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谁之权力?何种合理性”是古今中外政治学的永恒之问,也是权力伦理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自古希腊以来,先贤已就“谁之权力?何种合理性”的权力伦理之问展开追寻,他们借助信仰的形式、引入超验的视角、运用思辨的力量,建构一个以终极价值为形上依据,以政治、伦理、法律为形下落实,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指向的权力伦理框架,以表达正义的品格、宣示国家的目的、追溯权力的来源、论证人民的权利,由此揭示了它来自民之权力,走向民之权利,体现民之正义的应然逻辑。对这个永恒之问的求解进程虽然包含了从古希腊经中世纪到近现代的若干历史超越,并成了建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传统资源。但从现实角度看,迄今为止剥削阶级的国家并没有把权力的应然逻辑转化为历史的实然状态。只有“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才真正实现了历史的超越和时代的升华。

  • 标签: 权力伦理 超验 正义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 简介:构建和谐有序、稳定安宁、生活幸福的美好社会,是古今中外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是对东西方古代文化中关于"和谐"思想的汲取与借鉴。

  • 标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传统文化 历史渊源
  • 简介:儒之内涵,当以《说文》"儒,柔也"最为根本,但对其理解,似多有未得其义者。察所谓柔,一应指儒者温文柔和的人格修养特征,二指儒家在政治上主张以礼乐仁义治天下,反对武力霸道。有论者说儒以耶稣比孔子,以犹太教比儒学,立说不可谓不巧妙,但究竟还要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传统中追寻儒学之根,是即周代的师儒教育制度。儒本为王官职守之一,后流为一种社会职业,至孔子则改造为具有特定社会理想的道义追求群体。为说明儒的的社会角色影响,荀子曾根据儒学标准划分天下王公士庶品类,此为荀子论儒最可注意者。因为儒与中国古代社会之关系究竟如何,此论实有大可玩味者,因为其后的社会历史发展,似在相当程度上印证了荀子之论。

  • 标签: 儒学渊源特质 周代师儒制度 荀子论儒
  • 简介:英国在19世纪下半叶的外交政策被描述为“光辉孤立”,这是英国在强国林立的欧洲保持自身政策灵活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就政治因素来看,“光辉孤立”是均势外交的一种表现,但深究其文化渊源,“光辉孤立”是英国政治传统中的保守主义和功利主义、外交文化中的制衡观念以及不列颠民族特性和岛国文化的综合结果。

  • 标签: 光辉孤立 保守主义 功利主义 制衡观念 岛国文化
  • 简介:易经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法家思想与易经之间也应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然而人们对这一问题却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既与中国传统思想以儒学为主导有关,还与近代西学东渐以来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认识有关,又与现代中国学界无意识地受到了西方思维范式的支配有关。易经对先秦法家思想的渊源性影响至少包括哲学思维、政治统治观念以及犯罪及刑罚观等方面。

  • 标签: 易经 法家思想 渊源
  • 简介:《景定建康志》是南宋地方名志,地名记载较为丰富,蕴涵着大量的地名史料。志书对这些地名进行了认真考证和渊源解释,释名比率超过20%,是南京地名学史,乃至中国地名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定建康志》地名渊源解释,对汉唐以来地名命名的原则有着虔诚的继承,同时也有着积极的创造与发展,于俗名、异名等概念有着广泛的运用;以院为名、以垒为名、以里为名等创造性的解释,显示出宋代以来细化、具体化的渊源解释趋向。

  • 标签: 景定建康志 地名渊源解释 地名学
  • 简介:鲁迅散文"释愤抒情"说的理论渊源可上溯到屈原、司马迁和庄子等,是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鲁迅散文以释愤抒情为核心,体现了诗情盎然、"放言无惮"、"深于取象"、"随物赋形"等民族特色,亦奏响了时代强音,表现出现代风貌.

  • 标签: 鲁迅散文 释愤抒情 理论渊源 民族特色
  • 简介:阿里郎的寓意应从梵语和佛教世界里去寻找,朝鲜高丽末期爱国忠臣全五伦的阿里郎汉诗和16世纪两班文人南师古诗歌的释义指出了阿里郎所蕴涵的佛教哲学的色彩.

