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浙江省财政厅认真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在资金投入上做“加法”。2017—2019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8亿元,设立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资金,择优支持18个工业大县,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 标签: 传统产业改造 浙江省财政厅 积极的财政政策 资金投入 结构性改革 实体经济
  • 简介: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实施“三年小微企业成长计划”,组合拳破解小微企业“成长烦恼”。一是拓宽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依托工业地产开发模式,投资6.5亿元启动椒江区中小企业创业园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以6万平方米科技创业园为主导的各类小微园区11家,入驻企业497户。

  • 标签: 企业成长 组合拳 浙江省 烦恼 科技创业园 企业发展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与森林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浙江省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得到提升,生态环意大为改善.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研究.

  • 标签: 公益林 生态补偿 财政政策
  • 简介:近年来,国家、省级等层面多次强调盘活沉淀资金的重要意义,拱墅区财政局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狠下工夫,真抓实干,有效盘活部门沉淀资金,发挥资金使用绩效。本文结合拱墅区减少部门项目沉淀资金的做法和经验,深入剖析部门项目资金清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降低资金沉淀规模的相应举措。

  • 标签: 项目沉淀资金 盘活 项目管理 资金绩效
  • 简介:文章聚焦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根据农民就地转移、就近转移和异地转移等不同途径,对城镇和农村状态下农民的转移决策分别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年浙江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就地、就近和异地等转移途径及农民的幸福感变化进行两阶段实证对比,结果表明:通过亲友、同乡及政府组织等社会资本的帮助提高农民就地举家搬迁能力,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在东部迁移农民样本中,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较高的农民,偏向于选择就地、就近迁移等途径;与东部迁移样本相比,中西部迁移农民的幸福感提升更多取决于能否在就业城镇获得自由住房,市民化意愿更加强烈。据此,建议充分发挥各基层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亲友同乡的作用,加强有效就业信息提供和针对性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农民举家搬迁和市民化的能力,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 标签: 社会资本 就近转移 就地转移 异地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