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徽剧晋京二百余年,近年来有关报刊均有报导介绍,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戏剧界早有共识,惟徽剧缘起的地域似有分歧,或说兴起于“安庆”一带,或说源于江西,也有说徽州是其最早的发祥地。而徽剧兴起的时间,一般人皆以为是清初,不过也有异议,认为明代万历后已形成气候。笔者以为,无论何种说法,皆应以史料佐证为主。

  • 标签: 徽剧 徽州 京剧 青阳腔 戏剧 安庆
  • 简介:王绩的诗歌有疏野高古之气,这是前代很多学者的一个共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称他的诗歌'意境高古''气格遒健'25。因为这种独具一格的诗风,大多数学者认为王诗主要学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发隐逸之情26,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仅仅看到王诗宗陶的一面未免过于简单。虽然王绩歌咏田园生活的诸多作品如《食后》《田家》等确有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旨趣和风格,但是其他如吟咏山水的纪游诗《泛船河上》《题黄颊山壁》和游仙题材的作品却很难说接受了陶渊明的艺术风格;即使是王绩的田园诗,其结体、章法、遣词、格律等也不尽与陶诗相同,显示出元嘉山水诗和齐梁诗风的影响。学者兼论了嵇、阮和谢灵运等人对于王绩的影响27,还有学者论述了王绩田园诗和庾信诗歌之间的演变关系28。这些论述看到了王绩诗歌受到陶渊明之外诗歌艺术的影响,但是未能从诗歌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上来考察二者的源流演变,论及的诗作也限于田园诗。实际上,王绩诗歌的题材是较为丰富的,大致可以分为田园饮酒、采药游仙和以托物兴寄为主的古意三个方面,其接受前人的诗歌艺术也不是简单的直取某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王绩诗歌艺术内在的丰富性。本文主要从诗歌艺术审美内在的规律变化的角度来研究王绩诗歌的源流,希望能在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中考察其诗歌艺术,也希望抓住诗歌的内在规律,尽量避免因为简化单一的描述而失于浅层的讨论,而不能意识到王绩在文学史中的意义。

  • 标签: 王绩 诗歌艺术 风格
  • 简介:孙望先生在对《元次山集》进行校注时,已经对《元子》《文编》《浪说》《箧中集》《漫记》等著作进行了梳理,但并没有对《元次山集》版本源流在历朝历代的整理情况做详细而准确的考证。文章试图通过整理古代文献,为《元次山集》的版本流传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 标签: 《元次山集》 版本 源流
  • 简介:造成一首诗歌的艺术品质的最主要原因是诗人的创作个性和审美趣味吗?艺术创作只是简单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吗?研究诗歌的基本出发点除了从诗人出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切入?对唐诗与音乐关系的研究如何为诗歌艺术本身的研究提供营养?唐诗体裁的新旧两体,与现代的新诗和现代旧体诗的新旧关系有何异同?任何一个关注、爱好和研究旧体诗歌的人,想必或多或少都为上述问题所困惑过。钱志

  • 标签: 唐诗研究 近体 诗歌艺术 创作个性 审美趣味 艺术创作
  • 简介:对档案目录和档案目录工作的起源、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电子著录、远程检索乃是今后档案目录管理的必然趋势.应进一步强化档案目录的出版工作。

  • 标签: 档案目录 电子著录 远程检索 出版
  • 简介:客家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历史的风云际会使它与中国革命走到了一起,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客家文学从内在精神、创作队伍到艺术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为中央苏区文学提供了借鉴或支持,是中央苏区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为中央苏区文学的孕育、发展与繁荣作出了贡献。

  • 标签: 客家文学 中央苏区文学 源流
  • 简介:源流理论是一种新颖的政策过程分析框架,它不但可以揭示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政策决策发挥的影响,还可以揭示偶然的社会事件或政治事件开启政策之窗的可能性。通过对保送生政策的变迁过程进行多源流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保送生政策本身存在弹性过大的"政策漏洞",在"权力黑洞"的侵蚀下形成政策变迁的问题源流;学术界对保送生政策公平性的质疑以及建议是政策变迁的政策源流;我党追求社会公平与和谐的执政理念形成了保送生政策变迁的政治源流,在"隆回事件"和"泰安事件"的"催化"作用下三个源流汇聚在一起,最后使保送生政策大幅度调整。

  • 标签: 保送生政策多源流理论政策分析
  • 简介:<正>议程设置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不论在理论体系,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已经日渐成熟,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主流理论之一。政治学与公共政策研究方面,议程设置理论已经占据重要的学术地位,并对政治体制、政策研究、制度变迁等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解释理论和研究方法。中国学术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议程设置理论出现零星的介绍。但是到目前为止,该理论仅在新闻传媒领域偶有涉及。在政治学与政策研究领域,除了一两篇文章有所涉及外,基本还处于研究空白。

  • 标签: 议程设置理论 理论源流 政策议程 公众舆论 李普曼 传媒领域
  • 简介:王回(1023—1065年),字深父,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人。他与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等人都有交往,与其弟王向、王同并称“三王”。其先辈出自太原,后迁至侯官。其32Y_平葬于颍州(今安徽阜阳),其家遂定居于此。嘉祜二年(1057年),王回进士及第,授卫真县主簿。王回是北宋著名的文人和经学家,著有《丈集》20卷、(《清河崔氏谱》1卷,现都已经佚失,今仅存诗歌25篇,文章2篇。

