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纵向关系的视角出发,通过建立产业间投资决策权衡模型,对零售业压榨制造业利润的问题进行了全新的研究。本文采用1995年~2005年中国18个轻工制造业与零售业盈利影响因素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零售业存在利用渠道势力对制造业利润进行纵向压榨的现象,且这种优势有被滥用从而使零售业自身陷入过度投资的陷阱;与国外先进制造业相比,中国制造业整体表现出技术水平不高、盈利手段局限于简单的规模扩张。

  • 标签: 零售业 制造业 渠道势力 纵向压榨 过度投资
  • 简介:本文运用均衡移动模型研究农业生产者与食品零售商之间的纵向价格传递关系。模型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即农产品(食品)营销企业在零售环节拥有寡占卖方力量、在农产品收购环节拥有寡占买方力量、营销企业所需要的农产品投入与其他营销投入之间存在一定替代关系并拥有规模报酬可变的技术。结果表明,市场力量和规模报酬对价格传递的影响十分复杂,一方面取决于农产品供给函数和食品需求函数的具体形式,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外生冲击作用下农产品收购环节与食品零售环节市场力量变化的相对幅度。

  • 标签: 价格传递 规模报酬 市场力量
  • 简介:相对于横向税收外部性强调同一层级政府间税收调整所造成的相互影响。纵向税收外部性强调不同层级政府间税收调整由于税基交迭所导致的交互作用。综合国外相关文献,对纵向税收外部性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着外部性实施主体政府的善恶假设、联邦或中央政府与州或地方政府间税收调整的交互影响、横向税收外部性和纵向税收外部性二者之间力量的大小和方向的对比以及纵向税收外部性的数量检验和矫正措施等展开。借鉴其研究结论和政策措施,该理论有助于中国正确制定税收政策和不断完善财政分级体制。

  • 标签: 税收竞争 横向外部性 纵向外部性
  • 简介:受近期国内外一些反垄断典型案例讨论的激发,纵向市场中的排他问题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促进纵向排他理论的进一步研究需对现有文献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梳理。纵向排他行为既能够带来效率促进,也能够损害竞争,学术界对纵向排他行为的研究存在较大争议。从纵向排他的研究框架、典型竞争损害观点以及效率辩护等方面厘清和辨明当前纵向排他研究的理论脉络,审视其研究动态及研究进展,建构思想框架总结归纳现有研究贡献,既可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也可拟合出未来研究的趋势方向,有助于促进纵向排他理论的深化以及我国相关反垄断实践。

  • 标签: 纵向市场 纵向排他 排他理论 反垄断
  • 简介:本文对包括横向税收外部性和纵向税收外部性在内的税收外部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围绕着同一层级和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税收关系,重点探讨了税收外部性研究的前提假设即政府是"善"的还是"恶"的;税收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即其是基于税基流动性抑或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还是基于并发性税收抑或行政权威而导致的;税收外部性所产生的影响,即其是"有害的"抑或是"有益的",还是战略替代的抑或是战略互补的;税收外部性的矫正等内容。通过对上述税收外部性相关理论内容和实证结果的系统梳理,初步建立起一个税收外部性理论的分析框架,总结了有关税收外部性研究中的一些分歧及其产生的原因,为下一步借鉴已有税收外部性研究成果来规范我国同一层级或不同层级政府间的税收关系做出理论上的铺垫。

  • 标签: 财政分权 横向税收外部性 纵向税收外部性
  • 简介:独占区域是纵向控制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组织理论和实证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给出理论综述的基本模型,从引入销售服务变量,设定零售商的价格猜想类型,改变零售商的竞争方式,考虑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需求弹性的变化等多个角度逐次放宽假设条件,归纳出效率改进或反竞争效应两大基本结论。并结合实证研究分别予以佐证。最后提出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纵向控制 独占区域 效率改进 反竞争
  • 简介:本文应用Spencer-Jones(1992)的模型,在理论上推导在开放条件下纵向关联的汽车市场,整车关税的变化对国内汽车产量的影响:在国内厂商规模小的情况下,整车关税的提高(降低)会提高(降低)国内厂商的产量,这个结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证实.本文指出在高关税情况下的产量膨胀并不可取,降低关税并配合适当措施,这对国内汽车产业具有正面意义,这一结论对类似的产品市场的贸易与保护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纵向关联市场 关税调整 汽车产业 产量效应
  • 简介:电信企业能否达到纵向市场圈定目的,与实施市场圈定的企业和被圈定企业在下游市场的成本差异有关。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电信企业基于价格行为的纵向市场圈定与接入规制问题。研究发现,当主导企业的下游附属企业具有成本优势时,则其通过实施价格策略性行为能够达到纵向市场圈定目的;当其处于成本劣势时,则不能通过价格行为实现纵向市场圈定。因此,规制机构在制定接入规制政策时,应根据下游市场两个企业的成本差异选择合理的接入规制方法。当新进入企业成本较低时,可采取有效成分接入定价法和由市场决定接入价格的两种接入规制方法;当两者成本相同时,可采取激励性接入规制方法;当新进入企业成本较高时,可对两者实行不对称接入规制。

  • 标签: 电信企业 纵向市场圈定 接入规制
  • 简介:基于零售商主导的纵向约束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外资零售商迅速扩张并日渐取得我国零售市场的主导权,关于开放国内商品分销市场可能通过产业关联效应产生经济安全风险的讨论,使这一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依据外部性理论,对零售商主导的纵向约束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分析各种纵向约束方式的福利效应以及相应的规制政策,以此对我国零售业实施相关的反垄断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 标签: 纵向约束 零售商 市场势力
  • 简介:现有经济学文献对价格歧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终消费品市场上,关注的焦点是拥有垄断势力的厂商对消费者实施的歧视性行为.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商品的销售是面向中间需求的,在这样的产业链纵向关联中,生产商可能会向购买投入品的下游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由此,价格歧视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产业链纵向控制策略.鉴于最终消费品市场与中间产品市场的本质区别,理论研究的结果也有很大不同.本文将对有关中间产品市场价格歧视的经典论题和最新研究成果加以介绍和评述,并提出对规制政策的几点启示.

