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陈其,号幽兰,海南文昌人,(1948年出生)自幼爱好书画。中学时习唐楷柳体,汉隶礼器张迁。后广涉欧颜赵二十。八十年代中叶对晋碑小爨侵淫最深,常年临池不辍。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展。

  • 标签: 简介 艺术 1948年 八十年代 国内外 书画
  • 简介:河北省临漳县东营村长期以来重视档案管理,特别是保存的建国以来的200余册帐,准确、清晰地折射出当地“三农”发展史,由于对我国农村政策沿革极具研究价值,受到国务院有关部委的关注。目前,该村被农业部列为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政策研究观察点。

  • 标签: 农村政策 农村改革 临漳县 建国以来 “三农” 村长
  • 简介:印度总理莫迪日前宣布,政府将第一批有关内塔·钱德拉·鲍的33卷文件正式移交至国家档案馆,并于2016年1月23日内塔诞辰118周年纪念日公开解密该档案。这将有助于解开持续70年的内塔坠机死亡之谜。内塔是印度历史上伟大的民族主义领导人之一,1945年被称死于飞机失事,其有关文件一直被严密保护。

  • 标签: 印度政府 档案馆 民族主义 飞机失事 领导人
  • 简介:来我们档案馆查档案,以证明房屋继承人的身份来继承房子的事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但一个月也总有一两起。故事里李大叔的房却是几经波折,得来不易。李大叔今年56岁,家里兄弟姐妹六个,他排行老六。父母前几年就过世了,但给他们姐弟几个留了套老房子。姐弟几个当中,数李大叔家里条件最差。

  • 标签: 兄弟姐妹 档案馆 继承人 房子
  • 简介:在飞机发明之前,飞行只是人类的梦想,但如今人类不但普遍使用飞机,并朝太空继续开拓发展。

  • 标签: 博物馆 航空 斯密 飞机 人类
  • 简介:英国旅行家宓的行纪,不仅为西方世界展现了一个迥异于内地中国的内蒙印象,更完善了西方"中国形象"的丰富内涵。依据宓的行纪展开边疆地区内蒙印象的研究,将有利于解决西方"中国形象"中边疆中国的缺失。

  • 标签: 宓吉 内蒙城市印象 中国形象
  • 简介: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PolytechnicInstitute)地处美丽的山城——纽约州特洛伊市。伦勒理工学院成立于1824年,其创始人为斯蒂芬.范伦勒(StephenVonRelisselaer).第一任校长为塞缪尔.布莱切夫特(SamuelBlatchford)。该学院建校时名为伦勒学校.其宗旨为“教育学生并促进科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它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工科专业大学.一向以成功地将科学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而闻名于世.1833年更名为伦勒学院.1861年改名为伦勒理工学院并沿用至今。学院占地275英亩(1670亩)。可以俯瞰特洛伊市区和美丽的哈德逊河。

  • 标签: 理工学院 档案馆 美国 科学技术 工科专业 英语国家
  • 简介:近年,章子怡一直走红。前不久,章子怡又作为亚洲惟一的颁奖嘉宾出席第77届奥斯卡盛典,知名度跨越国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卧虎藏龙》、成龙的《尖峰时刻》、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香港众星群集的《2046》,以及日本、韩国等巨额投资影片都邀她担纲主演,她由邻家小妹一下子成了国际影星。但在成功的背后,章子怡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比如演武打几乎被毁容,周身的伤痛至今未愈等等。

  • 标签: 章子怡 《卧虎藏龙》 《十面埋伏》 《2046》 《英雄》 奥斯卡
  • 简介:<正>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力市场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相伴而来的就是档案管理的工作力度问题。我认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增加了许多下岗职工、失业待业人员、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劳动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劳动和社保部门创新社保档案管理机制已是势在必行,否则,将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人们的和谐、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

  • 标签: 档案管理 经济体制改革 养老保险 劳动力市场化 下岗职工 医疗保险
  • 简介: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是人文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图书馆事业是一种人文事业,对人文事业理应实施人本管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本身就是学校服务形象的代表,又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所以,更应该强调树立“以人为”的观念。

  • 标签: “以人为本”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学研究 人本管理 理论与实践 管理学研究
  • 简介:满铁奉天公所是日本在东北设置的一个殖民机构,主要从事调查东北物产,掠夺东北资源,监视东北最高行政长官的活动,是收集东北政治、经济、军事、情报的特务机构,是承担着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重要任务的特殊机构。

  • 标签: 满铁 奉天公所 殖民侵略 中日关系
  • 简介:另一位孙老师——孙耀先生,生前是太原师范学院的退休教授,也是孙凤翔先生多年故交,我虽几度有闻,但无缘面交。而在凤翔先生故去后,由于《日军残留》一书的机缘,却很快相识了他,并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忘年之交。2004年的时候,《日军残留》第二卷进行到了内文选定和翻译的阶段。在孙凤翔老师那里学到的日语知识,极大地帮助了我的选材工作,因为最起码,

  • 标签: 孙凤翔 孙耀 二战后侵华日军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