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玻璃纤维生产、应用企业工人职业卫生知识的掌握及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探讨职业健康教育对预防玻璃纤维粉尘暴露人员皮肤损伤的可行性。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南京地区某陶瓷企业257名在职职工为研究对象。按照所罗门设计,干预组分为RG1(O1XO2)、RG3(XO5)两组,施加职业健康教育,对照组分为RG2(O3-O4)、RG4(-O6)两组,无干预措施,用问卷调查结果及职业卫生知识得分评价健康教育对玻璃纤维暴露人员职业防护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比干预前的职业卫生知识平均得分提高了27.34分,干预指数为1.42,比对照组提高了23.62~27.73分,比对照组得分提高了33.62~35.52分;干预组玻璃纤维暴露人员使用防护霜、坚持戴手套、穿工作服、班后洗手洗澡等防护措施的正向态度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28%、13.51%、11.68%、11.48%,干预指数分别为1.18、1.17、1.14、1.15;干预组戴手套和班后洗手洗澡的职业防护措施落实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9.25%、7.27%,干预指数分别为1.43、1.08;干预组皮肤损伤率比对照组降低了11.43%,干预指数为1.67。结论玻璃纤维暴露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可提高干预对象职业卫生知识的得分、职业防护正向态度率及职业防护措施落实率,降低干预对象的皮肤损伤率。

  • 标签: 职业病 早期干预(教育) 玻璃纤维 皮肤损伤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1例78岁女性患者因淋巴瘤复发给予奥替尼100 mg口服、1次/d,用药第2天患者粪潜血呈弱阳性,3 d后纤维蛋白原0.61 g/L,经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冰冻血浆静脉滴注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略有恢复,患者未按医嘱规律服用奥替尼,纤维蛋白原恢复至1.71 g/L。再次给予规律奥替尼治疗,纤维蛋白原降至0.74 g/L,并出现双下肢内侧皮肤多处不规则瘀斑及出血点。停用奥替尼,给予2次冷沉淀凝血因子10 U静脉滴注后,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2.17 g/L。再次给予奥替尼治疗后,纤维蛋白原降至0.94 g/L,再次间断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3次,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3.82 g/L。考虑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为奥替尼所致。

  • 标签: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奥布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瑞昔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艾瑞昔治疗,观察组采用艾瑞昔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时膝关节功能、疼痛及僵硬程度[美国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P<0.05。治疗前,两组WOMAC骨关节炎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周,观察组WOMAC骨关节炎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艾瑞昔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相比于单用艾瑞昔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疼痛及僵硬程度。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艾瑞昔布 玻璃酸钠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患儿女,7岁5个月,头皮、双耳、双手、骶尾部多发皮肤缺损,伴四肢多关节曲屈挛缩7年余。皮肤科检查:头皮、双耳廓、双手及骶尾部皮肤缺损,牙龈肿大,四肢关节曲屈畸形并挛缩。外周血基因检测:患儿ANTXR2基因存在c.1073delC(A359Lfs*51)和c.1073dupC(A359Cfs*13)复合杂合突变,患儿母亲、父亲该基因分别为c.1073delC、c.1073dupC杂合突变。诊断:透明纤维瘤病综合征。拒绝手术治疗,予消炎、止痛等药物对症治疗。半年后患儿偶有轻度腹泻,其他症状无明显进展。

