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骨形态蛋白-2(BMP2)、骨形态蛋白-7(BMP7)水平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12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系统性回顾性分析法分析研究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分期阶段慢性肾脏病(CKD)将患者分为5组,分别为CKD 1组22例、CKD 2组21例、CKD 3组27例、CKD 4组31例、CKD 5组25例,另选取36例同期于西电集团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BMP2、BMP7、血磷、血钙、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iPTH),分析血清BMP2、BMP7与钙磷代谢的关系。结果①对照组与CKD 1~2期在血磷、血钙、Scr、iPTH、BMP2、BMP7水平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KD 4期以后血钙及血清BMP7水平明显降低(P<0.05);CKD 3期以后血清Scr、iPTH、BMP2水平明显开始升高、血清BMP7水平明显开始降低(P<0.05);CKD 4期以后血磷、Scr、iPTH、BMP2水平明显升高,血钙、BMP7水平明显降低;CKD 5期的变化情况同CKD 4期;②经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血清BMP2与血磷、Scr及iPTH呈正相关,与血钙呈负相关(P<0.05);BMP7与血钙呈正相关,与血磷、Scr及iPTH呈负相关(P<0.05);③经多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磷、血钙、Scr及iPTH均为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BMP2、BMP7水平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CKD 3期以后血清BMP2开始升高、BMP7开始降低,且血清BMP2与血钙呈明显负相关,BMP7与血磷、Scr及iPTH呈明显负相关;钙磷代谢情况可能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BMP2升高、BMP7降低的重要相关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 血磷 血钙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图像自动分割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对乳腺钼靶X线图像进行准确分类识别。方法以数字钼靶X线图像数据库(DDSM)中的BI-RADS4类的簇状分布多形性钙化钼靶图像为研究对象,自动切分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OI)。对小波变换、Gabor滤波和灰度共生矩阵法所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融合,并基于灵敏度分析对融合后的特征参数进行筛选。使用基于集成学习的方法,对多项式核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逻辑(logistic)回归分类器进行投票集成,构成用于乳腺钼靶X线图像自动分类的分类器。投票集成方法为软投票。结果提出的集成分类器可高效地识别与分类乳腺钼靶X线图像,其分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9.1%、99.6%和99.3%。结论所提出的乳腺钼靶X线图像处理与分类识别方法能为医生的临床判断提供辅助检测的依据,并为细分BI-RADS4类图像提供技术基础。

  • 标签: 乳腺钼靶X线图像 图像自动分割 多特征融合 灵敏度分析 分类识别
  • 简介:摘要清代《疡医大全》共载图像223幅,是现存民国以前图像分类最全的一部中医外科学巨著。图像分为中医哲学基础与运气理论图、藏象图、经穴图、诊法图、疾病图、针械图、符式图等7类,从基础到临床,涵盖了当今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男科、儿科、皮肤科、肛肠科、传染科、肿瘤科、急救科的部分内容。图像极其丰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学术价值。

  • 标签: 《疡医大全》 顾世澄 图像
  • 简介:摘要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模块中计算机视觉工具箱(ComputerVisionSystemtoolbox),对织物图像进行颜色空间转换、阈值分割、二值化、腐蚀、膨胀、滤波等仿真处理,使织物图像的纹理、疵点结构更加突出,进一步通过label仿真疵点织物图像中疵点个数。通过实验仿真实现了对织物图像的疵点检测,并记录出疵点数量。实验结果表明,simulink仿真对织物图像进行在线检测,以及评估织物的质量好坏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Simulink仿真 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疵点检测 可视化 模块化
  • 作者: 许莉莉 杨智 田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图像实验室,北京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在眼科的应用将极大减轻眼科临床医师的工作量。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最重要的算法。目前人工智能在眼科已有了成熟的应用。本文汇总近年文献,总结人工智能在眼科的应用,探讨眼科人工智能的不足并展望其未来,以期为在眼科临床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作用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65-469)

