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组织细胞之间存在广泛的缝隙连接蛋白和泛连接蛋白。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细胞构成的神经血管单元通过缝隙连接蛋白和泛连接蛋白构成的细胞膜通道整合和处理信息,从而维持神经系统的动态平衡。脑缺血后,细胞膜通道通过参与兴奋毒性、炎症反应、血脑屏障损伤等病理机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维持缝隙连接蛋白和泛连接蛋白的正常功能对于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性脑损伤至关重要。

  • 标签: 脑缺血 连接蛋白类 缝隙接合部 谷氨酸 炎症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腹痛及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26例IBS-D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的回盲部组织标本,记录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持续时间、腹痛评分及每周排便的次数。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采用结直肠扩张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构建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采用腹部收缩反射(AWR)评估大鼠敏感性,记录造模成功后1 h内大鼠排便颗粒数。分别采用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E-cadherin、β-catenin及Claudin-2的表达和分布,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隙改变。结果IBS-D患者肠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5和P=0.005),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免疫荧光观察和透射电镜可见IBS-D患者细胞间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结构破坏;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的腹痛评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3,P=0.017和r=-0.407,P=0.039),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腹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458,P=0.019)。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4和P=0.003),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呈负相关(r=-0.639,P=0.047和r=-0.888,P=0.001)。结论IBS-D患者和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回盲部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的微观结构和蛋白表达发生改变,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其与IBS-D患者腹痛评分相关,和大鼠内脏高敏感相关,β-catenin更与IBS-D患者腹痛持续时间相关。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改变可能在IBS内脏高敏感及肠黏膜屏障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紧密连接部 黏附连接
  • 简介:摘要30余年来,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技术已成为轻中度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NIV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与人机连接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口鼻面罩、鼻罩、口罩、全脸面罩或头罩。20%~30% 的NIV失败是由于鼻罩或面罩的并发症和不舒适引起的人机不同步,使患者住院病死率上升3倍以上。NIV的不同连接方式在性能、舒适度和耐受性方面各有特点,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也有一定差异,本文主要讨论NIV连接方式的研究现状和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聋哑儿童执行功能缺陷与脑功能连接间的关系及特征。方法从特殊教育学校招募28名聋哑儿童和27名人口学指标匹配的正常听力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分别选用磁共振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评估聋哑儿童与听力正常儿童在脑灰质体积之间的差异,采用功能磁共振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的方法分析聋哑儿童与正常听力儿童脑执行功能网络内连接的差异,用执行功能测试工具评价聋哑儿童各执行子功能与听力正常儿童的差异。结果聋哑儿童的脑灰质体积在左侧角回(MNI坐标:-48,-72,45;700 voxels)、右侧顶上回(MNI坐标:20,-62,57;594 voxels)和左侧枕中回(MNI坐标:-32,-87,42;782 voxels)较听力正常儿童减小。聋哑儿童在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额下回(MNI坐标:-24,21,3;54 voxels)功能连接较听力正常儿童减弱。在行为学测试结果中,聋哑儿童在转换功能上较正常儿童存在缺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39,P=0.02)。结论聋哑儿童执行功能存在一定缺陷,其神经机制可能与执行功能相关脑区出现功能连接减弱及脑灰质体积减小有关。