  • 标签: 价格歧视 中间产品 纵向控制
  • 简介:从产业组织的纵向约束角度对制造商和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市场关系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提出了制造商如何提高纵向约束有效性的思路和途径.

  • 标签: 纵向约束 制造商 分销商
  • 简介:基础研究成果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学研究与生产密切结合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基础研究成果纵向延伸转化的特征、主要矛盾和关键因素的系统分析,认为基础研究成果纵向延伸转化的主要矛盾在应用研究到开发这个环节,是研究到开发、科研到生产的结构性矛盾,并提出研究成果的分类原则和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纵向转化的若干措施。

  • 标签: 基础研究 纵向延伸 应用研究 开发
  • 简介:煤电矛盾的根源是价格双轨制和地区生产不对称性,纵向兼并能有效解决现阶段煤电矛盾,但一体化是否有反竞争效应却值得商榷。本文通过纵向兼并交易的博弈模型,研究电力竞价上网背景下,存在上下游纵向兼并的煤电交易行为均衡路径及其效率,认为煤电纵向兼并的竞争效应与反竞争效应并存,但如果煤炭可现货交易,竞争效应大于反竞争效应。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煤电兼并 竞争效应 共谋效应 转换成本 竞价上网
  • 简介: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减排机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实施CO2排放权交易。电力行业作为CO2减排的主力军,面临巨大减排任务的同时,又具备显著的减排空间。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CO2排放权交易机制下电网公司与寡头发电商间的纵向合作减排问题,基于现货市场结清结构框图思想提出了一个多方竞争下博弈对策模型,求解出最优合作策略并设计了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最后,以一个包含4个发电商参与的电力市场为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 标签: 寡头电力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 纵向合作 合作减排
  • 简介: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本质上是集群内企业不断纵向分解的过程。其根本的动力来自于产业的本地化。本文分析了产业的本地化对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发展了一个几何模型,并用其锐明集群内企业的均衡纵向规模的决定和变化。

  • 标签: 生产成本 交易费用 需求外部性 竞争效应 关系网络效应
  • 简介:目前中国乘用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涉及了包括零部件制造、销售流通及售后市场维修环节等在内的几乎整个产业链。然而对普遍存在的上下游纵向一体化关系和由此可能引发的横向共谋行为,调查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纵向一体化关系背后是跨国公司对乘用车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的控制,这易于导致分享共同零配件供应商或者销售商的整车厂商的共谋。本文研究中国乘用车合资企业关键零部件的纵向一体化关系和企业之间的价格共谋行为。实证结果表明,同一外方母公司参股的企业,如果它们的关键零部件均由外方母公司纵向一体化供给,则它们之间存在价格共谋。这说明,现行的产业政策下,在合资企业中看似并不具有主导地位的外方,通过控制上游零配件厂商,同样影响了合资企业的定价行为和市场的竞争结构。

  • 标签: 中国乘用车市场 纵向一体化 横向共谋
  • 简介:市场-技术依赖结构下,后发企业如何平衡技术与市场间的冲突.当前研究并未给出充分的解释。通过对东汽的纵向案例研究,提出了平衡冲突的嵌套模型,揭示后发企业平衡技术与市场间冲突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市场-技术依赖下,后发企业能够将技术与市场间的根本冲突分解至技术与市场领域内。并采用不规则的动态模式(不对称模式与相对平衡模式)和不同的平衡策略分别在技术与市场领域内平衡冲突。同时,后发企业也能够跨越技术与市场领域对技术与市场领域内的冲突要素进行平衡。随着对技术与市场间冲突的平衡,后发企业可以实现冲突的转移。对技术与市场间冲突的平衡过程又能够反作用于外部资源依赖关系。

  • 标签: 市场-技术依赖 悖论视角 平衡冲突 嵌套模型
  • 简介:基于社会共治视角,研究了生产者食品安全行为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论分析表明,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是企业食品安全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纵向协作和企业禀赋因素也会导致企业食品安全行为产生差异。通过对194家食品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以上命题假说。实证结果表明:(1)行业自律越严格的企业,食品安全行为越规范。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国际或国家标准的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更加规范;(2)社会监管中的政府监管对食品安全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发现概率和处罚力度越大,企业食品安全行为越规范;(3)社会监管中公众监管并未对企业食品安全行为产生影响。现实中公众监管还远未发挥对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的规范作用;(4)纵向协作过程中,添加剂采购渠道变量反向、显著影响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食品销售渠道变量正向、显著影响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此外,管理者年龄、企业产品类型等都会显著影响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行为。

  • 标签: 安全行为 社会共治 食品安全 行为监管 纵向协作
  • 简介:通过选取2006-2013年中国食品、中粮控股、中粮生化和中粮屯河四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粮集团旗下4家上市子公司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同其所能实现的企业绩效之间大体上是反向关系。另外,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的经营绩效受企业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未来在实施纵向分拆(即进行专业化生产)或是纵向一体化策略上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纵向一体化 农产品加工业 企业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