  • 标签: 阿里郎 佛教文化 渊源
  • 简介:近代徽商的衰落是学术界的普遍共识,相较于兴盛时期的徽商受到的关注和研究大为减少,对近代徽商是如何生存和发展更是缺乏具体的探讨。拟通过新发现的徽州近代盐商文书,并结合其他多种资料,尝试梳理出近代徽商在苏北盐垦公司中的具体参与情况,并为近代徽商的生存和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思考。

  • 标签: 近代徽商 盐垦公司 江导岷 许承尧 就业
  • 简介:作为东汉方术、杂占家所作的一部巫书,《白泽图》的成书与道教宗教化密不可分。“尚巫”的时代风气促使“精怪”题材首先在巫书中产生、发展,成为道教徒“自神其教”的工具。《白泽图》中“精怪”题材的特点在于确立了“物老成精”的构思模式,这种构思模式一方面继承了上古神话的图腾造像,另一方面为小说,这种新兴文体注入了叙事活力,并影响着志怪小说乃至明清章回小说叙事艺术的演进。

  • 标签: 白泽图 精怪 志怪 古小说
  • 简介:"以意为主"说是中国诗文评一个影响大、渊源早的理论,但自宋代以迄于今,人们对它的渊源问题一直存有误会。有人将"以意为主"说归之于曹丕,有人将其归为金代诗论家,也有人将其归为范晔和杜牧。本文联系书画理论,认为杜牧的"以意为主"说祖述卫夫人、王羲之的书论,而范晔的"以意为主"说则上承庄子和王弼等人的哲学理论。书论和哲学理论构成了"以意为主"说的两类渊源

  • 标签: 以意为主 中国诗文评 范晔 杜牧 王羲之 渊源
  • 简介:长白山文化具有广阔的地域性。长白山文化的开拓者和传播者有:顾太清、吴兆骞、吴大敬、吴禄贞、刘建封、李旭,在他们身上表现出长白山文化的丰厚底蕴和军政合一的文化特点。长白山文化是地方志文化的宝库,也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

  • 标签: 长白山文化 地方志文化 渊源与发展
  • 简介: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的发展存在着承旧开新的共同轨迹,但六言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却没有其发生、发展、兴盛和衰亡的明显线索,始终处于诗歌由俗变雅的过渡之中的一个重要阶梯,成为其它诗歌体式的附庸和点缀。但纵观整个中国古代诗歌体式演进的规律,由诗而发展词,由词而发展为散曲,六言诗在其中却起到了或显或隐的作用。

  • 标签: 六言诗 散曲 渊源
  • 简介:我国学者对于学说的国际私法渊源地位问题尚存争议,有些学者旗帜鲜明地认可学说作为国际私法的渊源,但有些学者全然不提学说作为国际私法的渊源;但是不论是从国际私法发展历史、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复杂性还是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客观现状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将学说列为国际私法渊源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 标签: 学说 国际私法 法律渊源
  • 简介:“摘句论诗”风气自古有之,先秦两汉偶有摘句之例,到南北朝时期已经定型。这种形式在唐代达到鼎盛,《诗人主客图》作为一种特殊的“摘句论诗”著作应运而生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以后的“摘句论诗”体现了重理性,重字法、句法的特点。有必要对《诗人主客图》“摘句论诗”的形式发展脉络进行细致梳理。

  • 标签: 《诗人主客图》 “摘句论诗” 形式 渊源 流变
  • 简介:马祖话与福州话同属闽东方言区南片方言,其常用词语大同小异,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是海峡两岸语言文化同根同源的有力佐证。

  • 标签: 马祖话 福州话 常用词 渊源
  • 简介:主要讨论了中国传统民居以实用观、审美观和环境保护观为内涵的自然环境观,还进一步探讨传统民居这一自然环境现形成的文化渊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风水理论和"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意识.

  • 标签: 中国 传统民居 自然环境观 文化渊源 实用观 审美观
  • 简介:长征前夕出版的《红色中华》杂志;1934年湘江之役前,红五军团团长董振堂和政委刘伯承手写给红34师的一份作战命令;红军战士为了向一户藏民家庭购买青稞充饥,插在田地里的一块刻着借据的木牌;毛泽东《论持久战》最早的英文版本;日本“东方会议”对华政策讨论稿;(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罗斯福总统特使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秘密情报。

  • 标签: 敌后抗日根据地 东方会议 田中奏折 作战命令 董振堂 罗斯福总统
  • 简介:如果想了解一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剧是哪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一些品质考究、制作精良的历史剧。当年的电视荧幕上少见恢弘壮阔的战争场面,也缺乏逼真的特技效果,但有导演、编剧和演员对艺术形象的精准把握和认真的态度。

  • 标签: 历史 特技效果 艺术形象 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