  • 标签: 透明变性,系统性 基因检测 突变 ANTXR2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妥霉素注射液治疗囊性纤维化(CF)患儿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并使用妥霉素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Pa感染的3例CF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每日气道廓清后,使用妥霉素注射液160 mg/次,雾化吸入,2次/d,疗程1个月后复查痰培养,如Pa未转阴,加环丙沙星30 mg/(kg·d),分2次口服,治疗1个月。结果3例CF患儿中,男2例,女1例。开始治疗最小年龄1岁,气道廓清结合雾化妥霉素注射液治疗后,呼吸道症状和胸部CT均有好转。2例治疗1个月后Pa未转阴,加口服环丙沙星治疗1个月。3例治疗3个月~1.5年复查痰培养,Pa均转为阴性。3例治疗后多次随访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无听力异常表现;1例治疗后复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结论在我国药物可及性的现状下,使用妥霉素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CF患者的Pa感染可能是一种合理的替代,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铜绿假单胞菌 妥布霉素注射液 雾化吸入 儿童
  • 简介:摘要肺纤维化是多种间质性肺疾病的终末期表现,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其中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肺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预后较差。尼达尼和吡非尼酮是目前上市的抗肺纤维化药物,在IPF治疗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认可。我们就两种药物的作用靶点和临床试验进行综述,为抗肺纤维化药物适应证的拓展提供依据。

  • 标签: 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 尼达尼布 吡非尼酮 临床实验,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TOR/HIF-1α信号通路在-加综合征(B-CS)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假手术+雷帕霉素(Sham+Ra)组、B-CS组、B-CS+雷帕霉素(B-CS+Ra)组,每组均5只。于肝后段下腔静脉(IVC)部分结扎构建B-CS小鼠模型;Sham组未结扎IVC。Sham+Ra和B-CS+Ra组小鼠隔天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 mg/kg,5%DMSO溶液配制),Sham组和B-CS组注射同等剂量5%DMSO溶液。6周后取材,部分肝脏组织用于制作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中α-SMA、Fibrinogen的表达;新鲜肝脏组织提取蛋白和RNA,分别用Western-blot检测α-SMA、Fibrinogen、p-mTOR、mTOR、HIF-1α、CollagenⅠ、VEGF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HIF-1α、VEGF mRNA水平。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结果病理染色结果显示,B-CS组小鼠肝脏中央静脉周围及肝窦淤血严重,窦间隙增宽,胶原沉积增加,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小鼠B-CS肝纤维化模型。Sham组纤维化指标α-SMA、CollagenⅠ蛋白,mTOR通路相关指标p-mTOR、HIF-1α蛋白,微血栓指标Fibrinogen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027±0.012、0.337±0.008、0.138±0.024、0.296±0.113、0.733±0.192;B-CS组分别为0.986±0.001、0.927±0.055、0.936±0.044、1.693±0.443、1.612±0.06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S+Ra组表达量分别为0.707±0.078、0.311±0.024、0.332±0.094、0.254±0.117、0.569±0.075,与B-C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OR/HIF-1α信号通路在小鼠B-CS肝纤维化中被显著激活,该通路可通过调节微血栓形成,参与肝纤维化发展。

  • 标签: 小鼠 纤维化 肝疾病 mTOR/HIF-1α信号通路 布-加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管生成素(Angpt)-1及内皮素(ET)-1在大鼠加综合征(BCS)肝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结扎雄性SD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建立BCS动物模型,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只)、实验组(80只)和假手术组(80只),实验组及假手术组又各分4个亚组(实验1、3、6、12周,各20只)。各组行免疫组织化学、苏木精-伊红(HE)及马松(Masson)染色,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T-1、VEGF、iNOS及Angpt-1的表达量。各因子水平在各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以皮尔逊(Pearson)及斯皮尔曼(Spearman)法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1、3、6、12周VEGF(1.41±0.18、6.54±0.78、4.19±0.41、2.16±0.25)、iNOS(2.06±0.21、8.88±0.95、4.85±0.51、2.79±0.28)及Angpt-1(9.57±0.91、6.20±1.39、4.53±0.49、2.55±0.33)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VEGF:0.97±0.08;iNOS:1.01±0.11;Angpt-1:1.01±0.10)及假手术组(VEGF:F=366.124、412.266;iNOS:F=443.326、1170.864;Angpt-1:F=213.868、503.2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内的VEGF(1.41±0.18、6.54±0.78、4.19±0.41、2.16±0.25)、iNOS(2.06±0.21、8.88±0.95、4.85±0.51、2.79±0.28)及Angpt-1(9.57±0.91、6.20±1.39、4.53±0.49、2.55±0.33)的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3.799、346.260、137.121,P<0.05),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VEGF、iNOS及Angpt-1在各组间及组内的蛋白表达变化规律与相应mRNA表达一致。VEGF(1.41±0.18、6.54±0.78、4.19±0.41、2.16±0.25)与iNOS(2.06±0.21、8.88±0.95、4.85±0.51、2.79±0.28)、Angpt-1(9.57±0.91、6.20±1.39、4.53±0.49、2.55±0.33)正相关(r=0.983、0.364,P<0.05),iNOS(2.06±0.21、8.88±0.95、4.85±0.51、2.79±0.28)与Angpt-1(9.57±0.91、6.20±1.39、4.53±0.49、2.55±0.33)正相关(r=0.377,P<0.05)。结论BCS模型中的iNOS、Angpt-1及VEGF高表达且互为正相关,三者参与调控BCS肝内外血管生成及肝纤维化进程。

