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以柠檬酸和正戊醇为原料,采用自制的稀土固体超强酸SO4^2-/TiO2/La^3+、SO4^2-/SnO2/La^3+、SO4^2-/ZrO2/La^3+、SO4^2-/Fe2O3/La^3+为催化剂催化合成增塑剂柠檬酸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各反应因素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柠檬酸与正戊醇摩尔比为1:4.0、S04^2-/TiO2/La^3+催化剂用量为柠檬酸总量的4%、催化荆活化温度为250℃、反应温度140-150℃和反应时间3.0h条件下,柠檬酸三的酯化率可达到97.3%,催化剂重复使用多次,活性未见明显降低.产品经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纯度经气相色谱分析大于99%.

  • 标签: 稀土固体超强酸 催化合成 柠檬酸三戊酯
  • 简介:用六水三氯化铁作催化剂,改变反应时间和不用带水剂合成乙酸异。结果显示:当反应时间为5分钟时,乙酸异的产率为85.56%;当反应时间为60分钟时,乙酸异的产率为90.04%:当反应时间为180分钟时,乙酸并的产率为82.16%。实验得出,乙酸异产率最高的反应时间为60分钟,最佳反应时间为55~65min分钟。

  • 标签: 六水三氯化铁 反应时间 乙酸异戊酯 产率 折射率 红外谱图
  • 简介:这四个字,主要是看在“”(音务)字里边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来区别的。可以这样记:以“”(音务)为基础,加“点”变成“戍”(音述),加短“一”念“戌”(音须),加长“一”读“戎”(音荣)。

  • 标签: 记法
  • 简介:探讨了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实现亚硝酸型生物脱氮的途径,并结合典型工艺讨论了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着重研究的方向。

  • 标签: 亚硝酸型硝化 生物脱氮 氨氮 亚硝酸 反硝化
  • 简介:研究了以辛醇-2为原料制备己酸,用己酸和乙醇合成己酸乙的方法,确定了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己酸乙的收率为57%左右.

  • 标签: 辛醇-2 己酸乙酯 合成 原料 配比 催化剂
  • 简介:乳酸正丁是一种重要的α-羟基酯类化合物,主要用做合成香料和工业溶剂.由于常用商品乳酸中含有15%~20%的水,反应过程中又有水生成,不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同时乳酸和乳酸正丁均为双官能团的化合物,易发生副反应,故此,乳酸与其它羧酸相比较合成较为困难.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不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过研究和报道,同时也出现不少重复研究、重复报道的现象.为推动乳酸正丁生产的发展,本文对已查阅到的有关合成方法进行综述与评价.

  • 标签: 乳酸正丁酯 催化合成 复合型固体超强酸 物质的量 合成研究 稀土化合物
  • 简介:本文综述了催化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的发展状况,包括指示反应的体系、线性范围、检出限、应用对象,并提出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引用文献94篇.

  • 标签: 催化光度法 亚硝酸根 进展
  • 简介:通过考察硝酸硫胺重结晶过程中的各关键组分的浓度变化,建立了硝酸硫胺的溶解度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该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结晶过程中的成核和晶体成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类似的沉淀结晶过程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 标签: 硝酸硫胺 重结晶 沉淀 溶解度
  • 简介:研究了微波密闭消解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吖啶黄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结果的RSD%为1.30%-4.26%,回收率为98.40%-102.00%,用于生物材料、食品等实际样品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简便、快速、准确,结果满意可靠.

  • 标签: 微波消解 吖啶黄 催化褪色 痕量 亚硝酸根
  • 简介:对乙酸乙皂化反应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处理进行了改进,避免了以往电导的测定方法给实验带来误差,而且使反应溶液混合更加均匀所用时间更短。通过对双管反应器装置进行改进,制成了一种新型的反应器,从而使实验更简便、准确性更高,因此具有推广性。

  • 标签: 电导率 恒温 锥形皂化池 速率常数
  • 简介:研究以对溴苯胺和三光气为原料合成对溴苯异氰酸,重点讨论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等对合成工艺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乙酸乙为溶剂,滴液温度-5~0℃,回流温度78℃,反应时间为5.0h,三光气∶对溴苯胺=1∶2(摩尔比),对溴苯异氰酸的收率可达90.4%。

  • 标签: 对溴苯异氰酸酯 三光气 对溴苯胺 合成
  • 简介:乙酰乙酸乙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然而传统的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的制备方法,存在产品收率不高和制备钠砂的过程安全性差的缺点.改进制备方法,直接以醇钠(甲醇钠、乙醇钠和叔丁醇钠)代替钠砂作为催化剂,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并改进蒸馏的方法.结果显示乙酰乙酸乙的收率可达到55-74%,均优于教材的实验结果.