  • 标签: 王回 家世 生平 著述
  • 简介:首先辨析"备至"的不同性质,即短语"备至"、形容词"备至"、后附缀"备至",然后从历时的角度探讨"备至"在不同历史时期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最后对"备至"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作出详细分析,确定"备至"在现代汉语中的性质,即后附缀,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备至"一词的释义提出相应的修订意见。

  • 标签: 备至 性质 后附缀 《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意见
  • 简介:高句丽民族是汉唐时期活跃在东亚地区的一支重要民族,在其社会中存在一个特殊的“游人”群体,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包括狩猎业、畜牧业、渔猎业及采集业。“人”与“游人”共同承担国家的租税,两者缴纳租税的内容与数量不同,“人”每人每年纳谷五石、布五匹,“游人”十人每三年纳细布一匹。租税面向整个社会群体征收,根据土地多寡划分为三个等级。高句丽租税的制定充分结合了其自然环境,是因地制宜的体现,反映了高句丽人灵活的经济思想。通过对高句丽“游人”的解读对分析高句丽社会群体构成、社会发展模式以及经济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考。

  • 标签: 高句丽 “游人” 租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语文观是目前语文界持有争议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辨语文观,应从语文家论断的共识、语文题名的原意、语文名称的演变、语文学科的特点等方面,说明语文是以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核心内容的一门多元的综合学科。

  • 标签: 语文观 语文教育 小学语文科 中学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 叶圣陶
  • 简介:周京在浙派诗人群体中既是杰出的诗人,又是开一时风气的先驱人物。浙派能在当时掀起一股不可忽视的在野诗潮,浙派先驱人物的蓄势和鼓扬功不可没。周京在浙派早期地位的形成,与其杰出的诗才、多方面的才艺以及个性特征都有关系,但其能与其他浙派先驱心意相合,能大力扶持后进诗人,团结广大浙派成员,其广泛的诗文化交游活动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 标签: 周京 浙派先驱 交游活动
  • 简介:2014年的艺即将来临,为了让更多考生和家长理性对待艺,进而科学、从容应对备战艺,本刊记者专门邀请了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分管艺术招生的领导、部分高校招办负责人,就艺的方方面面谈出了自己的切身认识和看法,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和提示.本期特邀嘉宾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招生二处副处长杨小玲长安大学招生办公室王荣禄江南大学招生办公室梁楠《高校招生》:三位老师好!欢迎参与本期艺话题的讨论.我们在做读者调查的过程中,有不少考生说选择参加艺,是因为自己文化成绩较差,是为了避开和普通类文理科学生更大的竞争.您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取?选择艺,就是选择了一条考大学的“捷径”吗?王荣禄:显然被动选择艺是一种盲从行为,不利于考生的发展,当然不可取.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优秀的艺术家需要有一定的天赋,那些视为捷径而仅凭短期应试培训侥幸过关的艺考生,注定不会在艺术道路走得很顺畅.可想而知,不具备艺术潜力的同学,很难在激烈竞争的职场谋得一席之地.

  • 标签: 透视艺考
  • 简介:文章列举了各地存在的“蜘蛛报喜”风俗后追根溯源,认为至迟在三国已经产生“蜘蛛报喜”的风俗,并从探求蜘蛛得名理据的角度,论证了古人为何喜爱蜘蛛。

  • 标签: 蜘蛛 报喜 乞巧 瑞图
  • 简介:“艳诗”的含义最初与音乐相关,其源于楚地的民歌“荆艳”。可它在发展过程中避渐褪去了音乐方面的含义。而成为描写与女性相关题材的诗歌泛称。唐代以后,它又逐渐被用来指称吟咏女性和描写男女恋情的诗歌。

  • 标签: 艳讳 艳歌 艳情 荆艳 女性:男女恋情
  • 简介:邓县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县级行政区之一。楚文王灭邓国之后,传世文献不见楚设邓县的记载,到战国晚期才有秦攻“邓”之简述。而从出土文献看,邓县在战国中期已经存在;再从出土青铜器铭文分析,至迟春秋晚期前段楚已设邓县,秦汉因袭。通过新出北大水陆里程简中有关汉水各津渡等里程的计算,可将邓县的大致位置定位在今汉水以北、唐白河入汉处的范围内;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资料考证,可以认定楚邓县故址即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城区西北之邓城城址。楚邓县故址的定位,可为研究古邓国都城地望和早期楚国中心区的变迁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邓县 邓城城址 楚国
  • 简介:骆谷伐蜀杜汉生骆谷之役(又称骆口之役),是齐王芳正始五年曹魏对蜀汉的一次军事行动,该役以魏军无功而还为终。也许正因为如此,治史者对此少有注目。但笔者以为,骆谷之役对曹魏后期政治具有极大影响,而这一影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明显透现出来,故不繁琐,以贡...

  • 标签: 司马氏 曹爽 司马懿 伐蜀 三国志 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