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主义在华早期传播过程经历了晚清时期的最初译介、20世纪初到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初步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真正有意义'的传播等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在马克主义指导下,不断创办党报党刊,积极开展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宣传马克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开始了马克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实践过程。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宣传思想,是马克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萌芽成果。它反映出鲜明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体现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认清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作用和基本任务;大胆尝试了全党宣传和全党发行报刊模式,创建了工农通信员制度;并在新闻宣传活动中,创造了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宣传报道方法,展示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的优良素质和道德情操。它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宣传思想的首创成果,具有开拓创新的重大意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当代马克主义新闻观的源头活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传播 中国化 萌芽
  • 简介:当今时代,中国社会舆论及其格局相当复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这种形势,官方及传媒机构只有坚持马克主义新闻观,才能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并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在此前提下,官方及传媒机构还应努力探索新的传播方式,以适应新的社会舆论格局。

  • 标签: 舆论格局 舆论引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 简介:本文从伦理角度分析当下新闻报道中人文主义关怀缺失的现象,新闻报道不应该只是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而更多的是应该为受众传达一种人文主义思想。在信息社会,新闻事件发生后便会即刻通过各种不同媒介心态传递给受众,在对事件客观报道的基础上,新闻报道更应体现出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在一个新闻报道中如果只为用热点来博眼球,不考虑当事人的情绪以及对社会情绪的影响,那么新闻报道也就丧失了原本该有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伦理 人文关怀 道德 新闻媒体
  • 简介:马克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创立起系统的、完整的伦理,也没有创立起系统的、完整的新闻学,因而也就没有建立起一门马克主义的新闻伦理。但是,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科学理论时,发表过许多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其中也表述了自己的有关新闻职业道德的思想。因此,在马克主义的理论宝库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新闻伦理的内容。

  • 标签: 新闻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新闻道德 马克思和恩格斯 行为准则 资产阶级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怎样的特征?如何历史地、审慎地讨论这些特征产生的语境和发展脉络,以及主导研究范式所共享的研究假设和其中潜藏的偏差?从上述问题意识出发,基于对代表性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对学界围绕'中国新闻史该如何研究'的主导话语进行症候式的阅读,梳理了近40年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者寻找学术主体性的基本方向与主要思路,即恢复被遮蔽的'报刊自身的历史'。从认识论的角度,将既有研究成果中业已达成共识的历史叙述视为一套需要加以反思的话语体系,同时将未被学术共同体给予充分重视的一些批判性思考并置于聚光灯下,尝试揭示研究者们在重建学术主体性的探索过程中潜藏的认知盲区和理论误区,即中国新闻史研究中的'政治无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中的几个典型阐释框架——'跨文化交流论''西方文明论''告别革命论''告别民族国家论'——给予理论反思,旨在剖析知识结构中未经充分检视的'西方主义'心态对历史认知的遮蔽效果。从文化去殖民化的角度,着重探讨了研究者如何在重新认识'东方'同时也是重新认识'西方'的基础上,对知识结构和研究视野进行重校,即沿着'人的解放'和'全球正义'这一主题,在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与被压迫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的交相辉映中,找回新闻史研究的学术主体性。

  • 标签: 新闻史研究 政治无意识 文化去殖民化
  • 简介: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切事情我们都可以用哲学的观点去理解认识和看待,人们生活、存在于这大千世界中就一定包含着某种规律和法则,组成这些规律和法则的基本单位就是哲学的各个思想观点。而文艺作品就是对于我们现实社会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的依据就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某种问题而进行的探讨,通过艺术提炼加工的手法进行描述,这种反应既是对社会真实客观的写照,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哲学思想意义。艺术的本身就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电影《盲山》就是导演李杨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来的,其中包含众多文艺理论观点,本篇论文就对这些观点进行具体阐述,从中可以看到当代环境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的变化以及其背后的哲学意义。

  • 标签: 真实 母性 反抗 勇气 平等
  • 简介:新闻评论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力,其伦理问题异常重要.本文从制度层面、社会层面、素质层面和文本层面对新闻评论伦理进行了框架式探讨,认为新闻评论伦理体系在规范层次上应当以评论者内在的道德诉求为主,在社会层面上保持独立性,既不屈从于社会强势群体,也不欺凌社会弱势群体,做到持论公正;在个人层面上,要尊重事实、慎重发言,具备逻辑和民主修养;在文本层面上,做到署名规范,并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 标签: 新闻评论 伦理体系 规范层次 独立性
  • 简介:后工业时代的广告业显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广告宣传及由此衍生的"真实性",成为了现代广告伦理批评的两大焦点。文章对发达国家广告伦理研究的趋势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力图为我国广告伦理批评的开展提供借鉴。

  • 标签: 社会责任 真实性 广告伦理批评
  • 简介:2006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进入新一轮大牛市,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账户开户数一再攀升。截至2007年9月底,两家证券交易所账户总数超过1.2亿户。对于以“贴近市民、贴近生活”为定位的市民类报纸,“全民炒股”时代的到来,以及随着网络媒体财经报道崛起、专业财经媒体精耕细作,其证券新闻采编不仅面临巨大机遇,也面临着巨大冲击。因此对市民报证券新闻采编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 标签: 深圳证券交易所 新闻采编 市民报 专业主义 实用主义 市场进入
  • 简介:媒介传播与社会伦理价值取向紧密关联。“分配性努力”致力于如何分配别人生产出来的财富而非努力于生产,其伦理实质属于过度经济理性,与市场经济公正、自由、平等的伦理要求相冲突。改革开放前具有组织传播特征的媒介传播与社会运动相伴随,经济理性被压抑;改革开放后的媒介传播向大众传播回归,促进经济理性快速释放,但随之陷入“GDP主义”,宣传职能服务于政绩,营销职能服务于利润,放弃了“生产性努力”的价值导向;在此逻辑中,主流媒介对“分配性努力”事件的监督与警示功能缺失,而人际传播与媒介传播中的精英伦理形象背离,使“分配性努力”行为在人际传播中产生示范效应,至于精英们的媒介化生存技巧,则产生媒介工具化的示范效应。