  • 标签: 布加综合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生成素 内皮素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背景:INBUILD试验探索了尼达尼治疗多种非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ILD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拟进一步评价尼达尼对于各个不同临床诊断的ILDs亚组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INBUILD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试验,在15个国家的153个医疗机构中开展。受试者纳入标准:由研究者诊断的非IPF的纤维化性ILD成年患者;高分辨率CT(HRCT)提示纤维化范围>10%,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4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30%且<80%;入组前24个月内虽经药物治疗仍出现ILD病情进展标准。受试者按1∶1随机分入尼达尼组(150 mg,2次/d)或安慰剂组,疗程至少52周。把52周内FVC的年下降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根据受试者报告的不良事件评价尼达尼安全性。研究者根据临床资料将纳入的受试者分为5个不同的临床诊断亚组:过敏性肺炎(HP)、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性ILDs(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未能分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未能分类IIP)和其他ILDs(包括结节病、环境相关ILDs、其他原因导致的纤维性ILDs)。结果:2017年2月23日至2018年4月27日共纳入663例患者,随机分为尼达尼组(332例)或安慰剂组(331例)。HRCT属于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样412例(62%);不同临床诊断亚组中,慢性HP 173例(26%)、自身免疫性ILDs 170例(26%)、iNSIP 125例(19%)、未能分类IIP 114例(17%)、其他ILDs 81例(12%)。尼达尼均能延缓不同的临床诊断的纤维化性ILDs患者的年FVC下降,但是各个亚组之间FVC的年下降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为73.1 ml(95%CI:-8.6~154.8)、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ILDs为104 ml(95%CI:21.1~186.9)、iNSIP为141.6 ml(95%CI:46.0~237.2)、未分类IIP为68.3 ml(95%CI:-31.4~168.1)、其他ILDs为197.1 ml(95%CI:77.6~316.7,P=0.41)。各临床亚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总体受试者一致,腹泻、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肝酶升高的发生率在尼达尼组高于安慰剂组。结论:尼达尼能延缓各种不同临床诊断的进展性、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病患者的FVC下降速度,这一疗效与致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病因无明确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电力营销服务网络系统的构建,将电力经营各项活动全部集中在统一的系统空间进行运行管理。而电力营销服务网络系统需运用技术手段,将电力企业营销数据、资源以及相关信息进行集中收集整理。系统中包含各项经营管理结构,并利用网络空间实现资源信息共享,进一步推动了电力营销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成为新时期电力企业营销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就关于电力营销服务网络化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 标签: 电力营销服务 网络化技术 网络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7 G玻璃体腔灌洗术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积血(postvitrectomy vitreous hemorrhage,PVH)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H 41例(50眼),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25眼),进行睫状体平坦部27 G套管针两切口,灌洗出玻璃体腔内积血。收集同期PVH 21例(25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的治疗的作为对照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随访期末,观察组中视力提高者22眼(88.00%);对照组视力提高15眼(6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4,P=0.024)。结论27 G玻璃体腔灌洗术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H效果确切。

