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大量使用装饰音是深受着当时装饰性的艺术风格的影响,同时也是为了弥补羽管键琴发音短促、不能延续的缺陷。本文将分析巴洛克时期装饰音盛行的原因,并阐述其特点、风格及演奏方法。

  • 标签: 巴洛克 装饰音 风格
  • 简介:<正>(霍伟岸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北京大学法学院霍伟岸博士的《洛克权利理论研究》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洛克权利理论的政治学理论著作。本书力图提供一个对洛克权利理论比较全面系统、持中平衡的解释,以纠正国内学界对洛克权利学说过于简单化的理解。

  • 标签: 权利理论 政治学理论 法律出版社 北京大学法学院 权利概念 剑桥学派
  • 简介:洛克和诺齐克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们,自由、平等、生命权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然而,洛克的自然状态具有较浓的宗教神学色彩,诺齐克的自然状态则少有神学方面的引证;关于国家的形成,洛克坚持一种“隐蔽的手的解释”的契约论,诺齐克则坚持一种“看不见的手的解释”;在个人权利方面,诺齐克不接受“权利功利主义”,坚持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而洛克对个人权利的坚持相比而言没有那么极端;在财产权方面,洛克关注的是获得的正当性,而诺齐克除此之外还关注“转让正义”和“矫正正义”。

  • 标签: 洛克 诺齐克 自然状态 自然法
  • 简介:洛克私有财产学说是由私有财产的逻辑起点(自然状态)、产生源泉(人类劳动)、占有限度(自我享用)这“三位一体”构成.它的现代性意蕴相应地表现为:政治学的现代性意蕴——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不再源于“授命于天”,而是源于劳动生产的合理性;哲学的现代性意蕴——人的必然性与自由性不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于劳动;伦理学的现代性意蕴——人类贪欲具有生产效能,不再是道德谴责的对象,反而成为合理性存在.

  • 标签: 私有财产 人类劳动 现代性意蕴
  • 简介: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究竟孰大孰小,一直是西方古典社会契约论者所探讨的核心命题,他们既有共识,也有鸿沟。目前,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随着对社会契约论研究的深入,主要出现了以洛克主张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模式”与霍布斯、卢梭主张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模式”之鸿沟。尽管各自的主张有所差异,但是相对于一种政治制度设计和理论体系构建而言,在政治现代化的当代都有着进步和思考的空间。

  • 标签: 霍布斯 洛克 卢梭 国家与社会
  • 简介:《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描写了上流社会中一个庸碌的青年在求爱途中的矛盾心理。该诗运用了大量的隐喻,表现了这个男子的意识流动和精神状态。诗人通过他的胆小懦弱,彷徨无助的悲哀心理展现了现代人的挫败感和异化感。诗人运用隐喻体现了该诗的诗歌功能,而读者可以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更好地解读主题。

  • 标签: 隐喻 诗歌功能 认知功能 异化感
  • 简介:现代派诗歌打破古典美学“美与和谐”原则,将丑这一概念引入诗歌创作中,拓宽了诗歌创作维度.艾略特作为现代派大家,在早期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展现出特有的审丑观,该审丑观表现于审丑对象、审丑情感和审丑准则三个层面上.并借由审丑观把创作深层理念埋藏在诗作中,体现为其对现实的批判、对理性的诉求及对现代派创作的早期探索.诗作的审丑观也直接作用于艾略特的早期诗学观,使其早期风格游走于古典主义与先锋派之间,形成了古典主义与先锋派杂糅的早期诗风.这种早期尝试与探索为艾略特现代派诗风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艾略特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审丑观 诗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