  • 标签: 媒介传播 分配性努力 经济理性压抑 GDP主义 精英伦理形象 背离
  • 简介:分析总结违背出版伦理的类型、实例及原因,为高校和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归纳了违背出版伦理的类型,通过4个具体实例分析出产生违背出版伦理行为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加强出版伦理的宣传教育、制订可防范违背出版伦理行为的周密的出版流程、加强编辑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培训等相关措施来降低违背出版伦理的行为。

  • 标签: 出版伦理 学术不端 科技期刊 科研诚信
  • 简介:本文采用关键事件法,收集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关键事件的深度访谈资料,对后现代伦理背后所隐藏的动机及感知风险做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构后现代伦理与社会实践问题的联系桥梁,解读后现代伦理情境下网络传播主体道德失范的行为.在对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9种动机和7种感知风险.不同类别的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的动机和感知风险具有差异.

  • 标签: 后现代伦理行为 动机 感知风险 关键事件法
  • 简介:伴随海量复杂网络信息的冲击,世界范围内媒介伦理失格现象严重,衍生出极度分化与混沌的国际传播现象,对传统媒介伦理带来极大的冲击。本文从媒介现实切入分析,对当前在自媒体场域下的网络暴力与恐怖传播、网络民主与媒介管制等问题展开层入式探讨;梳理媒介伦理和法律意识在传播场域遭遇困境的原因,勾勒出对国际安全格局的牵动形态;提出要重视媒介伦理在国际安全新格局中所产生的悖境,以及这种悖境反作用于传播场域而带来的风险。

  • 标签: 媒介伦理 文明底线 国际安全 传播场域
  • 简介:伴随Web2.0技术和应用的逐渐成熟,自媒体作为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的代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承认。日益膨胀的自媒体权力带来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效应,自媒体的伦理标尺成为重要的话题。本文将从公共议题和私人议题两个层面确立起自媒体分别的态度立场,从而建立起对公锱铢必较和对私包容大度的伦理标尺,这是自媒体登上社会历史舞台必须具备的立场和气度。

  • 标签: Web 2.0 自媒体 媒介伦理
  • 简介:若干年前,潘菽教授来南京,我有幸会到这位心理学泰斗。我向潘老请教,他三句不离本行地说:“你们搞记者工作的,也要学点心理学吧。”心理学,解放前在高校读过,早已淡忘了。经潘老一提,重新唤起了我的兴趣。回家翻了翻《潘菽心理学文选》,上面说:“心理学是阐明人类的最本质的特点的科学。”“差不多没有一门学科不牵连到一些心理学的问题。”新闻学、采访学自然也在此列。

  • 标签: 潘菽 新闻学 记者工作 采访对象 著名美籍华人 朱伯舜
  • 简介:麦都(1796~1857),是英国伦敦教会传教士最早来华的传教士之一,他翻译《圣经》,编写字典,创办中文报纸,出版图书。他的出版活动从东南亚地区到中国,涉及宗教、新闻、文化,他采用本土化的编纂和传播方法,为中国引进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并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 标签: 麦都思 传教士 出版活动
  • 简介:本研究探讨当“公民记者”或“自媒体”所具有的朴素伦理标准进入新闻传播流程时,对传统新闻伦理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追溯了新近发生的若干热点事件产生、演化的传播链条,分析了“公民记者”、传统主流媒体、市场化媒体以及资本化网站在其中的角色及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传统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避和忽视、都市类媒体和网站片面市场化取向,都使新闻伦理面临解体的窘境,“公民记者”的加入事实上加剧了这种解体的趋向,并使之变得更加破碎和混乱。

  • 标签: 新闻伦理 热点事件 新闻从业者 公民记者 自媒体
  • 简介:大众文化研究者们认为,广告是大众文化的最喧哗者,广告及其媒介正在制造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有人把此称作消费主义中心论.理论批评大多直指广告的消解作用,即广告对伦理道德的、审美的乃至观念和信仰等诸多方面的破坏力或者说颠覆力,而其途径则是对各式情感的利用与破坏.

  • 标签: 广告 消费主义中心论 大众文化 文化传播
  • 简介: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各个媒体要想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采访心理学的地位也就日益突显出来。本文从探求采访心理学在记者、受访者和受众不同层面的现实意义出发,以找到它在采访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采访 记者 心理学
  • 简介:移动直播行业在过去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场规则,劣质低俗内容充斥其上,网络信息野蛮生长,资本逐利跑马圈地,使得网络主播被污名化。污名并不是一种不言自明的社会现象,而是像多数社会学研究概念一样具有历史性。基于戈夫曼开创性提出的污名概念,通过对网络主播进行长达三年的网络民族志研究,展示网络主播与直播内容是如何促使局外人对他们进行污名化的,从媒介研究领域扩展关于网络主播污名产生于何处、由谁产生以及出于什么目的的问题。通过粗鄙冷嘲热讽的弹幕行为和暧昧挑逗调情的打赏行为两种污名化新媒体使用依赖,揭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是如何影响羞耻感的消失。同时以'正能量版块'反污名宣传和移动直播行业的自律公约,显示污名如何作为一种权力形式和自我污名的伦理困境所具有的理论意义。

  • 标签: 网络主播 污名 伦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