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时下,随着传媒的发达,一稿多、多发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第32条前款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 标签: 一稿多投 行业规则 报纸 期刊 稿件 辛迪加组织
  • 简介:扬子晚报创刊19年,走晚报特色之路可谓一帆风顺,蒸蒸日上。虽然近10年面临着全新崛起的都市报的挑战,但通过一轮轮对报纸质量的改版创新,扬子晚报的内容从最初的信息超市,逐步跨向信息超市+“知识圣宴”;从最初的信息密集,逐步跨向信息密集+新闻解读;从最初的昨日新闻为主,逐步跨向昨日新闻不漏+上午新闻抢发。正因为扬子晚报一步步脚踏实地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创新,

  • 标签: 《扬子晚报》 新闻解读 都市报 报纸质量 改版 信息超市
  • 简介:<正>1979年7月9日18时57分,江苏溧阳县发生了一次六级中强度地震。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我们立即赶赴现场进行采访。这次地震报道,我们是和《新华日报》记者及镇江地区、溧阳县报道组的同志们联合进行的。在采访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有一条深刻的体会,就是新闻报道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在地震消息中,我们具体说明了震中地区居民住宅大部分倒塌,上兴公社约有百分之七十的房屋震倒,全县共有四十一人死亡,数百人受重伤。

  • 标签: 从实际出发 公社 地震 新华日报 采访工作 居民住宅
  • 简介:去年年底,我国首届韬奋奖评选揭晓,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主任记者陈中祥获得了提名奖的殊荣。怀着仰慕之情我采访了他。他,中等个儿,身体健硕,虽年已花甲,可脸仍泛红光,浑身充满了活力。50年代初陈中祥上高中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提笔为报纸写稿,从此便一发不能收,考入兰州大学后担任《兰大校刊》的记者、记者组长,从此,他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195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60年代和70年代平均每月发稿都在20篇以上,是电台同仁们公认的高产记者。

  • 标签: 主任记者 中祥 新疆人民 回队 两种生活 天山南北
  • 简介:常听到一些新闻同行说,好新闻可遇不可求。但笔者回顾《一个种粮大户的“系统工程”》一文的采写经过,总感到,这则获1993年度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的新闻,与其说是侥幸遇到的,不如说是笔者苦苦追求来的。久悬的难题触发起思想的火花前年,我作为市人大代表团随团记者参加省人代会,会议期间听了许多代表的发言。代表中有一个叫朱达洲的,是一个知名度颇高的种粮大户,大报小报多次报道过,诸如他勇于开发荒碱地啦,舍得投入啦,乐于帮助其他村民致富啦等等,我这次本不打算报道

  • 标签: 种粮大户 系统工程 新闻 人代会 代表团 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