  • 标签: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诊断技术,眼科 诊断,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图像成为了人类社会的重要数据之一。伴随着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数据的作用也逐渐重视了起来。图像因其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同时也由于它的广泛使用性,因此图像的处理方法一直是一个十分热门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主要从抠图,降噪和修复这三个基本方面展开介绍图像处理的相关技术,介绍图像处理基本方法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 标签: 图像处理 抠图 图像降噪 图像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从增强CT合成平扫CT图像,临床主观和客观评估合成平扫CT图像(DL-SNCT)与金标准平扫CT图像的相似性,探讨其潜在临床价值。方法同时行常规平扫和增强CT扫描的患者34例,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将增强CT图像合成DL-SNCT图像,以平扫CT图像为金标准,主观评价DL-SNCT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解剖结构清晰度、伪影、噪声、图像结构完整性、图像变形,均采用4分制);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DL-SNCT与金标准平扫CT图像不同血供特点的解剖部位(主动脉、肾脏、肝实质、臀大肌)以及不同强化模式的肝脏病变(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肝囊肿)的CT值。结果主观评价上,DL-SNCT图像在伪影、噪声、图像结构完整性、图像变形方面评分都达到4分,与平扫CT图像评分相一致(P>0.05);在解剖结构清晰度方面评分略低于平扫CT图像[(3.59±0.70)分vs. 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P <0.05)。对于不同解剖部位而言,DL-SNCT图像主动脉、肾脏的CT值显著高于平扫CT图像(t=-12.89、-9.58,P <0.05),而肝实质、臀大肌CT值与平扫CT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强化模式肝脏病变而言,DL-SNCT图像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的CT值显著高于平扫CT图像(t=-10.84、-3.42、-3.98,P <0.05),而肝囊肿CT值与平扫CT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SNCT在图像质量上以及一些强化方式比较单一的解剖部位的CT值已接近金标准平扫CT,但对于强化程度变化大的解剖部位,以及有着不同强化模式的肝脏病变,DL-SNCT在临床应用前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 标签: 深度学习 增强CT 合成平扫CT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瓦里安OBI引导系统的千伏级锥形束CT (KV-CBCT)、千伏级平面成像(KV-planar)、兆伏级电子射野影像装置(MV-EPID)3种图像系统的综合性能,探索3种系统在鼻咽癌每日图像引导放疗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利用人体仿真头颈模体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分别进行KV-CBCT、KV-planar、MV-EPID扫描和配准,方差检验3种图像引导系统的摆位误差、配准时间、额外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等。结果KV-CBCT、KV-planar、MV-EPID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00±5.43)/(-0.02±5.49)/(0.02±5.58)、(0.04±5.49)/(0.02±5.56)/(0.02±5.54)、(0.02±5.22)/(0.11±5.34)/(-0.04±5.33) mm (P=0.999、1.000、0.989);平均耗时分别为(200±45)、(120±36)、(115±42) s;额外辐射剂量由低到高分别为KV-planar、KV-CBCT、MV-EPID;图像质量由低到高分为MV-EPID、KV-planar、KV-CBCT。结论3种图像引导系统均可满足鼻咽癌图像引导放疗的要求,综合3种总体性能建议在鼻咽癌每日图像引导中1次CBCT+4次KV-planar/周、EPID作为备用系统的图像引导策略。此方案充分利用CBCT的高图像质量、KV-planar的低辐射等优势,实现鼻咽癌体积变化的定期检测和高精度放疗实施。

  • 标签: 机载图像系统 摆位误差 仿真头颈模体/图像引导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病理切片数字化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是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的重要前提。当前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已成为人工智能病理研发的热点,但国内对宫颈液基细胞学数字病理图像的采集及质量评估,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为促进标准化的宫颈液基细胞学数字病理资源库和数据集的建立及相关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的研发,编写组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对宫颈液基细胞学全视野数字图像采集前的玻片评估、采集参数、数字图像的可信度评估及阅片报告等形成此共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可诱导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的正常来源及隐睾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比较两者体外定向分化的差异,为研究部分隐睾患儿成年后不育的原因提供具有人类遗传背景的体外研究模型。方法①建立可诱导表达BMP4的正常来源及隐睾特异性iPSCs,将正常来源iPSCs作为对照组,隐睾特异性iPSCs作为隐睾组;利用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进行诱导,筛选出BMP4表达量最高的细胞株;②将外源性添加BMP4的正常来源iPSCs作为外源性添加BMP4组(外源组),将Dox内源诱导BMP4表达的正常来源iPSCs作为Dox内源诱导BMP4表达组(内源组),此两组共同作为实验组;在细胞形态和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实验组两组间BMP4因子诱导效果的差异;③通过Dox诱导BMP4的表达、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d acid,ATRA)组成的三步法诱导分化方案,逐步诱导人的正常来源及隐睾特异性iPSCs向生精细胞方向分化,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株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的差异。