  • 标签: 积血,玻璃体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性 灌洗,玻璃体腔
  • 简介:摘要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是鲁杆菌病的一种,占鲁杆菌病发生率的2%~53%。近年来我国因养殖业的发展和城市宠物饲养的增加,鲁杆菌性脊柱炎有流行的趋势。目前,对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病变特点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因此,就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规范、鉴别诊断、治疗规范等问题,结合诊疗的经验及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临床工作中对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鲁杆菌性脊柱炎规范的临床诊断还依赖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仅从疾病的某个方面进行诊断,容易产生误诊或漏诊。尽管鲁杆菌性脊柱炎有一些较为特殊的临床特征,但在临床中有时需与脊柱结核和脊柱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尤其需要与脊柱结核进行鉴别。药物治疗是治疗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最基本环节或最主要环节,手术治疗是鲁杆菌性脊柱炎的重要治疗手段。国内关于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对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研究多为临床经验总结,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故进行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多中心研究,对于鲁杆菌性脊柱炎的规范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微机电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交叉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组成和特点,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无线传感器网络 组成 特点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MDS-MF)患者纤维驱动细胞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MF-0/1、MF-2和MF-3级的初诊PMF和MDS患者各10例,骨髓活检组织切片利用特异性免疫荧光抗体标记Gli1、LeptinR、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D45和Procollagen Ⅰ,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后利用Fiji-ImageJ软件计数Gli1+、LeptinR+细胞及α-SMA+、α-SMA+/Gli1+、α-SMA+/LeptinR+和ProcollagenⅠ+/CD45+等纤维驱动细胞。结果MF-2/3级PMF和MDS患者LeptinR+、α-SMA+、α-SMA+/Gli1+和ProcollagenⅠ+/CD45+等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MF-0/1级患者(P<0.05)。但MF-2/3级PMF患者Gli1+、α-SMA+/LeptinR+细胞计数显著高于MF-0/1级PMF患者(P值分别为0.001、0.006),而MDS患者中两组患者两群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69、0.067)。MF-0/1级患者中,PMF与MDS患者所有纤维驱动细胞计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F-2/3级患者中,PMF患者ProcollagenⅠ+/CD45+计数显著高于MDS患者(P=0.007),其他纤维驱动细胞计数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F分级及纤维驱动细胞计数与PMF和MDS患者总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PMF患者α-SMA+细胞来源于Gli1+和LeptinR+细胞,而MDS-MF患者α-SMA+细胞仅来源于Gli1+细胞;PMF患者ProcollagenⅠ+/CD45+细胞计数显著高于MDS-MF患者。

  • 标签: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 纤维驱动细胞
  • 作者: 许红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靖江214500
  • 简介:目的:分析地奈德联合特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2022年期间选取6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分析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配成观察组31例行地奈德联合特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31例行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气促、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奈德联合特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缓解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哮喘
  • 简介:摘要网格化管理以其敏捷、精准和高效的特点在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其用于医政管理有助于制定科学完善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效率,保障患者安全。作者介绍了上海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探索建立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践。该院自2016年初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了"院-科-组"三级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组织架构、科学布置防控管理网格点、施行专人岗位责任制、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并实施激励措施。通过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分析网格化管理实施前后的医院感染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实施后的医院感染人数、手术部位感染人数、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人数、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人数均低于实施前且实施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实施后的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人数、发热病人血培养送检人数、手卫生依从时机均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0.05)。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适用于在医疗机构内运用和推广。

  • 标签: 医院感染 防控策略 网格化管理 专人岗位责任制
  • 简介:摘要纤维化疾病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负担越来越重,其效应细胞的来源一直是研究重点和难点。肺动脉内膜纤维化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上升的重要原因,但其效应细胞的具体来源尚不明确。循环纤维细胞作为一种肌成纤维细胞的来源在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其分化的抑制剂已在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有些探索,并展现出治疗纤维化疾病的潜力。循环纤维细胞极有可能也参与了CTEPH肺动脉内膜重塑,抑制纤维细胞的分化可能对CTEPH的发生发展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标签: 循环纤维细胞 肺栓塞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重塑