  • 标签: 乙酰乙酸乙酯 醇钠 有机化学实验 Claisen酯缩合
  • 简介:以固定化脂肪酶为催化剂,以DMSO/叔丁醇有机溶剂为反应体系,在室温条件下催化合成蔗糖。研究表明:月桂酸与蔗糖的摩尔比为大于8,反应温度为30℃,脂肪酶用量为0.3g,缓冲液的pH值为7.5,反应6h时,酯化反应的相对转化率较高。反应产物的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证实所合成的产物为蔗糖月桂酸

  • 标签: 固定化脂肪酶 酯化反应 蔗糖月桂酸酯
  • 简介:提出了一种新的去除水中硝酸盐的理论方法──非饱和带中细菌生化反应除氮方法.通过分离培养、驯化和诱变,获得了适合于地下环境的高效脱氮细菌,并对该菌的生化反应动力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将细菌移植到土柱中进行非饱和带除氮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率达98%,由此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水系统 非饱和带 细菌 硝酸盐 去除
  • 简介:该研究以惠州市苦瓜为样品,采用乙腈提取,GC-EDC检测苦瓜中的氯氰菊含量,将所得数据先进行确定性评估,通过相关计算得出经检测的苦瓜中的氯氰菊的%ADI值远小于1%,说明苦瓜中氯氰菊的慢性风险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其CPLc值远大于1,说明现有的MRL标准对我市居民在慢性膳食摄入风险方面的保护水平达到了可以接受的范围.运用风险评估软件(CrystalBall)概率评估中,其95%、97.5%、99%暴露量位点的风险商远远小于1,表明氯氰菊在苦瓜中的残留量在人体可接受的范围内,无明显膳食风险.

  • 标签: 苦瓜 氯氰菊酯 暴露评估 蒙特卡洛 风险评估
  • 简介:为了制备高活性聚氨酯交联固化剂,用2,4-二异氰酸基甲苯(TDI)三元聚合反应合成了具有3个活性异氰酸根的六元环结构异氰脲酸.用红外光谱、凝胶色谱(GPC)及化学分析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利用凝胶色谱法对TDI三聚体及多聚体的形成过程进行过程跟踪,并对TDI三聚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at-3作催化剂,在(60±2)℃下反应,可制得分子量为530~550,Mw/Mn=1.10,NCO质量分数为(25.0±0.5)%窄分子量分布的TDI三聚体;随着反应时间延长,TDI会进一步多元聚合生成多聚结构;而加入质量分数为0.4%的苯甲酰氯作为稳定剂,可有效抑制多元聚合的发生,所制备的TDI三聚体稳定性可在半年以上.

  • 标签: 2 4-甲苯二异氰酸酯 三聚体 凝胶色谱 固化剂 贮存稳定性
  • 简介:以氯化苄和乙酸钠为原料,用相转移催化技术生产乙酸苄香料,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提出了过剩反应物料循环利用方案,结果表明,转化率为100%,产品收率90%~95%。过程简单,副反应很少,是乙酸苄生产的一条优质、高产的清洁工艺。

  • 标签: 合成香料 苄基 催化/相转移
  • 简介:皂化反应由于反应液起始浓度难以相等,终了浓度难以准确测定而形成测量误差,导致难以精确计算反应速率常数。我们通过对溶液配制方法,双管电导池及搅拌方式的改进,克服了常规方法的不足,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 标签: 电导法 乙酸乙酯 皂化 速率常数
  • 简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石家庄市区的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污染日趋严重.通过现场采样、分析、测试,反映市区的污染现状,探讨其污染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 标签: 硝酸盐氮 浅层地下水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