  • 标签: 聋哑 执行功能 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A基因(fnBA)敲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的影响,并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方法将野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NCTC8325与HMEC-1按100︰1比例共培养,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时HMEC-1紧密连接成份ZO-1和Claudin-5 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共培养不同时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的表达。构建fnBA基因敲除突变菌株NCTC8325ΔfnbA,以野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NCTC8325为阳性对照,观察突变株NCTC8325ΔfnbA与HMEC-1共培养120 min后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的变化。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NCTC8325与HMEC-1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 mRNA的表达在30 min、120 min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3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ZO-1:t = 4.104、P = 0.015,Claudin-5 mRNA:t = 2.802、P = 0.049;12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ZO-1:t = 3.478、P = 0.025,Claudin-5 mRNA:t = 1.802、P = 0.261],但60 min时ZO-1、Claudin-5 mRNA的表达有一过性升高。与金黄色葡萄球菌NCTC8325共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在30 min时ZO-1和Claudin-5两种紧密连接蛋白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下降(t = 33.6、59.03,P均< 0.001),120 min时ZO-1和Claudin-5两种紧密连接蛋白较对照组表达亦显著下降(t = 31.8、60.75,P均< 0.001);Western blot与免疫组组织化学结果一致。与突变菌株NCTC8325ΔfnbA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在30 min和60 min时ZO-1、Claudin-5蛋白的表达与NCTC832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在120 min时ZO-1和Claudin-5蛋白的表达较NCTC8325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O-1:t = 14.89、P < 0.001,Claudin-5:t = 7.008、P = 0.002)。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通过下调紧密连接蛋白破坏HMEC-1紧密连接屏障,且其表面蛋白FnBPA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基因敲除 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A基因 紧密连接 闭锁小带蛋白1 紧密连接整合膜蛋白5
  • 简介:摘要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因尿液流出受限导致集合系统扩张。手术干预对于UPJO的治疗非常关键,但临床上对UPJO的诊断和治疗变得越来越保守。关于如何精确定义梗阻并确定UPJO最佳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本综述通过回顾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概述UPJO的临床评估及讨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面的争议。

  • 标签: 胎儿 肾积水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 梗阻 临床评估 处理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肿瘤发生在食管-胃连接部,位于黏膜下层。组织学形态表现为含双层上皮细胞的导管,呈腺丛状、囊状分布。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成多层,形成乳头状、微腺体状结构。瘤细胞温和/或轻度异型,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内淋巴组织丰富,见淋巴滤泡形成。病理医师可能认识不足,容易漏诊、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缝隙连接可构成细胞间通讯网络,对细胞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稳定、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过程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缝隙连接与肺发育及肺部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密切相关,如急性肺损伤、哮喘、囊性纤维化、特发性肺纤维化及肺高压等。因此,调控缝隙连接来阻断相应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希望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 标签: 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蛋白 呼吸系统 疾病 肺发育
  • 简介:摘要双侧大脑半球的网络通过半球间结构和功能连接进行协调整合。卒中后,半球间结构和功能连接会发生广泛的改变。这些改变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缺损及其随后的恢复密切相关。评估半球间结构和功能连接的改变可能有助于监测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调节半球间功能连接以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兴康复方法。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分别是目前评估结构与功能连接常用的方法。本综述简要介绍了每种方法的使用背景,并回顾了目前使用DTI和rs-fMRI评估脑卒中后半球间结构及功能连接改变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卒中 结构连接 功能连接 扩散张量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连接(PAPVC)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特征,分析TTE漏诊原因,以提高儿童PAPVC的超声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经手术证实为PAPVC、年龄12岁以下252例患儿的TTE结果,分析PAPVC及合并的房间隔缺损(ASD)类型、TTE确诊及漏诊病例。结果共252例PAPVC患儿,右侧PAPVC 238例(94.4%),左侧PAPVC 8例(3.2%),左、右侧混合型PAPVC 6例(2.4%)。肺静脉异位连接到右心房177例(70.2%),异位连接到上腔静脉右心房交界处37例(14.7%),异位连接到上腔静脉远端27例(10.7%),异位连接到下腔静脉6例(2.4%),经冠状静脉窦回流入右心房5例(2.0%)。190例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SVD),53例并继发孔型ASD。TTE确诊221例,漏诊31例,右上肺静脉连接到上腔静脉远端漏诊率为44.4%(8/18例),1条或2条右肺静脉连接至右心房或上腔静脉右心房交界处漏诊率为10.2%(22/215例),左侧PAPVC漏诊率为12.5%(1/8例)。右上肺静脉连接到右心房或上腔静脉右心房交界处54例,88.9%(48/54例)并上腔型SVD,右下肺静脉或2条右肺静脉连接到右心房161例,78.2%(126/161例)并下腔型SVD,这2组PAPVC患儿合并的ASD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VD常伴1条或2条右肺静脉异位连接到右心房或上腔静脉右心房交界处。右上肺静脉连接到上腔静脉远端病例最易漏诊,胸骨上窝探查应注意有无异常血流注入上腔静脉。TTE检查时仔细探查所有肺静脉入口,绝大多数PAPVC可通过TTE确诊。

