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标签: 南城 语汇 方言 社会特征 生物特征 江西省
  • 简介:方言》“党”之郭注“党朗”,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历来有不同意见。戴震等主张“党朗”是一个叠韵词,但没有文献用例能够证明,与此相关的“爣朗”等词除了表示“敞亮”“朦胧”之义外,也没有表示“清楚”“明白”等“懂得”义的文献用例可征。通检《方言》郭注用例,如以“党朗”为一个联绵词,则与训释格式用语的通例不符。文章认为,语言史料证明,“党”即后世之“懂”,“朗”有解悟之义,“朗”可以训“党”,“党”与“朗”之义都是形容解悟之貌,故郭注“党朗也”当理解作“党,朗也”。

  • 标签: “党朗” 《方言》郭注 词语考释 词汇史 文献语言学
  • 简介:汾阳方言的语气词宋秀令汾阳方言中的语气词特别丰富。有单独表示语气的,有两个语气词连在一起表示各种不同语气的,还有三个四个语气词连用在一起的。本文着重讨论单用语气词和两个语气词连用。壹单用语气词一、啦[1a ̄(324)](-)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肯定、...

  • 标签: 语气词连用 汾阳方言 疑问句 陈述句 动作完成 特指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