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大学毕业做新闻报道已经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的一线采访当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民生新闻,有时候为了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要走街串巷,有时候为了倾听更真实的百姓声音要接听栏目热线电话,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自己一直努力地践行着走基层的新闻采访工作。

  • 标签: 幸福生活 以小见大 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报道 大学毕业 民生新闻
  • 简介:3月21日,国际高端家电品牌Casarte卡萨帝于"2012年中国家电博览会"上发布了首个高端家电创艺平台——CasarteArtStudio卡萨帝艺术工作室,它融聚艺术与生活的精髓,致力于创艺灵感、设计理念和精湛工艺的不断探索,为人们带来与众不同的格调生活体验。

  • 标签: 艺术工作 家电 生活体验 格调 品牌 美好生活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市场、社会等多重力量都以不同的方式和强度影响着中国传媒。传媒得益于这些力量的推动,在社会话语表达和公共空间的建构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传媒同时又受这些力量的掣肘,市场绩效的趋利本质、碎片化的新闻理念、强国家传统的持续影响,致使传媒只能是离散的而非合力的、有限的而非常规的公共空间建构者。

  • 标签: 公共空间 社会表达 传媒 角色
  • 简介:长三角区域是指南江浙沪三省市中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扬州、南通、镇江、湖州、宁波、绍兴、舟山、温州、嘉兴、常州等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经济区。20世纪90年代初,继珠三角崛起之后,以浦东开发为龙头、以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相伴随,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 标签: 长三角区域 报刊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 “温州模式” 共享 合作
  • 简介:网络“微空间”具有媒介地理学的意义,《新浪微博社区公约(试行)》为网络“微空间”治理提供了参照,尤其是表达机制、信用化管理机制、违规处理机制、自律机制的完善,是治理网络社区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微空间 治理机制 媒介地理 新浪微博
  • 简介: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结合社会分层理论,从话语主体和话语权力的角度,分析微博构建的话语空间。研究结果显示其主要特征是失衡与流动:一部分人依靠既有社会资源在微博上拥有稳定的、更强的影响力,其互动对象主要集中于与其职业相关的本阶层人士;一部分弱势群体则靠内容标签,成为暂时的传播核心,但却拥有联结阶层个体共同关注的可能性,这种联结起来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现实社会。

  • 标签: 微博客 话语权 社会分层
  • 简介:我国对"网络暴力(cyberbullying)"的研究集中在"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游戏",而对其在青少年群体当中的传播形态、传播模式以及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理解与研究。本研究借鉴西方的相关研究成果,编制了旨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特征与社会成因的问卷,通过e-mail、论坛链接的方式随机发放并回收了有效问卷136份。研究发现83.8%(114人)的受访者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还有14.7%的人(20人)承认是施暴者;研究还显示性别、年龄与网络暴力的参与程度具有密切关系,男性更容易成为网络暴力的实施者,而在受害者中,高二和大学低年级是遭受网络暴力的高峰期,到了大学高年级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还发现网络暴力对青少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伤害,甚至可致受害者逃学或者有轻生的念头。经过分析,我认为网络暴力在青少年群体中之所以普遍存在,首先与网络本身的匿名性有关,更与青少年个体所生活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 标签: 青少年网络暴力 网络社区 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