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五十年代报纸商品性的论争1956年,当时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王中教授提出了报纸是商品的见解,使新闻界大为震动。他指出:“报纸要根据读者需要来办,这是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离开读者的需要,只把报纸当作党的宣传武器,不把它当成读者要花五分钱购买的一种商品,报纸必然不会受读者欢迎的。”又说:“我认为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是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这些新闻学的基本原理,道理很明白,今天看来理由也很充足,所以那时许多学生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很拥护他的见解。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涉世颇深、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闻干部则持怀疑、反对态度。因为一提到”商品”,人们马上联想到做生意、追求利润。王中教授提出的报纸是商品的见解,原是从西方新闻学中引进的,以“商品”这一概念来表述报纸的属性,就当时的经济体制而言,使用得并不贴切。在五十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上只有产品分配没有商品交

  • 标签: 不完全商 使用价 文化商品 社会责任 宣传功能 商品性
  • 简介:新媒体催生了许多新的新闻样态,如为适应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而诞生的新的新闻样态式新闻.式新闻的成因有两个:一是过程新闻,二是对话新闻.它是一种适合新媒体语境下社交媒体话语表达的碎片性、新闻事件发展的过程性、社交媒体对话的简单高效性等特点的新闻叙事样态.

  • 标签: 串式新闻 组装 过程新闻 对话新闻 互联网精神
  • 简介:尽管已经出国采访过多次大型赛事,但是每次回来都有不同的经历、感受和心得。今年2月,我受工人日报的派遣,前往意大利采访2月10日至26日在都灵举行的第20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为是第一次到欧洲采访,也是第二次采访冬奥会,所见、所感与以往颇有不同。日前,在整理我在都灵期间写的一组手记《都灵日记》时,很多采访时的景象和感受又重新浮现眼前。

  • 标签: 冬奥会 采访 日记 奥林匹克运动会 杂感 故事
  • 简介:网络的诞生与普及,打破了原有的广播、报纸、电视三足鼎立、瓜分天下的格局,从传媒市场中又分走了一杯羹。但迄今为止,网络并没有达到在信息发布与传播中独占鳌头的目的,传统媒体的主流优势地位依然牢不可破。...

  • 标签: 网络新闻 新闻传播形式 不完善性 新闻版面 内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