结果①经Dox诱导后,在正常来源及隐睾特异性iPSCs两株细胞中均可检测到BMP4表达明显升高、同时多能性基因OCT4的表达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d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的3#细胞株与隐睾组的5#细胞株在Dox诱导后BMP4表达量最高;②与外源组相比,内源组的细胞株形态变化更为均一、同步,BMP4的基因表达量更高,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在向生精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对照组及隐睾组细胞的DAZL和PRDM1的表达量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隐睾组的VASA、SYCP3、ACROSIN和TEKT1的表达量于诱导d14和d21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染色结果显示:DAZL的阳性率在对照组和隐睾组细胞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隐睾组的VASA和SYCP3的阳性率于诱导d14和d21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CROSIN的阳性率于诱导d21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为部分隐睾患儿成年后不育的原因提供了具有人类遗传背景的体外研究模型,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隐睾 诱导多能干细胞 可诱导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59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术前超声特征。根据其超声表现分为四型:Ⅰ型,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Ⅱ型,壁上可见小乳头状中等回声突起;Ⅲ型,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及小乳头状中等回声突起;Ⅳ型,内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为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及裂隙状无回声。观察各型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结果159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22个为恶性,137个为良性。超声对Ⅰ、Ⅱ、Ⅲ、Ⅳ型囊实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61/63)、80%(45/56)、90%(9/10)、67%(20/30)。Ⅰ型、Ⅱ型、Ⅲ型均以囊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50%;Ⅳ型以实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50%,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最低。结论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为良性囊实性结节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内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为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及裂隙状无回声的囊实性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符合率最低,易误诊,仔细观察其实性部分特征可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囊实性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是一种可视化的影像引导放疗技术,具有提高肿瘤靶区剂量,降低正常器官受照剂量等诸多优点。锥形束CT(CBCT)是IGRT中最常用的医学图像之一,对CBCT进行快速、准确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分割对放疗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基于配准的分割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方法。本研究针对CBCT图像分割方法、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 锥形束CT 图像分割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59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术前超声特征。根据其超声表现分为四型:Ⅰ型,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Ⅱ型,壁上可见小乳头状中等回声突起;Ⅲ型,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及小乳头状中等回声突起;Ⅳ型,内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为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及裂隙状无回声。观察各型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结果159个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22个为恶性,137个为良性。超声对Ⅰ、Ⅱ、Ⅲ、Ⅳ型囊实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61/63)、80%(45/56)、90%(9/10)、67%(20/30)。Ⅰ型、Ⅱ型、Ⅲ型均以囊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50%;Ⅳ型以实性成分为主,囊性成分<50%,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最低。结论内部为带状分隔或絮状回声为良性囊实性结节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内部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为不规则小片状无回声及裂隙状无回声的囊实性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符合率最低,易误诊,仔细观察其实性部分特征可提高超声诊断正确率。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囊实性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性图像引导放疗(IGRT)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探讨其合理应用模式。