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错位”,观其名便有点神秘的感觉,要想在数列相关题中运用得灵活巧妙、得心应手,必须有一点积累,有一些对策,甚至几手妙技.亳州一中是皖北百年老校,学校每年的3月份都举办“数学文化月”,包括开展数学小论文大赛、制作数学文化墙、观看数学专题片以及举办数学文化专题讲座等活动.本期邀请亳州一中的史嘉老师以及几位论文小能手,就“错位”一法献计献策,也欢迎读者朋友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 标签: 错位相减法 数学小论文 数学文化 专题讲座 专题片 亳州
  • 简介:错位”,观其名便有点神秘的感觉,要想在数列相关题中运用得灵活巧妙、得心应手,必须有一点积累,有一些对策,甚至几手妙技.亳州一中是皖北百年老校,学校每年的3月份都举办“数学文化月”,包括开展数学小论文大赛、制作数学文化墙、观看数学专题片以及举办数学文化专题讲座等活动.本期邀请亳州一中的史嘉老师以及几位论文小能手,就“错位”一法献计献策,也欢迎读者朋友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 标签: 错位相减法 数学小论文 数学文化 专题讲座 专题片 亳州
  • 简介:说到数列求和,不得不提到“错位法”,在我看来,这是一位重量级“人物”,既神奇又深邃,在模考中他频频出招,但我们一却屡屡出错.如何在高考中既省时又准确地算出正确答案呢?我们一起研讨“错位法”那些事儿.

  • 标签: 错位相减法 数列求和 重量级 高考
  • 简介:错位法求解数列前n项和时,常会出现三种错误:一是没有数漓项数:二是没有认清起始项:三是没有将同次幂项对应相减

  • 标签: 错位相减法 误区 前N项和 数列
  • 简介:1.错位法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数列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我们把课本中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称为“错位法”,这是高中学习数列求和的一种典型方法.其过程顾名思义:首先是两边同乘以公比q,并错开书写;其次是两式相减;最后化简.推导过程如下:

  • 标签: 错位相减法 教学价值 前N项和公式 解读 等比数列 思想方法
  • 简介:错位思想是教材在介绍等比数列前”项和时给出的,而在实际做题中,错位法则是解决等差乘等比型数列前n项和的制胜法宝.这种方法巧妙,思维量很小,但运用时却容易出错,如漏项,错位,算错等.除了上面张宣同学分析的客观原因,我认为还有主观上的原因,比如因多次失分而造成的解题不自信;在视角上,看到繁多的字符、过长的式子就条件反射似的产生心理压力等.

  • 标签: 错位相减法 诀窍 等比数列 前N项和 心理压力 条件反射
  • 简介:我们学习数列求和时,常常会遇到一类通项是由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的数列,这时我们神奇的“错位法”就该登场了.但在实际使用时却错误频频,主要有以下几个错误点:

  • 标签: 错位相减法 数列求和 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学习
  • 简介:我们学习数列求和时,常常会遇到一类通项是由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的数列,这时我们神奇的“错位法”就该登场了.但在实际使用时却错误频频,主要有以下几个错误点:

  • 标签: 错位相减法 数列求和 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学习
  • 简介:解题时经常遇到几个形式相同的式子,从哪儿下手比较好?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它们做减法,下面举例说明。

  • 标签: 举例说明 式子 减法
  • 简介:做几次简单运算,可以发现一个小小规律。任意写一个三位数,例如135。把它的数字倒过来写,成为531。用其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得到531-135=396。换几个三位数,也做同样的计算,分别得到:876-678=198995-599=396963-369=594以上4个式子里得到的差,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差的中间一位数

  • 标签: 三位数颠倒 颠倒相减
  • 简介:错位摄影是摄影方式中最需要用到创意的。它实际上是利用了透视畸变,通过种种奇思妙想拍摄出奇妙迷人的照片。拍摄错位照片时,要注意让相机与其他的被摄主题在同一直线,要适当地控制景深,因为如果光圈开太大,背景模糊就看不出错位的幽默“笑”果了!

  • 标签: 摄影方式 奇思妙想 同一直线 “笑” 照片 拍摄
  • 简介:近日拜读了浙江颐伟民老师撰写的《用十字相减法解题》一文,颇受启发。运用此法解题,简便易懂,对于解答多元问题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本人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仍有以下几点不明。

  • 标签: 小学 数学题 解题方法 “十字相减法”
  • 简介:算法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新增内容之一,作为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必修内容,并提出“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的要求.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五册(以下简称课本)第11章“算法初步”中,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对“更相减损术”的解读与思考.

  • 标签: 减损 解读 湖南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 中国古代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涉江采芙蓉》是首短诗,不难理解。文章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了此类思乡诗产生的原因,并从内容和写法的角度,阐明了由于时空上的错位和写法上的错位而使本诗流传千古。

  • 标签: 思乡时空对写错位
  • 简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可采用分解质因数的办法。不过,有一些数的质因数一时难于看出,常给这种办法带来一些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采用辗转相减的方法,去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它的方法是:将要求最大公约数的这两个数及它们的差,辗转相减(谁大谁就作被减数),最后所得的差与减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一般就是最后所得差),便是原来那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209和133的最大公约数,其过程是:209-133=76,133-76=57,76-57=19;因为57和19的最大公约数就是这最后的差19,所以209和133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这个19。又如,求667和899的最大公约数:899-667=232,667-232=435,435-232=203(这两步可以一次完成为667-232×2=203),232-203=29;667和889的最大公约数为29。为什么可以这样去求最大公约数?我们可用前一

  • 标签: 分解质因数 一曰
  • 简介:为解决简谐振动三个特征量中较难确定的初位相,分别运用分析法、图线分析法、旋转矢量法、分析旋转矢量法等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一些方便、快捷的确定初位相的方法.

  • 标签: 简谐振动 初位相 初始条件 旋转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