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通过对《中国基本古籍库》等大量语料的考察,分析、描写了古代汉语状态词缀的类型、分布及发展变化,认为汉语已经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语用词缀体系,现代汉语多种多样的状态词缀是由古代汉语的叠音词缀发展分化形成的,对状态词缀的深入了解必将有助于对汉语的认识,有助于对词语的解读。

  • 标签: 古代汉语 词缀 状态词缀 语用词缀 叠音词缀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汉语动词在时段语义上的分类。现代西方语言学在研究时段语义时,常常利用表达完成时段的(inphrase)短语和表达持续时段的(forphrase)短语作为检验动词时段语义分类的工具。英语中,完成动词(accomplishmentverbs)主要同表达完成时段的短语连用,很少同表达持续时段的短语连用。动作动词(activity)只能同持表达续时段的短语连用,不能同表达完成时段的短语连用。本文将利用不同动词与某一时段表达短语的搭配所生成的不同语义,以及时段表达短语同动词的不同语序搭配造成的语义差异来区别汉语动词的时段语义类别。笔者认为,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后时段表达短语可有两种不同的时段意义。同动作动词连用时,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同实现动词(achievementverbs)连用时,表示某一状态变化后到说话时所流逝的时间。在动词前,时段表达短语只能同完成动词连用,表示完成某一任务所用的时间。(90JasonSt.Arlington,MA02174USA)

  • 标签: 完成动词 现代汉语 动作动词 短语 汉语动词 语义差异
  • 简介:状态形容词是形容词家族中最重要的非典型成员。以前对形容词的研究大都是以其典型成员——性质形容词为主,对状态形容词基本上只是一些零星的论及,缺乏系统的考察和研究。文章以形容词的所有成员为背景,给出状态形容词的界定标准,考察其语法特征,以期丰富和深化对汉语形容词的语法认识。

  • 标签: 状态形容词 形态表征 语法特征 鉴别标准
  • 简介:拉鲁斯的成功是世界辞书史上的一个奇迹.从法国巴黎为拉鲁斯书店成立150周年而举行的庆祝活动中,可以看到法国人对拉鲁斯词典的热爱.本文从拉鲁斯的发展历史、词典编纂的宗旨、词典的创新和词典的品牌形象等方面,介绍拉鲁斯的成功经验.

  • 标签: 拉鲁斯 辞书编纂 法国 创新精神 品牌形象
  • 简介:教师不仅要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地参与外显的活动,更要关注他们通过观察、分类、抽象、概括、推理与交流等思维等环节实现“外显”与“内隐”的结合。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

  • 标签: 小学 数学 兴趣 激发 持续 发展
  • 简介:摘要现阶段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故而群众文化发展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在我国大部分的地区都有开展。但是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持续性较差。这种现象频繁发生,严重阻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者正在不断地寻找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创新路径。因此本文对我国群众文化的现状和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开展的创新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

  • 标签: 群众文化 持续开展 创新途径
  • 简介:摘要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强烈的参与愿望,不再满足单向接受教师的灌输,他们的思维需要活跃起来。教师应当引导他们积极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其成为学习的主角,并以其为中心组织和开展整个教学活动。首先,凡是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的内容,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大包大揽,通过这样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进度与效果,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重难点的点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困局,实现学习活动的快速推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例如在复习教学环节,教师反复强调相关知识点,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按照分门别类、各司其职的方式,安排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讲解,则活跃课堂的效果要明显好得多。

  • 标签: 高中 语文 走出 &ldquo 高投入低产出&rdquo 思索 探讨
  • 简介:以往研究认同闽南方言持续体标记或来源于“著”或来源于介词结构。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实方言的全面考察,认为闽南方言存在A、B两类持续体标记,A类选择非表客观存在主要表主观倾向的句子;B类选择表客观存在的句子。A、B两类最初形式分别是“处”、“在处”。它们分别源于指代词“只/许处”和介词结构“在+只/许处”。值得一提的是,后者是在“动宾结构‘在+只/许处’一动词‘在处”’这一演变链的催化下产生的。两类持续体标记产生时都处于半虚化之中,后来都彻底虚化为持续体标记“咧”。其中,“在处”语法化为“咧”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路径。之后,持续体标记“咧”又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演化,最后大都演变为语气词。文章同时讨论了“咧”的来源及其语法化各个阶段在闽台各地闽南方言中的语音表现。

  • 标签: 闽南方言 持续体标记 句类 指代词 介词结构 语法化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每种语言都有其文化的载体,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必然离不开对文化的学习。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程,其学习过程不能仅从语言层面进行,更要重视对文化因素的深入挖掘,这样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才能够真正的处于循循渐进的进步状态,才能够成为国家所需的现代化英语人才,为国家之间的交流、政治合作、经济合作做好沟通的桥梁,鉴于此,外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本文笔者以外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为研究中心,从四方面着手深入的分析了外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期能为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 标签: 外国文化 英语学习 作用 学习者
  • 简介:粤语和平话中的元音前化音变现象非常突出,这一现象在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中的中古汉借词中也有体现。发生前化的元音来自中古的外转,并且都是长元音,由于i介音的影响而前化。这一音变应是在南宋时期在古岭南汉语中发生,又通过借词进入民族语。

  • 标签: 粤语 平话 汉借词 元音前高化 链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古汉语的全浊塞音(包括爆发音和塞擦音)声母一般认为是类似于英语法语那样不送气的常态带声(modalvoice)辅音。还有一种看法,本汉构拟为"浊送气",黄笑山、麦耘认为到唐宋时代全浊类似于今天吴语那样的"清音浊流"或"气声化音"。本文在全新的发声态框架中,以亚洲南部各语系和南方汉语各方言的大量田野录音材料为基础,重新讨论这一问题,提出以下观点:一是古全浊实为听感浑浊的弛声(slackvoice),而不是听感清洌的常态带声;二、同样,次浊也是弛声;三、与此相关的是,古清音是"清冽嗓音"(clearvoice),它包括但不仅仅是"清声母"(voicelessOnset)。四是弛声消失(即"浊音清化")后低调变为送气清音,高调不送气。

  • 标签: 古全浊 弛声 清浊 平送仄不送 低送高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