  • 标签: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连接 经胸超声心动图 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连接组学是将脑内神经细胞结构模式抽象成一个高度复杂的脑网络,而癫痫正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网络疾病之一,其中,即使局灶性癫痫也已被证实存在广泛的脑网络改变。目前随着脑连接组学研究在癫痫领域的不断推进深入,局灶性癫痫的脑网络特征也正逐渐被人们所认知。笔者现围绕近年来局灶性癫痫的脑连接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成果进行综述,以总结出局灶性癫痫的脑网络特征。

  • 标签: 局灶性癫痫 脑连接组学 脑网络特征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复发十分重要。针刺疗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检索近10年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fMRI研究及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fMRI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分析文献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功能连接机制。共纳入11项基于感兴趣区域的fMRI技术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主要是激活患者的初级运动皮层、后扣带回、楔前叶等脑区的功能连接。表明初级运动皮层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是针刺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

  • 标签: 针刺疗法 卒中 功能性磁共振
  • 简介:摘要泛连接蛋白(pannexins,Panxs)是一类在脊椎动物中存在,编码缝隙连接蛋白的基因家族,与非脊椎动物连接蛋白Innexin具有25%~33%的序列同源性。Panxs分为三个亚型:Panx1、Panx2和Panx3。Panxs在细胞膜上形成半通道,与ATP释放、Ca2+稳态、神经递质释放、细胞凋亡、免疫反应等密切相关。近年来,Panxs在听觉功能方面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将对耳蜗内Panxs的表达及功能做一综述。

  • 标签: 泛连接蛋白 耳蜗 听觉 腺苷三磷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达临床治愈后突显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选取22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和17例临床治愈抑郁症患者(临床治愈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抑郁症患者在临床治愈基线期以及治愈6个月时分别进行扫描,对rs-fMRI数据进行常规预处理,利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提取突显网络,采用t检验比较基线期、治愈6个月临床治愈组与对照组的突显网络功能连接差异,并对结果进行AlphaSim校正。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基线期临床治愈组背外侧前额叶(t=2.84)功能连接值增高(P<0.01,AlphaSim校正);与基线期相比,治愈6个月的抑郁症患者内侧前额叶(t=4.08)功能连接值增高,而楔前叶(t=-3.06)和背外侧前额叶(t=-2.98)功能连接值减低(P<0.01,AlphaSim校正)。结论抑郁症患者达临床治愈后突显网络功能连接水平在6个月中并不稳定,基线期临床治愈抑郁症患者突显网络仍存在功能连接异常的脑区,而临床治愈6个月未见突显网络功能连接异常脑区。