方法选取2012—2016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行螺旋断层放疗(HT)的2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兆伏级CT(MVCT)图像在HT自适应模块上进行重建及模拟,分别得到有/无图像引导下的受照剂量参数;将各单次剂量分布和对应的融合CT图像传输至形变软件中进行剂量叠加得到总剂量参数。结果无图像引导的模拟计划(Plan 2)的CTV、GTV和子宫体各方向位移均大于图像引导下的计划(Plan 1),以腹背方向和宫体位置变化最大;CTV、宫体V45Gy、V50Gy、D98%、Dmean和GTV的V50Gy均低于Plan 1(P<0.05);Plan 1左右位移与CTV和宫体D2%、D98%呈负相关(P<0.05),头脚位移与GTV的V45Gy、V50Gy呈负相关(P<0.05),腹背位移与宫体D98%呈负相关(P<0.05);Plan 2左右位移与CTV的D2%和宫体V50Gy呈负相关(P<0.05),头脚位移与CTV的D98%和宫体D98%、Dmean、V45Gy、V50Gy呈负相关(P<0.05),腹背位移与CTV的D98%和宫体D98%、Dmean、V45Gy、V50Gy及GTV的Dmean、V45Gy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调强放疗中宫体位移较大且CTV低量区主要位于宫体,IGRT可明显降低位置偏差带来的剂量学差异。

  • 标签: 宫颈肿瘤/图像引导放射疗法 宫颈肿瘤/螺旋断层疗法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髓样癌高频超声图像特征,并比较最大径>1.0 cm及≤1.0 cm的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超声检查及手术切除的36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图像及病理结果。总结甲状腺髓样癌病灶的超声特征,并依病灶最大径分为>1.0 cm及≤1.0 cm两组,比较两组间超声图像表现的差异。结果甲状腺髓样癌病灶共42个,最大径为(2.6±1.5)cm(0.4~5.4 cm)。甲状腺髓样癌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中上极(32个,76.2%),所有病灶均为低回声,以实性为主(39个,92.8%),多数伴有钙化(25个,59.5%)。与≤1.0 cm的病灶相比,>1.0 cm的甲状腺髓样癌病灶血流信号多丰富(65.5% vs 7.7%,P=0.001),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更高(79.3% vs 15.4%,P<0.001),病灶超声诊断准确性更高(93.1% vs 61.5%,P=0.037)。结论甲状腺髓样癌病灶主要分布于甲状腺中上极,实性低回声为主,多数伴有钙化。不同大小甲状腺髓样癌超声特征不同,准确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甲状腺 髓样癌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磁性特征是纸币的重要防伪特征之一,但传统的鉴别技术仅对纸币在特定部位的磁性特征进行鉴别,没有达到全幅面鉴别的水平。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高性能的纸币全幅面磁性特征鉴别方法。首先,利用高性能的磁性传感器获取纸币全幅面的磁性特征,形成纸币的磁图像;然后,利用改进的局部二值模式算法提取纸币磁图像全幅面的鉴别性特征;最后,将测试纸币和标准真币的磁性特征进行对比来鉴别纸币的真伪。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现了纸币全幅面的磁性特征鉴别,具有很强的鉴别能力。

  • 标签: 纸币鉴别 磁图像 改进的局部二值模式 特征提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脊液骨成型蛋白(BMP)、降钙素原(PCT)、Toll样受体4(TLR4)联合检测预测高血压脑出血(HICH)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安阳地区医院行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41例HICH患者作为感染组,另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行开颅手术治疗不存在术后颅内感染的41例HICH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HICH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脑脊液PCT、TLR4、BMP水平,分析三项指标对HICH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引流管时间≥3 d、脑脊液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是HICH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94、1.960、2.134,P均<0.05)。感染组BMP、PCT、TLR4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三项指标联合预测术后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30,高于单项BMP、PCT、TLR4的0.792、0.860、0.798。结论脑脊液BMP、PCT、TLR4水平对HICH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标签: 脑脊液 骨成型蛋白 降钙素原 Toll样受体4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与肾病综合征(NS)患者他克莫司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N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他克莫司治疗,连续治疗24周,结束时参照相关标准评估治疗效果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治疗前行血清BMP-7检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肾功能指标及血清BMP-7水平,分析血清BMP-7水平与NS患者他克莫司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150例NS患者他司莫克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1.33%(137/150),无效率为8.67%(13/150)。无效组血清BMP-7水平[(19.82±6.11)μg/L]低于有效组[(35.79±11.23)μg/L],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MP-7低表达与NS患者他克莫司治疗效果有关(OR=0.856,P<0.05)。结论血清BMP-7低表达与NS患者他克莫司治疗效果有关。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他克莫司 骨形态发生蛋白-7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