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9 个结果
  • 简介:比较分析历史和现状,指出我国图书馆联盟发展水平较低主要在于联盟内部沟通协调这个环节有问题,导致联盟基础不实。针对问题提出扎实基础的对策和方法。

  • 标签: 图书馆联盟 沟通协调 资源共享
  • 简介:文章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剖析,详细阐述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进欠发达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设施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 标签: 欠发达地区 县级公共图书馆 设施建设
  • 简介:文章介绍了俄罗斯儿童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概述,德国、日本、美国少儿图书馆的主要特点以及对我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的启示等。

  • 标签: 少儿图书馆 发展特点 启示
  • 简介:出版物国际交换是国与国之间科学文化合作的一种形式,是促进知识传播的途径,我国一贯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国家图书馆在与周边国家的文献交换工作中,特别重视与印度、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交换工作,这些国家是我们获取对方文献的主要来源。参考文献12。

  • 标签: 图书交换 藏书建设 周边国家
  • 简介:本文介绍Library2.0概念、服务理念及相关技术,调研国内外图书馆对Library2.0的实践情况,结合国家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提出国家图书馆实践Library2.0的几点思路。

  • 标签: LIBRARY2.0 国家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服务 实践
  • 简介:近日,一处名为'红楼公共藏书楼'的阅读空间出现在北京街头,集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等功能于一体,于世界读书日开启'入藏模式',很快受到爱书人关注。有趣的是,这个藏书楼的前身,是一座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影院。时空变迁,如今,当老影院变身藏书楼,你会尝试把书存进去吗?

  • 标签: 藏书楼 公共文化服务
  • 简介:635年,做了太上皇的唐高祖李渊得了一场病。当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李渊居住的太安宫不适合休养,唐太宗李世民决定为父亲修建一座宫殿,作为消暑和休养的地方。然而工程刚刚开始,李渊就离开了人世,工程也就停了下来。高宗即位,恢复了工程建设,于663年正式入住,后宫殿被改名为大明宫。从此,大明宫成为唐代政治统治的中心。904年,大明宫毁于战火,几年之后,唐代灭亡。2010年,大明宫遗址被辟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向公众开放。

  • 标签: 遗址公园 大明宫 国家 风雨 工程建设 政治统治
  • 简介:论中国信息产业的基础陈曙(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200234)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信息最早发动于东方最古老的文明国家。因而,当今中国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无疑将有助于推动全球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我国的学术界中,尽管不乏中国信息产业这方...

  • 标签: 中国信息产业 物质基础 情报科学 师范大学图书馆 哲学思考 社会基础
  • 简介:1938年随着西南联大在昆明的成立,国立北平图书馆也迁到了昆明,和西南联大共同组建了图书馆,袁同礼出任馆长,为了征集抗战史文献,国立北平图书馆又和西南联大共同组建了“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广泛征集抗战史料,为丰富今日国家图书馆抗战时期的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参考文献18。

  • 标签: 袁同礼 抗战史料 北平图书馆
  • 简介:针对我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科技信息保障现状,从管理体制、资源保障、服务保障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保障力度、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为高新区建立完善的科技信息保障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高新区 科技信息 信息保障
  • 简介:图书馆学研究日趋深入,近年来已经触及'研究方向'这个根本问题.'馆内科学'研究倾向受'馆'外发展排斥,固然有国际学术思想影响因素,但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对象内容等无不刻着现实烙印,纯粹属于中国图书馆的现象.交流学、知识学、文献信息学'研究方向'等自成体系的学说纷纷涌现,它们都是根据'馆'外的、以图书馆现象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理性抽象,皆是宏观范畴的研究.宏观资源的探讨、图书馆网络、战略复展研究,也都发生在宏观领域.这一切初步形成了'馆'外发展宏观研

  • 标签: 对象内容 交流学 资源共享 影响因素 微观机制 研究方法
  • 简介:信息产品的生产主要以脑力劳动为主,作为一种商品,在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等环节与物质商品有着更本质的区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界定信息商品价格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文章以政治经济学、信息学、价格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通过对影响信息商品价格的因素的分析。提出以效用价值论作为信息商品价格界定的理论基础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观点。参考文献6。

  • 标签: 信息商品 价格界定 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论 信息学 价格学
  • 简介:2009年9月15日,国家图书馆、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图书馆三方在西安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陕西分馆”。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办公室主任张彦、数字资源部主任王志庚、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调研员丁雪燕、陕西省图书馆馆长谢林、书记马民玉、副馆长徐大平等出席了签约仪式。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主导建设的一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工程。为实现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和服务的全民共享,创造良好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图书馆将重点转移到数字资源和服务的拓展与推广上,旨在将项目建成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图书馆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地方分馆”建设项目,其建设原则是双方自愿、联合共建、资源共享和公益服务,建设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逐步建成覆盖全国各省市的分馆网络,把分馆建成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推广窗口、数字化服务的前沿阵地、新型馆员的培训基地和基层用户的教育基地,逐步形成分布式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格局。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在签约仪式上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即将开通的国家数字图书馆陕西分馆,将以陕西省图书馆为阵地,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和各项公共文化服务...

  • 标签: 中国国家 仪式隆重 分馆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