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类问题的解决的基础——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做了规律性的总结(即高价氧化,低价还原),并在运用中加以拓展用于分析物质的性质。

  • 标签: 高价氧化 低价还原
  • 简介:有这样一种说法:'只有可溶碱对应的氧化物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这种说法的确适合许多元素的氧化物。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属于难溶性碱,他们对应的氧化氧化铜、氧化铁就不能跟水反应生成碱。而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属于可溶性碱,它们对应的氧化氧化钠和氧化钡就能跟水反应生成碱。但是,上述说法并适合所有元素的氧化物。如氢氧化镧,氢氧化铈的溶度积常数分别为2.0×10~(-19)和

  • 标签: 氧化镁 中学 化学教学 化学反应
  • 简介: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另一角度验证了文献[2]、[4]中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同时指出文献[2]中还原剂使用存在的条件,并用Fe—H2O(H2S)体系的部分(?)—pH图进行了证明。而对文献[1]中还原剂使用的正确性,给予了理论上的验证。还对“亨利定律”的可行性,进行了诠述。

  • 标签: 沉淀 电极电位 亨利定律 平衡常数 混和气体分压
  • 简介:赛课活动以其特定的场景、特有的方式,演绎了课堂教学的一次次百花齐放。各种有备而来的教学诉求,各方充满期待的目光。汇成了赛场外松内紧的激烈氛围。现场的每一个人既关注赛的过程.也关注“花落谁家”。然而,一些“精彩课”、“优质课”却因与常态课相距甚远而不能令广大教师心悦诚服.有的因“做秀”之嫌而遭遇质疑和批判。

  • 标签: 教学实践 还原 引领 百花齐放 课堂教学 优质课
  • 简介:〔摘要〕本论文论述了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思维,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翻转学生思维的课堂模式,翻转课堂这一新词语不得不引起教师的思考,颠覆课堂必须先翻转学生的思维,品图激趣扭转学生思维定式,教师的每一张图片都会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否将文本中的文字想象成画面,将画面还原成书中的文字,进而把握文本知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品图激趣扭转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摆在了语文教师的面前。

  • 标签: 〔〕课堂教学还原文字翻转思维创新思维
  • 简介:针对直接过滤工艺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个人见解,认为:直接过滤是可行的,关键是如何应对存在的问题;适用直接过滤处理的原水水质范围应为浊度在20度以下、色度在25度以下;工艺设计中应重视原水分层取水和前期试验工作;运行管理中宜利用模型滤池平行试验配合自动加矾系统来适时准确调整投矾量;即使是10度以内的低浊度原水亦应加矾.

  • 标签: 直接过滤 可行性 适应原水范围 工艺设计 运行管理
  • 简介:〔摘要〕对于含有两个绝对符号的不等式,解法比较抽象,这里主要针对此类问题,利用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两集合的交集为空集解决这类问题。

  • 标签: 〔〕子集关系交集为空集
  • 简介:〔摘要〕对形如y=ax2+bx+cx或y=ax(b-cx)型的函数求最问题均可考虑利用基本不等式方法去解决。〔关键词〕基本不等式最问题如果a,b均为非负数,那么a+b2≥姨ab。当且仅当a=b时不等式取等号。此不等式叫基本不等式(也叫均值不等式)。它的变形式为①a+b≥2姨ab(积一定,和有最小)。②姨ab≤a+b2即ab≤a+b蓸2蔀2(和一定,积有最大)利用它的变形式可以求一定形式的函数的最大(小)问题。下边介绍几种求函数最的方法1添项,拆项,配凑法例1设x>1,求函数y=x+2x-1的最小。解∵x>1∴x-1>0∴y=x+2x-1=(x-1)+2x-1+1≥2(x-1)?2姨x-1+1=2姨2+1当且仅当x-1=2x-1即x=姨2+1时,ymin=2姨2+1注本题是添项法。例2设x∈R,求函数y=x2+5姨x2+2的值域。解∵x∈R∴x2≥0∴y=x2+5姨x2+2=(x2+2)+3姨x2+2=姨x2+2+3姨x2+2≥2x2+2?3姨姨x2+2=2姨3当且仅当姨x2+2=3姨x2+2即x=±1时,ymin=2姨3∴y∈2姨3,+∞)注本题为配凑法例3设x>-1,求函数y=x2+7x+10x+1的最小。解∵x>-1∴x+1>0∴y=x2+7x+10x+1=[(x+1)-1]2+7[(x+1)-1]+10x+1=(x+1)2+5(x+1)+4x+1=(x+1)+4x+1+5≥2(x+1)?4姨x+1+5=9当且仅当x+1=4x+1即x=1时,ymin=9注本题利用配凑法

  • 标签:
  • 简介:针对农村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研究表明,2002—2011年间我国农村高等教育滞后区域对领先区域存在追赶效应,东中西三区域内部农村高等教育不均衡程度在考察年度内均出现拐点,区域间的差距仍是全国不均衡的主要根源。八地区的分解则显示北部沿海地区内部差距较为显著。农民经济收入、城镇化水平、教育经费投入、农均耕地和农村固定资产投入等都是影响省域间农村高等教育差距的因素。其中,农民经济收入贡献率最大但呈弱化趋势,城镇化水平和农均耕地的贡献率逐渐上升,教育经费和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对省域间农村高等教育差异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因此可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教育经费投入和新农村建设等缩小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差距。

  • 标签: 农村高等教育 空间差异 sharpley值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