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如何开发适应当地文化的本土化汉语教材,在国际汉语的推广和应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通过对北加州地区的汉语教材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文教材的使用和学校的类别有很大关系:北加州大部分公立学校使用学区指定教材《中文听说读写》,而近一半的中文学校则使用了《中文》;不论公立学校还是中文学校,自编类教材的使用数量也高居第三.问卷统计数据也显示,教师对教材的满意度与教材是否囊括K1-12年级、练习题设计是否丰富关联紧密.

  • 标签: 汉语教材 北加州地区 教材开发
  • 简介:本文考察了28个汉语常用介词在新加坡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情况。首先提出了鉴别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介词的特点和偏误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认定了新加坡中学生使用汉语介词的4个特点:“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存在句句首处所词语前使用介词“在”的频率、“当……时/的时候”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以及目前已经很少使用带“来得”的“比”字比较句:8类偏误:有关框式介词的偏误、介词冗余、介词短语所处的位置有误、介词与介引成分及介词短语与谓语动词搭配不当、介词之间的混用、将介词短语用作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否定表达有误、语句意义不明;并进而提出了5项教学建议:通过汉英对比强调汉语介词用法上的特点、突出强调时间词作状语和方位短语作定语的结构特点、确立易混淆的介词并加强辨析教学、依据语块教学理论加强框式介词的教学、用认知图式来阐释结构和语义的问题。

  • 标签: 新加坡 中学生 汉语常用介词 偏误
  • 简介:文章对比了留学生真实口语和本族语者口语中汉语介词的使用状况,发现除“把”以外留学生口语中使用的高频介词与本族语者比较一致,但介词种类总数不及本族语者丰富。另外,留学生口语中介词的后接成分以单纯成分为主。文章以言语生成理论中的“利己性”假说为基础,具体分析了频率、组块效应以及编码复杂度对留学生口语中介词使用特点的影响。

  • 标签: 介词 留学生口语 言语生成 频率 组块
  • 简介:通过对三类语料的定性定量分析发现:东南亚学生对于"着"所附着的动词具有[-终结]特征、"V+结果补语/数量宾语"和"着"相冲突有清醒的认知。其各类"着"结构的习得存在由静态义向动态义、意义基本句向意义非基本句、结构简单句到结构复杂句的发展趋向。"着"前动词和形容词种类、"V着"所在句的复杂度,从初级到中、高级阶段的进展不明显。准确率在三个阶段呈U状变化,自动生成语料因回避策略"着"的准确度高,在强制性语境中使用"着"的准确率较低。"着"的习得主要受句子结构及意义的复杂度、形式的明晰度等语言的标记性及目的语使用频率的影响。

  • 标签: “着” 使用条件 习得过程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