  • 标签: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突显网络 临床治愈 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花蒿花粉对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紧密连接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NEpC,采用不同质量浓度黄花蒿花粉(0、20、40、80、100、160、200 μg/ml)分别干预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p38丝裂原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HNEpC前后,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观察细胞紧密连接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黄花蒿花粉干预6 h后,HNEpC增殖活性均增高(P值均<0.05);干预12 h后,20、40、80、100、160 μg/ml组的HNEpC增殖活性未见明显改变(P值均>0.05),200 μg/ml组降低(P<0.05);干预24 h后,20、40 μg/ml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未见明显改变(P值均>0.05),80、100、160、200 μg/ml组降低(P值均<0.05)。免疫荧光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表达多,围绕细胞膜形成环状结构;而在高浓度黄花蒿花粉干预下,其表达水平下降,出现断裂、模糊,分布不均匀。Western Blot和qPCR实验结果表明,干预24 h后,黄花蒿花粉(40、80、100、160、200 μg/ml)干预组HNEpC Claudin-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mRNA表达量分别为0.567±0.214、0.443±0.109、0.462±0.160、0.497±0.134、0.388±0.076比1.001±0.067,P值均<0.05),而Occludin蛋白及其mRNA仅在200 μg/ml黄花蒿花粉处理组降低(mRNA表达量为0.631±0.109比1.016±0.026,P<0.05),其他处理组均增高(mRNA表达量分别为1.258±0.134、1.827±0.1034、2.429±0.077、1.707±0.085、1.477±0.066比1.016±0.026,P值均<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100、160、200 μg/ml黄花蒿花粉干预24 h后,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表达增加。SB203580能够抑制黄花蒿花粉引起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mRNA表达量为1.255±0.179比0.631±0.109,P<0.05),而对Claudin-1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黄花蒿花粉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破坏HNEpC的紧密连接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连接蛋白类 闭锁蛋白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接斑珠蛋白(JUP)体外对放疗抵抗子宫颈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对子宫颈癌细胞株SiHa、HeLa、Me-180采用单次剂量1 Gy、每周3次的60Co放射线照射,诱导细胞耐放疗性,得到获得性放疗抵抗细胞株SiHaIR、HeLaIR、Me-180IR,以相应野生型细胞株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6组细胞中JU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SiHa组和SiHaIR组、HeLa组和HeLaIR组、Me-180组和Me-180IR组JU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4±0.06和0.48±0.02(t=12.327,P<0.01)、1.77±0.06和0.28±0.03(t=14.698,P<0.01)、2.28±0.06和0.78±0.01(t=7.367,P<0.01),JU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6±0.03和0.55±0.02(t=9.245,P<0.01)、2.13±0.02和0.23±0.01(t=15.643,P<0.01)、1.96±0.05和0.73±0.02(t=5.826,P<0.01)。划痕后培养12、24、48 h时,3组放疗抵抗细胞迁移率均较相应野生型细胞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JUP在放疗抵抗子宫颈癌细胞株的表达量低于野生型细胞株,且放疗抵抗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

  • 标签: 宫颈肿瘤 连接斑珠蛋白 辐射耐受性
  • 简介:摘要全身麻醉本质探讨一直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利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CG)解析麻醉药物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机制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就不同麻醉药物对ECG分段频谱特征的影响,及其在麻醉药物脑网络作用机制和脑功能连接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深入探讨麻醉药物的作用原理。

  • 标签: 脑电图 脑皮质 脑电频谱 功能连接 脑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和视力正常大学生右侧尾状核全脑功能连接的差异。方法对25例高度近视(HM组)和27例视力正常被试(normal controls,N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别在常规(0.010~0.080 Hz)、慢5(0.010~0.027 Hz)、慢4(0.027~0.073 Hz)频段对比高度近视及正常对照组右侧尾状核及前部亚区、后部亚区全脑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结果(1)与NC组相比,HM组右侧尾状核与左侧枕中回(MNI:x=-48,y=-84,z=9)、左侧梭状回(MNI:x=-30,y=-63,z=-12)、右侧额中回(MNI:x=39,y=12,z=39)的功能连接增强(P<0.05,Alphasim校正)。(2)HM组右侧尾状核的全脑功能连接变化主要在前部亚区。(3)HM组右侧尾状核及前部亚区与左侧枕中回的功能连接增强主要体现在慢4频段(P<0.05,Alphasim校正)。结论高度近视人群右侧尾状核通过增强与视觉及视觉注意脑区的功能连接对视觉感知和视觉注意力起到代偿作用。

  • 标签: 高度近视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右侧尾状核 视觉感知 视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